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纹章的神话与迁移:英法王室纹章的渊源及其对加拿大国徽的影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字号:

纹章的神话与迁移:英法王室纹章的渊源及其对加拿大国徽的影响

纹章的神话与迁移:英法王室纹章的渊源及其对加拿大国徽的影响
2018-12-12 10:17:22
来源:钝角网-《新视角》 作者: 林纯洁
关键词: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法国 点击: 我要评论
中世纪以来,英国、法国使用狮子、百合花等纹章,形成了多种与纹章相关的王室神话,成为王权神圣性的重要来源。随着英法的殖民扩张,这些纹章及其所隐含的王室神话传播迁移到了加拿大等殖民地。加拿大的国徽融合了英法王室纹章的特征,体现了英国元素主导下的多元文化。纹章成为英、法及加拿大历史演变的重要见证。

  二、法国王室纹章的渊源

  较之英国纹章的复杂,法国王室的纹章比较简单,主要就是蓝底三朵金色百合花。百合花在欧洲及其附近地区较为常见,以鲜艳和芬芳著称。关于百合花符号的来历,争议很多。有人认为百合花符号由古代的长矛、梭标、战斧或海神的三叉戟等武器演变而来;也有人认为百合花来自克洛维之父希尔代里克墓中的蜜蜂宝石装物;还有人认为它来自罗马的束棒。

  百合花的象征含义一直在演变和累积,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在古埃及时代,百合花就是王权的象征。在古代传说中,百合花作为贞洁的象征是赫拉和狄安娜的标志。”“百合花在古罗马时代被视为神圣的花,是希望和美的象征。”

  在犹太教传统中,通过对百合花的赞美表达了对上帝的信仰。如《旧约•雅歌》2:1-2中写道:“我是沙仑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同时,在所罗门时代宫殿的柱顶上就刻有百合花,百合花在此象征了王权。随着基督教的兴起,神学家开始对百合花进行神学阐释,将之与灵魂的美丽联系起来,进而成为耶稣基督的象征。因此,百合花成为贞洁、美、希望、基督和王权的象征。

(7)法国路易十六纹章。.jpg

法国路易十六纹章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蛮族国家兴起。其中法兰克王国的开国君主克洛维认信了基督教;借助基督教的力量,法兰克王国成为蛮族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查理大帝更是统一了西欧大部分地区,800年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瓜分了法兰克王国,其中西法兰克王国成为法国的起源。

  传说,克洛维时代就开始使用百合花作为王权的象征。“它们由上帝的天使送给第一位基督教国王克洛维……嘱咐他削除其所佩戴的纹章中的三只癞蛤蟆图案,用三朵百合花取而代之。”这只是一个传说,且克洛维时代尚没有纹章文化。由于百合花一直具有贞洁的含义,11世纪时,神学家将之与圣母玛利亚联系起来。而法国又是一个热烈崇拜圣母的国度,因此,百合花在法国受到越来越高的崇拜。

  12世纪,欧洲纹章文化兴起后,法国王室采用了百合花作为王室纹章。12世纪初,路易六世统治时期,法国王室铸造的银币上有十字架和百合花图案。13世纪20年代,路易八世印章上的中心图案就是百合花盾徽,但此时纹章中百合花的数量和类型尚未定型。13世纪后期,路易九世(圣路易)时代,百合花的三片花瓣被认为是“诚实、智慧和勇敢这三大美德的体现”。13世纪起,王室法庭和领有国王特许状的城市的印章上都刻有百合花纹章,百合花纹章成为法国王权扩张的重要标志。

  1376年,查理五世颁布法令,规定金底三朵金色百合花盾徽为法国王室纹章。三在基督教中是“三位一体”的象征,三朵百合花增强了基督教的神圣含义,将王权与神权结合在一起。从此,三朵金色百合花作为法国王室纹章固定下来。15世纪末期,法国王室的御用文人对该纹章的解释是:金色象征“法兰西王权的经久不衰”,蓝底象征“百合花是来自天国上帝的赠礼”。以1775年路易十六的纹章为例,中间是蓝底三朵金色百合花盾徽,盾徽上方是法国王冠,两侧各有一名天使作为扶盾者,这呼应了天使赐予克洛维三朵百合花纹章的传说。

  随着英国和法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它们的纹章也逐步迁移到各自殖民地,其中加拿大是两国都曾经营过的殖民地,在纹章中保存了两国的影响。

  三、纹章的迁移:英法王室纹章对加拿大国徽的影响

  加拿大原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6世纪起,逐渐成为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引发了欧洲向美洲殖民扩张的浪潮,由于南美成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英法只能向北美扩张,同时试图开辟绕过北美通往亚洲的航路。

  1534年,法国殖民者雅克•卡蒂埃第一次航行到加拿大,“宣布这块土地属于法国,并在桑迪海滩对面的港湾入口处竖起一个30英尺高的十字架,在上面固定了代表法国王室的3支百合花和王室盾形徽章,以及刻有‘法兰西王国万岁’黑体大字的一块木板”。竖立纹章成为宣示主权的标志。1608年,法国人在魁北克地区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后来法国占据了北美中部和东北部,成立新法兰西殖民地。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建立了新法兰西行省。

  与此同时,英国也开始来到加拿大,进行贸易和殖民,英国的纹章也传播到了北美。17世纪20年代,苏格兰人来到法国占据的阿卡迪亚,将之改名新斯科舍(Nova Scotia),即新苏格兰。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授予新斯科舍以纹章:银底蓝色圣安德烈十字盾徽,十字中间是苏格兰红狮,扶盾者是苏格兰独角兽和印第安人,这是英国海外殖民地首次采用母国王室纹章。但此时英国主要在经营北美南部,并与荷兰等国争夺殖民地,并没有积极开拓和占据新斯科舍,新斯科舍主要仍掌握在法国手中。

  1664年,英国打败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将之改名为纽约(New York,即新约克)。当英国在北美南部的殖民地稳定下来后,便开始在北美北部与法国展开激烈争夺。1670年,英国殖民者建立哈德逊湾公司,经营加拿大中部环哈德逊湾的区域,与法国殖民地矛盾不断。1702年,英国与法国爆发了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即安妮女王之战。1713年,法国战败,英国最终获得新斯科舍。

  1756年,七年战争爆发,英法在北美为争夺殖民地开战。1759年,英军攻克魁北克。1763年,法国完全战败,将加拿大的新法兰西殖民地全部割让给英国。英国将新法兰西改称魁北克省。

  英国一开始试图通过移民同化魁北克的法国语言和文化,但没有成功。在北美南部的十三个殖民地越来越不稳定的背景下,1774年,英国颁布新的《魁北克法案》,允许魁北克地区采用法国法律制度,信仰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等,以换取魁北克法裔的支持。法兰西的百合花纹章也保留下来,至今仍是魁北克纹章中的一部分。

  1775年,北美十三殖民地的独立战争爆发。殖民地派代表召开大陆会议,大陆会议通过决议,呼吁魁北克和新斯科舍殖民地也参与反抗英国。由于1774年法案的作用,两地并没有参与,反而吸引了忠于英国王室的人从反抗地区迁往加拿大,他们被称为效忠派移民。1776年,十三个殖民地宣布独立,建立了美国。美国在法国的帮助下,打败英国,于1783年获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9)1774年《魁北克法案》。.jpg

1774年《魁北克法案》

  英国失去北美十三殖民地后,加拿大成为英国在北美的核心利益所在。一部分效忠派移民进入新斯科舍后,形成新的聚居区。1784年,英国将之从新斯科舍分立出来,建立新不伦瑞克殖民地,名称来源于德国的不伦瑞克侯爵领地,因为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当时兼任不伦瑞克-吕讷堡选侯(或称汉诺威选侯)。另一部分效忠派移民来到魁北克之后,无法适应魁北克的法国法律和文化。于是,魁北克在1791年被分为英裔居住的上加拿大(后来的安大略)和法裔居住的下加拿大(魁北克)。

责任编辑:昀舒
纹章的神话与迁移:英法王室纹章的渊源及其对加拿大国徽的影响

纹章的神话与迁移:英法王室纹章的渊源及其对加拿大国徽的影响

2018-12-12 10:17:22
来源:钝角网-《新视角》 作者: 林纯洁
中世纪以来,英国、法国使用狮子、百合花等纹章,形成了多种与纹章相关的王室神话,成为王权神圣性的重要来源。随着英法的殖民扩张,这些纹章及其所隐含的王室神话传播迁移到了加拿大等殖民地。加拿大的国徽融合了英法王室纹章的特征,体现了英国元素主导下的多元文化。纹章成为英、法及加拿大历史演变的重要见证。

  12世纪,欧洲纹章文化兴起后,英国、法国王室使用狮子、百合花等纹章,赋予这些纹章以宗教含义或神话起源,将王权与神权结合起来,以将王权神圣化。这些纹章后来成为英国、法国民族国家的标志。

  纹章产生的背景在于军事装备的改进、中世纪的频繁战争以及封建社会的日益成熟。随着全罩式头盔的采用,在战场上迅速区分敌我变得较为困难。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大军渡海征服英格兰。根据11世纪末为纪念此事编织的《贝叶挂毯》(The Bayeux Tapestry)的描绘,在关键性的黑斯廷斯战役中,威廉被迫掀起头盔,让同伴看到自己还活着。最终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战死沙场,威廉取得战争胜利,夺得英格兰王位,被称为“征服者威廉一世”(William the Conqueror),开创了诺曼王朝。

(1)威廉一世(《贝叶挂毯》)。.jpg

威廉一世(《贝叶挂毯》

  随着十字军东征等战争的日益频繁,骑士们为了在战场上区分敌我,在盾牌上绘制易于辨认的图案,这成为纹章的起源。自从贵族开始大量采用纹章后,纹章就成为日益复杂和成熟的封建制度与等级身份的象征。纹章还具有宣示领地所有权的功能。由于战争、继承、联姻等导致领地频繁变更,王室或贵族的纹章也随之重新组合,形成了一种纹章迁移现象。随着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英法王室的纹章及其所隐含的神话也迁移到了加拿大等殖民地。

  加拿大位于北美大陆,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国。它在历史上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后来发展成为英国的自治领,最后成为独立的国家,但仍留在英联邦内,以英国国王为国家元首。加拿大的国徽融合了英法王室纹章的特征,体现了英国元素主导下的多元文化。纹章成为英、法及加拿大历史演变的重要见证。本文试图从纹章学的角度,探讨英法王室纹章的渊源及其对加拿大国徽的影响。

  一、英国王室纹章的渊源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中文世界通称的英国是英格兰王国的简称,因为英格兰主导了联合王国的形成和崛起,而王室的纹章记载了这一历史过程。

  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是英国的鼎盛时代。以维多利亚女王纹章为例,纹章中心是一个圆形的四分盾徽。盾徽的右上方和左下方(以纹章本身的左右为左右,与观众视角相反),红底三只向前行走,脸朝正面的金狮是英格兰王国的纹章。狮子作为自然界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之一,在古代就作为王权的象征。亚里士多德曾称赞狮子“高贵而勇敢”。狮子在基督教中是耶稣基督和福音书作者马可的象征。在中世纪,狮作为百兽之王,“象征权力、勇敢和战争美德”。因此,狮子是中世纪贵族最喜爱采用的动物纹章图案。

  英格兰金狮起源于征服英格兰的诺曼底贵族的纹章。1152年,征服者威廉一世的曾外孙——金雀花家族的亨利——娶了法国的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诺,力量大为增强。1154年,亨利夺得王位,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即亨利二世,开创金雀花王朝。

  纹章文化兴起后,诺曼底公爵的纹章是双狮,阿基坦公爵的纹章是单狮。据说,亨利二世将诺曼底的双狮纹章与阿基坦的单狮纹章结合起来,构成了英格兰的三狮纹章,但没有证据。确定无疑的是,三狮纹章来自亨利二世与埃莉诺的儿子——狮心王理查一世(Richard the Lionheart)。

  理查一世连年征战,1190年至1192年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1191年攻占阿克的战役中战绩卓著。阿克城破后,他曾杀死2700名俘虏。传说,“理查一世‘狮心王’的绰号由此而得,意为‘残忍’、‘凶狠’。”但率先入城的是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二世,他将奥地利的纹章悬挂在王宫上。这激怒了理查一世,他扯掉了奥地利的纹章,双方关系破裂。1192年,理查一世在返程时受到奥地利公爵的扣留,然后被交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英国人为了救他,支付了15万马克的高额赎金。理查一世的征战虽然给当时的英国人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但他的传奇经历仍然受到后世的推崇。

  理查一世早期采用的是红底双狮面对面站立的盾徽,1197年,理查一世将阿基坦的单狮纹章加入纹章,形成了三狮纹章,即红底三只向前行走、脸朝正面的金狮纹章。三狮后来成为英格兰王室纹章的定制,流传至今。纹章学中的狮子一般是侧面,英格兰纹章中脸朝正面的狮子比较少见,这种形式的狮子在法国纹章学中被称为豹,但英国人并不同意。因为豹被认为是母狮和雄豹杂交的产物,是一种“私生、残酷、魔鬼般的动物”。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的纹章官曾借此嘲弄英国的豹形纹章。

  盾徽左上方的金底饰有红色百合花边框的红狮是苏格兰的纹章。1165年,苏格兰国王狮子威廉一世(William Ⅰ the Lion)开始采用金底红狮纹章,他因此获得“狮子”的绰号。后来,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开始采用饰有百合花图案的边框来装饰金狮纹章。

  盾徽右下方的蓝底金色竖琴是爱尔兰的纹章。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的一支,而竖琴是凯尔特人的传统乐器。“在凯尔特神话中,父神达戈达有一部魔法竖琴,他弹奏竖琴令四季正常运转。……竖琴的琴弦象征通往来生的梯子。”在基督教中,竖琴是大卫的象征,并且能驱邪灵。《旧约•撒母耳记》16:23记载:“每当上帝差来的邪灵附在扫罗身上时,大卫就拿他的竖琴来弹,邪灵立刻离开扫罗,扫罗就觉得畅快舒服。”竖琴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波罗的象征。13世纪起,竖琴成为爱尔兰的标志,并刻在硬币上,后来成为象征爱尔兰的纹章。12世纪,英国开始征服爱尔兰,爱尔兰努力抗争,后来多次宣布独立,但又被征服。1801年,两国正式合并。直到1927年,爱尔兰真正独立。这是英国疆域的重大变化。由于北爱尔兰仍然在英国疆域内,因此,国号中加了一个北字,国徽没有改变,上面仍保留了竖琴图案,象征仍留在英国的北爱尔兰。

  围绕着圆形盾徽的是英国最高勋章——嘉德勋章的袜带圈饰。蓝色的圈饰上写有法语铭文“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意思是“心怀邪念者蒙羞”。1348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在温莎主持了一场骑士比武大赛,成立嘉德骑士团,并设立了嘉德勋位。为了纪念圣乔治,嘉德勋章的中间是白底红十字盾徽,环绕以一条蓝色袜带作为圈饰。嘉德(Garter)的本义就是“袜带”,即一种戴在大腿上,用于束住长筒袜的饰物。据说,“爱德华为再现‘亚瑟王的圆桌’的传奇而建立了一个骑士团,嘉德即袜带,可能是象征骑士们对夫人们的尊敬”。还有另外一个传说:在一次舞会上,索尔兹伯里伯爵夫人不慎将自己一条蓝色的袜带脱落,旁边的贵族开始窃笑,爱德华三世将其捡起,说道“心怀邪念者蒙羞”,这句话于是成为嘉德勋位的箴言。据研究,“嘉德勋位这个名字的真正来源可能是兰开斯特伯爵,……曾佩戴袜带作为装饰,当时袜带还是骑士的穿戴饰物”。

  纹章的上方装饰着骑士头盔和王冠以及头戴王冠的英格兰金狮。王冠就是著名的圣爱德华王冠。英格兰国王爱德华1042年至1066年在位,因对基督教信仰非常虔诚,被称为“忏悔者爱德华”,1161年被罗马教皇封为圣徒。因此,爱德华所使用的王冠成为英国王权神圣的象征,并体现到纹章上。但恰恰是这位没有子嗣的“忏悔者爱德华”没有处理好王位继承人问题,他可能曾向英格兰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和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都许诺了英格兰王位,导致了威廉征服英格兰的战争,将英法两国的历史紧密纠缠在了一起。

  纹章下方有一句法语铭文“DIEU ET MON DROIT”,意思是“上帝和我的权利”,体现了君权神授的理念,自亨利五世统治期间(1413年至1422年)开始采用。采用的背景是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后,腓力六世继位,试图收回英国控制的阿基坦领地,引发了英法之间的王位争端和百年战争(1337年至1453年)。英王爱德华三世自1340年起,开始声称拥有法国王位,并在王室纹章中加入了法国王室的百合花纹章。直到1800年,乔治三世才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法国此时已经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并撤掉百合花纹章。

  纹章上的法语铭文体现了自1066年诺曼底征服后法语在英国统治阶层的主导地位,英语沦为下层人民的语言。随着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英语地位上升。1362年,英国议会开始使用英语。1399年,亨利四世登基,是诺曼征服以来第一个会讲英语的英格兰国王。1489年,英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

  环绕铭文的是都铎玫瑰、蓟花和三叶草,分别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象征性植物,其中都铎玫瑰来源于英国的玫瑰战争,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植物。1455年至1485年,金雀花王朝统治期间,英国爆发贵族争夺权力的内战,主要在同为王室近亲的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之间展开。莎士比亚在其剧作《亨利六世》第一部第二幕中虚构了一个场景:约克与兰开斯特两大派别的贵族在花园中分别摘取红玫瑰和白玫瑰进行政治站队。约克公爵对贵族们说:“既然你们都缄口不言,不愿说话,你们就用无言的标志来表示想法吧。凡是出身高贵、维护其门第光荣的人,如果认为我说的是真理,就请随我从花丛中摘一朵白玫瑰。”萨默赛特公爵(兰开斯特家族)则说:“谁要是不怕危险,不阿谀奉承,敢于维护真理,谁就随我摘一朵红玫瑰。”这一幕是莎士比亚虚构的场景。18世纪,英国文学家沃尔特•司各特在作品中将之称为“玫瑰战争”,这一名称在19世纪被历史学家接受,遂沿用至今,用一个浪漫的名称去指称一场血腥的内战。约克和兰开斯特两派贵族在战争中伤亡惨重。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的亲戚——都铎家族的亨利——取得战争胜利,登上王位,即亨利七世,开创了都铎王朝。1486年,亨利七世与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结婚,两个家族和解。亨利七世将两个家族的标志结合在一起,构成红白玫瑰,即都铎玫瑰。

  蓟花是苏格兰国花,叶片带刺,象征“保护土地不受敌人侵略”,“在基督教中象征原罪与耶稣受难。它还代表严酷和报复”。三叶草是爱尔兰国花。传说圣帕特里克在爱尔兰布道时,选择三叶草为基督教三位一体的象征,因为这种植物一根叶柄上有三片叶子。

  为了增加自己的合法性,亨利七世宣称自己拥有威尔士历史上卡德瓦拉达尔王室的血统,因此,他采用了该家族的红龙和英格兰金狮作为扶盾动物。传说在威尔士曾有一条红龙与一条白龙相争,红龙最后击败了白龙;红龙代表威尔士,白龙代表侵略者撒克逊人。因此,红龙成为威尔士人抵御侵略、获得独立的象征。但当苏格兰国王入主英格兰后,红龙就被更换为了苏格兰独角兽,直至今日。

  独角兽作为苏格兰的标志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一般是一只白马,额头上有一只角。传说,独角兽很难捕获,只有当一名处女来到森林中,吸引独角兽将头置于膝上,将之驯服。这象征基督通过处女玛利亚道成肉身。因此,独角兽成为基督的象征。同时,独角兽象征贞洁,后来成为圣母玛利亚的象征和守卫者。16世纪时,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的玛丽女王选择独角兽作为保护神兽。她的儿子詹姆士六世继位后,在纹章中将两只独角兽作为扶盾者。独角兽身上缠绕着锁链,“据说是早期一位国王失手杀死父亲,因悲伤而添加上去的”。

  历史上,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曾多次爆发战争,英格兰试图征服苏格兰,但没有成功。有人将英格兰与苏格兰的斗争比喻成狮子和独角兽的搏斗。有一首英国童谣唱道:“狮子和独角兽,正为王冠而搏斗,狮子击打独角兽,从城这头到那头。”在这首歌谣中,英格兰之狮战胜了苏格兰独角兽,但两个国家最后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联合在了一起,狮子和独角兽共同成为王室纹章的扶盾动物。

(2)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纹章。.jpg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纹章

  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没有子嗣,都铎王朝由此结束。她的远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英格兰国王,即詹姆士一世,开创了斯图亚特王朝,英格兰与苏格兰成为共主邦联。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两国正式合并。

  英国王室的纹章随着统治家族和疆域的变更发生过多次改变。直到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英国的疆域和纹章都稳定下来。自从威尔士红龙不再作为王室纹章的扶盾动物,在王室纹章和旗帜中都没有象征威尔士的元素。因为早在1283年,爱德华一世就征服了威尔士,并于次年将威尔士划分为几个郡,由王室管辖,威尔士失去了独立性。

  二、法国王室纹章的渊源

  较之英国纹章的复杂,法国王室的纹章比较简单,主要就是蓝底三朵金色百合花。百合花在欧洲及其附近地区较为常见,以鲜艳和芬芳著称。关于百合花符号的来历,争议很多。有人认为百合花符号由古代的长矛、梭标、战斧或海神的三叉戟等武器演变而来;也有人认为百合花来自克洛维之父希尔代里克墓中的蜜蜂宝石装物;还有人认为它来自罗马的束棒。

  百合花的象征含义一直在演变和累积,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在古埃及时代,百合花就是王权的象征。在古代传说中,百合花作为贞洁的象征是赫拉和狄安娜的标志。”“百合花在古罗马时代被视为神圣的花,是希望和美的象征。”

  在犹太教传统中,通过对百合花的赞美表达了对上帝的信仰。如《旧约•雅歌》2:1-2中写道:“我是沙仑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同时,在所罗门时代宫殿的柱顶上就刻有百合花,百合花在此象征了王权。随着基督教的兴起,神学家开始对百合花进行神学阐释,将之与灵魂的美丽联系起来,进而成为耶稣基督的象征。因此,百合花成为贞洁、美、希望、基督和王权的象征。

(7)法国路易十六纹章。.jpg

法国路易十六纹章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蛮族国家兴起。其中法兰克王国的开国君主克洛维认信了基督教;借助基督教的力量,法兰克王国成为蛮族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查理大帝更是统一了西欧大部分地区,800年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瓜分了法兰克王国,其中西法兰克王国成为法国的起源。

  传说,克洛维时代就开始使用百合花作为王权的象征。“它们由上帝的天使送给第一位基督教国王克洛维……嘱咐他削除其所佩戴的纹章中的三只癞蛤蟆图案,用三朵百合花取而代之。”这只是一个传说,且克洛维时代尚没有纹章文化。由于百合花一直具有贞洁的含义,11世纪时,神学家将之与圣母玛利亚联系起来。而法国又是一个热烈崇拜圣母的国度,因此,百合花在法国受到越来越高的崇拜。

  12世纪,欧洲纹章文化兴起后,法国王室采用了百合花作为王室纹章。12世纪初,路易六世统治时期,法国王室铸造的银币上有十字架和百合花图案。13世纪20年代,路易八世印章上的中心图案就是百合花盾徽,但此时纹章中百合花的数量和类型尚未定型。13世纪后期,路易九世(圣路易)时代,百合花的三片花瓣被认为是“诚实、智慧和勇敢这三大美德的体现”。13世纪起,王室法庭和领有国王特许状的城市的印章上都刻有百合花纹章,百合花纹章成为法国王权扩张的重要标志。

  1376年,查理五世颁布法令,规定金底三朵金色百合花盾徽为法国王室纹章。三在基督教中是“三位一体”的象征,三朵百合花增强了基督教的神圣含义,将王权与神权结合在一起。从此,三朵金色百合花作为法国王室纹章固定下来。15世纪末期,法国王室的御用文人对该纹章的解释是:金色象征“法兰西王权的经久不衰”,蓝底象征“百合花是来自天国上帝的赠礼”。以1775年路易十六的纹章为例,中间是蓝底三朵金色百合花盾徽,盾徽上方是法国王冠,两侧各有一名天使作为扶盾者,这呼应了天使赐予克洛维三朵百合花纹章的传说。

  随着英国和法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它们的纹章也逐步迁移到各自殖民地,其中加拿大是两国都曾经营过的殖民地,在纹章中保存了两国的影响。

  三、纹章的迁移:英法王室纹章对加拿大国徽的影响

  加拿大原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6世纪起,逐渐成为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引发了欧洲向美洲殖民扩张的浪潮,由于南美成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英法只能向北美扩张,同时试图开辟绕过北美通往亚洲的航路。

  1534年,法国殖民者雅克•卡蒂埃第一次航行到加拿大,“宣布这块土地属于法国,并在桑迪海滩对面的港湾入口处竖起一个30英尺高的十字架,在上面固定了代表法国王室的3支百合花和王室盾形徽章,以及刻有‘法兰西王国万岁’黑体大字的一块木板”。竖立纹章成为宣示主权的标志。1608年,法国人在魁北克地区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后来法国占据了北美中部和东北部,成立新法兰西殖民地。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建立了新法兰西行省。

  与此同时,英国也开始来到加拿大,进行贸易和殖民,英国的纹章也传播到了北美。17世纪20年代,苏格兰人来到法国占据的阿卡迪亚,将之改名新斯科舍(Nova Scotia),即新苏格兰。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授予新斯科舍以纹章:银底蓝色圣安德烈十字盾徽,十字中间是苏格兰红狮,扶盾者是苏格兰独角兽和印第安人,这是英国海外殖民地首次采用母国王室纹章。但此时英国主要在经营北美南部,并与荷兰等国争夺殖民地,并没有积极开拓和占据新斯科舍,新斯科舍主要仍掌握在法国手中。

  1664年,英国打败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将之改名为纽约(New York,即新约克)。当英国在北美南部的殖民地稳定下来后,便开始在北美北部与法国展开激烈争夺。1670年,英国殖民者建立哈德逊湾公司,经营加拿大中部环哈德逊湾的区域,与法国殖民地矛盾不断。1702年,英国与法国爆发了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即安妮女王之战。1713年,法国战败,英国最终获得新斯科舍。

  1756年,七年战争爆发,英法在北美为争夺殖民地开战。1759年,英军攻克魁北克。1763年,法国完全战败,将加拿大的新法兰西殖民地全部割让给英国。英国将新法兰西改称魁北克省。

  英国一开始试图通过移民同化魁北克的法国语言和文化,但没有成功。在北美南部的十三个殖民地越来越不稳定的背景下,1774年,英国颁布新的《魁北克法案》,允许魁北克地区采用法国法律制度,信仰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等,以换取魁北克法裔的支持。法兰西的百合花纹章也保留下来,至今仍是魁北克纹章中的一部分。

  1775年,北美十三殖民地的独立战争爆发。殖民地派代表召开大陆会议,大陆会议通过决议,呼吁魁北克和新斯科舍殖民地也参与反抗英国。由于1774年法案的作用,两地并没有参与,反而吸引了忠于英国王室的人从反抗地区迁往加拿大,他们被称为效忠派移民。1776年,十三个殖民地宣布独立,建立了美国。美国在法国的帮助下,打败英国,于1783年获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9)1774年《魁北克法案》。.jpg

1774年《魁北克法案》

  英国失去北美十三殖民地后,加拿大成为英国在北美的核心利益所在。一部分效忠派移民进入新斯科舍后,形成新的聚居区。1784年,英国将之从新斯科舍分立出来,建立新不伦瑞克殖民地,名称来源于德国的不伦瑞克侯爵领地,因为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当时兼任不伦瑞克-吕讷堡选侯(或称汉诺威选侯)。另一部分效忠派移民来到魁北克之后,无法适应魁北克的法国法律和文化。于是,魁北克在1791年被分为英裔居住的上加拿大(后来的安大略)和法裔居住的下加拿大(魁北克)。

  19世纪中叶,在美国大力扩张的背景下,英国为了保存加拿大殖民地,便支持加拿大各殖民地联合起来。1867年,魁北克、安大略、新斯科舍和新不伦瑞克组成联邦性质的加拿大自治领,宣告了加拿大国家的诞生。通过谈判,1869年,在英国政府支持下,联邦购买哈德逊湾公司控制的中部地区;187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加入联邦;1873年,爱德华王子岛加入联邦,加拿大实现了从海洋到海洋的梦想,成为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国家。

  但此时加拿大尚未完全独立,它的外交权、立宪权、修宪权和最高司法权仍掌握在英国手中。加拿大在支持英国世界政策的同时,努力争取独立自主的权力。加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派出军队50万以上,参加了多场血战。一战后,加拿大开始试图施行独立的外交路线。1931年,加拿大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具有了外交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拿大参战人数更是达到了109万。尤其是二战初期,盟军惨败,英国本土遭受纳粹德国轰炸,丘吉尔首相做出了英国一旦抵挡不住,就将王室和政府迁往加拿大继续抵抗的决定。这一方面可见丘吉尔坚决抵抗纳粹德国的决心,另一方面可见加拿大对英国的重要性。1949年,加拿大获得完整的司法权;1982年,从英国收回立宪权和修宪权。

(10)加拿大国徽。.jpg

加拿大国徽

  加拿大目前国徽的主体部分是1921年采用的,与英国纹章非常相似,其核心是一个盾徽,分为五个部分。右上的红底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左上的金底红狮环绕以红色百合花边框象征苏格兰。中间右边的蓝底金色竖琴象征爱尔兰;中间左边的蓝底三朵金色百合花象征历史上的法兰西王国。最下方的白底三片红色的枫叶象征加拿大。围绕盾徽的红底圈饰上有一句拉丁语铭文“DESIDERANTES MELIOREM PATRIAM”,意思是“梦想一个更好的国家”,这是1987年英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新添加上去的,源于《新约•希伯来书》11:16:“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

  盾徽右边的扶盾动物是象征英格兰的金狮,金狮手持英国的米字旗。米字旗由象征圣乔治和英格兰的白底红十字、象征圣安德烈和苏格兰的蓝底斜白十字和象征圣帕特里克和爱尔兰的白底斜红十字叠加而成,1801年英国合并爱尔兰时,形成定制。圣乔治是罗马帝国时代的基督徒,约于303年被皇帝戴克里先杀害殉道。11世纪时,欧洲兴起了圣乔治屠龙的传说:在斯勒拿(Silena)这个地方有一条恶龙,每天要求献祭两只羊羔,后来要求献祭男孩女孩。有一天,轮到公主被献祭,正好碰到了圣乔治。圣乔治杀死恶龙,救了公主,全城人从此认信了基督教。圣乔治成为士兵和骑士的保护神,因此,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受到热烈崇拜,理查一世受到影响,开始采用圣乔治的红十字旗。14世纪时,圣乔治成为英格兰的保护圣徒。

  圣安德烈是圣彼得的弟弟,按《约翰福音》的记载,他是耶稣的第一个门徒。圣安德烈曾在小亚细亚与希腊一带传道,约于公元60年在希腊的帕特拉斯(Patras)殉道。传说圣安德烈要求自己被钉死在斜十字架上,因此,斜十字成为他的标志。大概在8世纪,圣安德烈的圣物被带到苏格兰,受到苏格兰人的尊崇,他也因此成为苏格兰的保护圣徒。圣帕特里克,约于390年出生于不列颠岛,405年被掳去爱尔兰为奴。6年后他逃到高卢,研习基督教教义后,于432年被派往爱尔兰传教,将基督教信仰和拉丁罗马文化带到爱尔兰,广受爱戴,后来成为爱尔兰的保护圣徒。斜红十字实际上是一种红色的安德烈十字,后来被采用为圣帕特里克和爱尔兰的标志。

  左边的扶盾动物是白色的带着锁链的独角兽,独角兽象征苏格兰,手持百合花纹章旗帜。百合花既是历史上法兰西王室的纹章,又是魁北克法语地区的纹章。由于法语文化的独立存在,也成为日后魁北克多次争取独立的重要原因。

  盾徽上方装饰着骑士头盔和红色的枫叶。骑士头盔上方是手持枫叶,头戴王冠的金狮。国徽最上方是爱德华王冠。手持枫叶的金狮和爱德华王冠象征着英国国王是加拿大的最高元首。盾徽下方的拉丁语铭文“A MARI USQUE AD MARE”,意思是“从海洋到海洋”,这源于《旧约•诗篇》72:8:“他要执掌权柄,从这海直到那海。”这也正是加拿大疆域从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写照。铭文下方装饰有都铎红白玫瑰、爱尔兰三叶草、苏格兰蓟花、法兰西百合花等植物。

  枫叶是加拿大本土的象征。加拿大境内很多枫树,风景秀丽。18世纪时,枫叶成为加拿大自然环境的象征。1868年,枫叶进入魁北克和安大略两个省份的纹章。1921年,枫叶进入加拿大的国徽。1968年,枫叶成为加拿大国旗的主要图案,取代了之前的英国米字旗加纹章的国旗图案。这标志着加拿大自主意识的进一步增强。

  四、结语

  中世纪以来,英国、法国使用狮子、百合花等纹章,形成了多种与纹章相关的王室神话,成为王权神圣性的重要来源。随着英法的殖民扩张,这些纹章及其所隐含的王室神话传播迁移到了加拿大等殖民地。

  加拿大纹章上包含圣爱德华的王冠、爱尔兰竖琴、百合花与圣母、独角兽与圣母、圣帕特里克和三叶草、圣乔治屠龙、圣安德烈殉道、都铎玫瑰等英法王室纹章元素及相关的宗教与神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但象征法国的只有百合花,象征加拿大本土的只有枫叶,其余都是英国元素,体现了英国文化主导下的多元文化。纹章成为英、法及加拿大历史演变的重要见证。

TIM截图20181212101637.jpg

  表:加拿大纹章元素的象征含义及其神话、传说或来源

  参考文献

  [1]Eckhard Bieger, Taschenlexikon christliche Symbole, Leipzig: St.Benno-Verlag GmbH, 2012.

  [2]Cyril Davenport, British Heraldry, New York: E. P. Dutton and Company Publishers, 1921.

  [3]Edited by Iona and Peter Opie,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Nursery Rhym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4]Gert Oswald, Lexikon der Heraldik, Mannheim: Meyers Lexikonverlag, 1984.

  [5]Brigitte Riese, Seemanns Lexikon der Ikonografie, Leipzig: E. A. Seemann Verlag, 2007.

  [6]陈文海:《中世纪法兰西王室徽章研究》,《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7][英]克莱顿·罗伯茨等著:《英国史》上册,潘兴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8]谷延方、黄秋迪:《英国王室史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9]李节传编著:《加拿大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

  [10][法]米歇尔·巴斯图鲁:《纹章学:一种象征标志的文化》,谢军瑞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11][英]莎士比亚:《亨利六世》,《莎士比亚全集》第3卷,索天章、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第32~36页。

  [1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动物志》,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2页。

  [13]《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5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部分图片来源

  威廉一世(贝叶挂毯):http://www.bayeux-tapestry.org.uk/index.htm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纹章:Herausgegeben von J. A. Tyroff, Wappenbuch der Regierenden Monarchen Europas, 1846, S.12.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纹章:Otto Titan von Hefner, J.Siebmacher’s Wappenbuch, Die Wappen der außerdeutschen Souveraine und Staaten, Nürnberg: Verlag von Bauer und Baspe,1857, Taf. 21.

  相关简介:林纯洁,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首刊于《新视角》杂志总第83期,限于篇幅,未保留文章注释,有需要的读者可向本刊编辑部索取。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纹章的神话与迁移:英法王室纹章的渊源及其对加拿大国徽的影响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