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世界历史

郑永年:“堰塞湖现象”与成为世界潮流的社会抗议

郑永年:“堰塞湖现象”与成为世界潮流的社会抗议如果把社会抗议群体比喻成“堰塞湖”,就不难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尽管不想看到“堰塞湖”的出现,但不管人们喜欢与否,“堰塞湖”不可避免;同样,尽管很多人不想看到社会抗议,但社会抗议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现实。对人类来说,问题并不在于“堰塞湖”是否会... 【详细】
2019-08-06

巴尔干:一部挫败的民族主义试炼史

巴尔干:一部挫败的民族主义试炼史问题的核心不是巴尔干为何扰攘百年,而是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是否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实现现代化和进步的工具,而掌握这一工具是否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及这一代价是否值得。到目前为止,包括巴尔干地区的人们在内的人类社会,依然没有对上述问题拥有确定无疑的答案。或... 【详细】
2019-08-03

任剑涛:以公民政治取代身份政治是重归契约政治的适宜出路

任剑涛:以公民政治取代身份政治是重归契约政治的适宜出路重归契约政治,最为关键的是必须真正回归契约政治原初设计的政治原则,不以反政治(anti-politics)和伪政治(pseudo-politics)的方式遮蔽政治问题,真正将公民与国家的政治立约作为人们介入公共生活、国家事务、社会政策的依据,从而保证公民理念在每一个公民的社会政治... 【详细】
2019-08-01

李永晶:中日两国的东亚认识与东亚共同体构想

李永晶:中日两国的东亚认识与东亚共同体构想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国策可以概括为“脱亚入欧”与“亚细亚主义”。那么,这种国策是否自相矛盾?显然,近代日本并没有陷入到这两个口号表面上的矛盾当中:明治日本所谓的“脱亚”与成为亚洲盟主乃是一枚硬币的两个侧面,或者说是完成日本民族国家建设的两种相辅相成的... 【详细】
2019-07-31

金雁:被树叶掩盖的真相

金雁:被树叶掩盖的真相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那些为了自保而抛弃道德底线、为了趋利而姑息恶行的绥靖政策至今仍在上演。“人类啊,为什么就不接受教训呢?”那一片片树叶掩盖的现场会不会再度轮回?... 【详细】
2019-07-31

郑永年:在西方,各方面权利的实现是各种社会力量互动的产物

郑永年:在西方,各方面权利的实现是各种社会力量互动的产物直到今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既无“鱼”也无“熊掌”的发展阶段,如何发展仍然是这些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但即使是发达经济体(包括亚洲“四小龙”),也很难说可以永远做到“好事情走到一起”的局面。在经济好的时候,各方面权利的实现相对容易;但在经济不好... 【详细】
2019-07-30

陋兰:纳粹教育的目的——培养纳粹主义接班人

陋兰:纳粹教育的目的——培养纳粹主义接班人这些纳粹主义接班人是被消灭了个人意识的、被利用被轻视而不自知的人群,既然为了被植入的“理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那么,轻视和牺牲别人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详细】
2019-07-29

耶路撒冷的哭墙为何会成为犹太人的圣地?

耶路撒冷的哭墙为何会成为犹太人的圣地?罗马大军是在公元70年的犹太教历的阿布月(11月)9日这一天将犹太圣殿摧毁的,后来犹太人就将这一天定为“圣殿被毁日”。每年犹太教历的11月9日,也就是圣殿被毁纪念日这一天,都会有许多犹太人来到这堵大墙下,哀今思昔,抚墙痛哭。因此,这堵大墙就被人们称为“哭墙”。... 【详细】
2019-07-28

马德斌: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马德斌: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由于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劳动力,所以很适合于一个劳动力工资比较高而煤矿资源价格比较低的地方,这样看来,工业革命发生在工人工资相对较高(相对于南欧和其他地区)而煤资源又比较丰富的英国北部不完全是偶然的。... 【详细】
2019-07-26

丹尼尔·比尔 :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起源

丹尼尔·比尔 :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起源俄国的迅速扩张令边远而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劳工、农民和商人的持续短缺。而流放制度不仅可以使沙皇能够把难以管束的臣民逐出俄国欧洲部分,还可以令他们成为在西伯利亚战略要地的移民和苦役犯。于是,流放制度在这个更广阔的扩张计划的支持下形成了,惩罚与殖... 【详细】
2019-07-26

津巴布韦:钞票废除以后,经济恢复了增长

津巴布韦:钞票废除以后,经济恢复了增长一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达到小康水平的国家,折腾十几年,人均GDP滑落到只有130美元,变成最穷的国家。... 【详细】
2019-07-24

王缉思:从西方人眼中的“良治国家”看理想国的标准

王缉思:从西方人眼中的“良治国家”看理想国的标准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世界上不少人都羡慕、向往美国。但是,在各国政治学者(包括福山等美国学者)当中,没有多少人将美国视为典型的“成功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详细】
2019-07-22

钱跃君:西方社会怎样对犯罪者?是复仇、惩罚还是教育?

钱跃君:西方社会怎样对犯罪者?是复仇、惩罚还是教育?或许有人会感到,德国的刑法太轻,死刑早在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时就已经实际取消,情节再恶劣的杀人犯也就判几年,更不用说偷窃等行为了。其实,如果将刑法的定位不是放在惩罚犯罪者,而是如何减少犯罪率,则降低犯罪率最好的途径是改善社会环境,即保障社会公正与社会保障,以减... 【详细】
2019-07-22

夏冰:我所见到的津巴布韦

夏冰:我所见到的津巴布韦四天的津国旅程来去匆匆,本来的目的是一睹大瀑布芳容,却意外地历史与现实的空隙中看到的穆加贝和他治理的国家的另一面,而这一面从不被世界主流媒体提及。... 【详细】
2019-07-18

李新宽:“文明冲突论”实为西方文明起源命题内在本质与价值困境的体现

李新宽:“文明冲突论”实为西方文明起源命题内在本质与价值困境的体现从文明演进的大视野来看,有必要重新审视欧亚大陆西部地区文明形态演进的阶段划分,才能加深对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识,进而重构东西方文明认识论和关系论,重写人类文明史,推动东西方文明的相互理解、交流对话和互鉴共生。... 【详细】
2019-07-18

华侨亲历者讲述:柬埔寨红色高棉的人间地狱 ——亲历者讲述:柬埔寨红色高棉大锅饭、大清洗、大逮捕

华侨亲历者讲述:柬埔寨红色高棉的人间地狱 ——亲历者讲述:柬埔寨红色高棉大锅饭、大清洗、大逮捕柬共清洗不分血统、敌我,主要看你的语言、生活习惯,尤其看你有无文化。凡在红色高棉政权以前受过教育的、有文化的人,思想都受过旧社会污染,都在清洗之列——教师、学生、僧侣、商人、医生、工程师……反正识字的,杀杀杀,华侨、外国人,杀杀杀……... 【详细】
2019-07-17

陋兰:德克勒克,伟大的权力自我终结者

陋兰:德克勒克,伟大的权力自我终结者虽然身在体制内,并且从祖辈起就受惠于体制的庇荫,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蒙住双眼,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对这个体制所产生的弊端和罪恶视而不见。... 【详细】
2019-07-17

李鸿章的日本观

李鸿章的日本观李鸿章究竟何时与日本人发生接触,现在还难以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同治初年,日本人便开始关注李鸿章,李鸿章也注意了日本。对于李鸿章办外交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海外学者多强调其务实精神,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详细】
2019-07-16

孙立平:文明的冲突:冷战后的世界图景?

孙立平:文明的冲突:冷战后的世界图景?虽然像亨廷顿这样过分强调文化的因素也有它的问题,但是,亨廷顿把文化这个因素重新摆在人们的面前,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启发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亨廷顿讲,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有可能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在影响着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 【详细】
2019-07-16

景凯旋:不了解法国大革命就无法了解现代世界历史

景凯旋:不了解法国大革命就无法了解现代世界历史法国诗人勒内·夏尔曾经写下如此警句:“留给我们的珍宝遗产,没有任何遗言。”在纪念法国大革命230周年之际,我们也许可以换一个说法:法国大革命给世人留下了遗嘱,那就是:自由优先于正义。... 【详细】
2019-07-15

改革的年代与“分裂的美国”

改革的年代与“分裂的美国”杰斐逊最珍视也最迫切想要追求的是在弗吉尼亚的庄园生活,他认为是时局迫使他走上了后来的政治生涯,而这是与他内心深处的愿望相背离的。从总统职位退休以后,他马车滚滚一路奔往蒙蒂塞洛,一直到去世也再没有去过华府。... 【详细】
2019-07-11

慕峰:一战爆发的国际背景

慕峰:一战爆发的国际背景人类经济从来不是自由市场自生自发的产物,尽管对历史可能存在不同解读,但对历史事实本身的了解和理解是极其重要的。认为从一个观念出发,不需要了解政治经济的历史背景,从而期待以某种观念为依据,形成对各国经济制度的具体指导,这种脱离历史的认知模式,带来的后果往往... 【详细】
2019-07-05

思想的胜利:斯密、柏克与美国独立战争

思想的胜利:斯密、柏克与美国独立战争埃德蒙·柏克与亚当·斯密——是他们横空而出的思想,改变了英国决策者的认知,最终决定止战,北美因此得以拯救。... 【详细】
2019-07-04

“非暴力革命”更易实现革命目标——对英国革命的再思考

“非暴力革命”更易实现革命目标——对英国革命的再思考英国历史上先后经历过“暴力革命”(英国内战)—“不流血革命”(“光荣革命”)—“非暴力改革”(议会改革),这三种不同性质的历史变革是英国史领域长久的研究课题,其背后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发展逻辑,具有普遍性的启示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历史学与和平学相结合的视角,对... 【详细】
2019-07-04

林建刚:奥威尔在中国的传播

林建刚:奥威尔在中国的传播陈先生不过四十多岁年纪,但又瘦又黑,经常皱着眉头,走起路来,弓着背仿佛背负着什么无形的重载,看上去有点未老先衰了。有一天,从广播大喇叭里传来一个通知,要求全体师生参加集体工间操。陈先生一听就火了,说这是1984来了,这么快。... 【详细】
2019-07-01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