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印度海军上校:新兴的印太地区地缘政治——印度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字号:

印度海军上校:新兴的印太地区地缘政治——印度的机遇与挑战

印度海军上校:新兴的印太地区地缘政治——印度的机遇与挑战
2019-07-23 14:21:44
来源:《海干校战略研究》 作者: 塞缪尔
关键词:日本 印度 中国 点击: 我要评论
印度意识到,邻国是其崛起为地区、乃至全球强国的关键。而在此之前,中国已大幅扩大了在该地区的活动足迹。印度的许多邻国经济匮乏,也经历了政治动荡期,需要一种善意的支持,而正是在这些国家,中国获得了立足之地。公平地说,印度在处理与邻国的政治和经济关切时,在外交上表现得过于冷漠,而中国则迅速而有效地确保自己进入了印度拒绝填补的真空。

   (本文是印度海军上校亚伯拉罕·塞缪尔(Abraham Samuel)2018年发表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海干校战略研究》上的一篇论文。原题:Emerging Indo-Pacific Geopolitic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dia。由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唐龙编译。本文为节选,全文链接如下 :http://www.knowfar.org.cn/)

  在任何印太语境中,中国都是话题的焦点。如果要描绘出中国过去20年的战略举措及其能力建设/部署模式,可以说,中国发挥影响力的努力是双管齐下的战略推动的。他试图实现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区域拒止。

  制定“双管齐下”的海上安全战略,并推进与之相应的能力建设,表明中国正寻求改变印太力量平衡。本节旨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

  ·中国在南海(SCS)和印度洋地区(IOR)的能力建设;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强化在印太地区的行动;

  ·“一带一路(OBOR)”倡议。

2.jpg

  中国在印太地区的能力建设

  南中国海方向

  中国认为,外国占据了中国南海、东海50多个岛屿,1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并大肆掠夺资源。在主张主权权利时,中国与其他利益攸关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似乎经常升级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因为中国在捍卫其海洋主权权益方面表现得尤为自信。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在主张和捍卫其领土主张方面经过深思熟虑的一贯做法。他们称之为“切香肠(Salami Slicing)”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渐进性的行动,但这些行动本身并不构成战争(一个挑起战争的行为/事件),而是逐步创造有利于中国的现状。2012年黄岩岛(Scarborough Shoal)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迫使菲律宾撤军后,中国官员开始讨论“黄岩岛模式”,即利用地区影响力,占领有争议的领土。

  在南海冲突中,中国明显占据着地理优势,这一事实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尤其是由于许多岛屿迅速军事化。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在南海岛礁大规模实施填海造岛工程,将其全面发展成为具有保障舰船和飞机能力的综合设施。其一直在南沙群岛的渚碧礁、美济礁和永暑礁建设空军基地和港口设施,包括飞机跑道、机库、武器储存设施和燃料储存罐。实际上,中国将其打造成了“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这是地区其他强国所没有的能力。中国计划在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多个岛屿上建立监测站。再加上它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现有基地,这将形成一个“战略三角”,用于监视和维持南海地区的治安活动,使其具有相当大的战略优势。中国在南海的实力地位,从中国日益增强的挑战美国行动的意愿就可以明显看出——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该地区主导性的军事力量。8在南海取得主导地位后,中国便以更大的精力转向其海上战略的另一个关键方向——远海(尤其是印度洋),即建设向远海投送力量的能力。

  印度洋方向

  与在南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印度洋方向的行动是谨慎而克制的。最初,国家领导人寻求将海军部署范围扩大到“远海”,以克服“马六甲困境”。而现在更热衷于重塑中国的海上强国形象,将海上军事战略调整为“积极防御”(Active Defence)战略。在该战略指导下,中国在印太地区部署海军的数量、复杂性和地理范围逐步增加。自世纪之交以来,中国一直在印度洋积极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珍珠链”(String of Pearls)。珍珠链是中国沿海上战略交通线,建设的一系列商业港口和交通设施,其发端于资源丰富的非洲和中东地区。

  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活动——对印度的挑战

  2005年,中国的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分别停靠科伦坡(2014年)和卡拉奇(2015年)由中国经营的集装箱码头。随着瓜达尔、吉布提和汉班托塔港建成投入使用,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行动已经可以克服地理条件的制约。中国似乎热衷于在印度洋复制南海的渐进式战略,计划建设多个后勤保障设施,并在印度洋地区维持18-19个海军基地,为中国航母战斗群(CBGs)提供岸基保障。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拥有可随时部署的驻有士兵的军事基地,不仅让印度认为,在属于自己的“专有空间”上对印度构成了挑战,而且这些计划也清楚地表明,中国希望取代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主导地位。中国跨越印度洋-太平洋的物流设施建设,将极大地削弱印度的地理优势。即使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基地被认为与印度无关,事实上也是如此,但这些基地的存在,将大大减少针对印度或美国反潜和海上监视活动的不受干扰的过境要求。

  2017年的洞朗对峙,是这两个亚洲大国之间又一场高强度的对抗。中国不愿参与解决边界问题的“无条件”双边对话,这表明中国有意将其作为争议的焦点。与印度军队相比,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作战能力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从整体上看,印度次大陆面临一个崛起中的中国,其不仅努力加强陆地边界的进攻能力,还试图通过开辟另一条战略战线,通过印度洋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的严酷地形。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向印度洋投射海上力量,对印度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安全挑战。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印度的地区影响力面临的挑战。印度意识到,邻国是其崛起为地区、乃至全球强国的关键。而在此之前,中国已大幅扩大了在该地区的活动足迹。印度的许多邻国经济匮乏,也经历了政治动荡期,需要一种善意的支持,而正是在这些国家,中国获得了立足之地。公平地说,印度在处理与邻国的政治和经济关切时,在外交上表现得过于冷漠,而中国则迅速而有效地确保自己进入了印度拒绝填补的真空。正是这一领先优势,让中国民间分析人士得以辩称,中国不应羞于在东印度洋扩大其活动,印度需要明白,瓜达尔港、吉大港、汉班托塔和实兑(Sittwe)周边地区并非印度的势力范围。

责任编辑:
印度海军上校:新兴的印太地区地缘政治——印度的机遇与挑战

印度海军上校:新兴的印太地区地缘政治——印度的机遇与挑战

2019-07-23 14:21:44
来源:《海干校战略研究》 作者: 塞缪尔
印度意识到,邻国是其崛起为地区、乃至全球强国的关键。而在此之前,中国已大幅扩大了在该地区的活动足迹。印度的许多邻国经济匮乏,也经历了政治动荡期,需要一种善意的支持,而正是在这些国家,中国获得了立足之地。公平地说,印度在处理与邻国的政治和经济关切时,在外交上表现得过于冷漠,而中国则迅速而有效地确保自己进入了印度拒绝填补的真空。

   (本文是印度海军上校亚伯拉罕·塞缪尔(Abraham Samuel)2018年发表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海干校战略研究》上的一篇论文。原题:Emerging Indo-Pacific Geopolitic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dia。由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唐龙编译。本文为节选,全文链接如下 :http://www.knowfar.org.cn/)

  在任何印太语境中,中国都是话题的焦点。如果要描绘出中国过去20年的战略举措及其能力建设/部署模式,可以说,中国发挥影响力的努力是双管齐下的战略推动的。他试图实现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区域拒止。

  制定“双管齐下”的海上安全战略,并推进与之相应的能力建设,表明中国正寻求改变印太力量平衡。本节旨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

  ·中国在南海(SCS)和印度洋地区(IOR)的能力建设;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强化在印太地区的行动;

  ·“一带一路(OBOR)”倡议。

2.jpg

  中国在印太地区的能力建设

  南中国海方向

  中国认为,外国占据了中国南海、东海50多个岛屿,1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并大肆掠夺资源。在主张主权权利时,中国与其他利益攸关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似乎经常升级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因为中国在捍卫其海洋主权权益方面表现得尤为自信。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在主张和捍卫其领土主张方面经过深思熟虑的一贯做法。他们称之为“切香肠(Salami Slicing)”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渐进性的行动,但这些行动本身并不构成战争(一个挑起战争的行为/事件),而是逐步创造有利于中国的现状。2012年黄岩岛(Scarborough Shoal)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迫使菲律宾撤军后,中国官员开始讨论“黄岩岛模式”,即利用地区影响力,占领有争议的领土。

  在南海冲突中,中国明显占据着地理优势,这一事实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尤其是由于许多岛屿迅速军事化。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在南海岛礁大规模实施填海造岛工程,将其全面发展成为具有保障舰船和飞机能力的综合设施。其一直在南沙群岛的渚碧礁、美济礁和永暑礁建设空军基地和港口设施,包括飞机跑道、机库、武器储存设施和燃料储存罐。实际上,中国将其打造成了“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这是地区其他强国所没有的能力。中国计划在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多个岛屿上建立监测站。再加上它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现有基地,这将形成一个“战略三角”,用于监视和维持南海地区的治安活动,使其具有相当大的战略优势。中国在南海的实力地位,从中国日益增强的挑战美国行动的意愿就可以明显看出——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该地区主导性的军事力量。8在南海取得主导地位后,中国便以更大的精力转向其海上战略的另一个关键方向——远海(尤其是印度洋),即建设向远海投送力量的能力。

  印度洋方向

  与在南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印度洋方向的行动是谨慎而克制的。最初,国家领导人寻求将海军部署范围扩大到“远海”,以克服“马六甲困境”。而现在更热衷于重塑中国的海上强国形象,将海上军事战略调整为“积极防御”(Active Defence)战略。在该战略指导下,中国在印太地区部署海军的数量、复杂性和地理范围逐步增加。自世纪之交以来,中国一直在印度洋积极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珍珠链”(String of Pearls)。珍珠链是中国沿海上战略交通线,建设的一系列商业港口和交通设施,其发端于资源丰富的非洲和中东地区。

  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活动——对印度的挑战

  2005年,中国的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分别停靠科伦坡(2014年)和卡拉奇(2015年)由中国经营的集装箱码头。随着瓜达尔、吉布提和汉班托塔港建成投入使用,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行动已经可以克服地理条件的制约。中国似乎热衷于在印度洋复制南海的渐进式战略,计划建设多个后勤保障设施,并在印度洋地区维持18-19个海军基地,为中国航母战斗群(CBGs)提供岸基保障。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拥有可随时部署的驻有士兵的军事基地,不仅让印度认为,在属于自己的“专有空间”上对印度构成了挑战,而且这些计划也清楚地表明,中国希望取代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主导地位。中国跨越印度洋-太平洋的物流设施建设,将极大地削弱印度的地理优势。即使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基地被认为与印度无关,事实上也是如此,但这些基地的存在,将大大减少针对印度或美国反潜和海上监视活动的不受干扰的过境要求。

  2017年的洞朗对峙,是这两个亚洲大国之间又一场高强度的对抗。中国不愿参与解决边界问题的“无条件”双边对话,这表明中国有意将其作为争议的焦点。与印度军队相比,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作战能力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从整体上看,印度次大陆面临一个崛起中的中国,其不仅努力加强陆地边界的进攻能力,还试图通过开辟另一条战略战线,通过印度洋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的严酷地形。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向印度洋投射海上力量,对印度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安全挑战。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印度的地区影响力面临的挑战。印度意识到,邻国是其崛起为地区、乃至全球强国的关键。而在此之前,中国已大幅扩大了在该地区的活动足迹。印度的许多邻国经济匮乏,也经历了政治动荡期,需要一种善意的支持,而正是在这些国家,中国获得了立足之地。公平地说,印度在处理与邻国的政治和经济关切时,在外交上表现得过于冷漠,而中国则迅速而有效地确保自己进入了印度拒绝填补的真空。正是这一领先优势,让中国民间分析人士得以辩称,中国不应羞于在东印度洋扩大其活动,印度需要明白,瓜达尔港、吉大港、汉班托塔和实兑(Sittwe)周边地区并非印度的势力范围。

  中国海军强化印太地区的海上活动

  中国海军的任务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海军的任务,在性质、持续时间、距离和复杂性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从仅限于近岸防御的海军,发展到在南中国海开展有限的行动,再到通过潜艇实施有选择性地海上拒止,中国现在已经被认为将突破美国围堵,作为其(中国)印太战略的首要目标。

  中国希望其他国家将中国水面舰艇和潜艇在印度洋地区活动的持续增加视为其海上战略的新常态。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部署已经从单舰升级到更大的编队,不仅是舰艇装备升级,而且部署时间更长。自2008年以来,中国海军已经在印度洋部署了用于反海盗任务的舰船,而自2013年以来,在执行此类任务时令人不解的是居然派出了常规潜艇和核潜艇。中国海军甚至定期派遣军舰到印度洋执行独立于反海盗的其他任务。2017年8月,中国海军部署在印度洋的舰船,首次进行了实弹射击演习,表面上是为了传递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在印度海军认为自己最有影响力的地区,中国海军也有能力展现出进攻性的军事态势。

  中国海军的舰船还经常穿越太平洋的东部岛链,并经常通过宫古海峡,挑衅日本。2016年12月,“辽宁”舰编队首次在第一岛链外部署。除了向美国及其盟友发出政治信号,以示警告外,此类部署范围的不断扩大也清楚地表明,中国海军正在提升其未来的作战能力。随着中国海上战略超越传统的“岛链”,这种部署将有助于中国海军航母编队未来执行远征任务,尤其是进入印度洋地区。

  中俄“海上联合2016”演习,因其演习内容的复杂性和演习海域位置的敏感性而引人注目。为期八天的演习,最精彩的部分是一次夺取岛屿的两栖进攻。媒体特别强调了演习的特点,中国和俄罗斯海军陆战队用登陆艇和ZDB-05两栖步战车抢滩登陆,而直升机携带海军陆战队空中机动分队向敌人后方渗透。

  中国海军强化在印太地区的海上活动——对印度的挑战

  在南海,中国海军已经构建了一个海洋控制战略,其在印度洋方向的战略则是有选择性地实施拒海。中国海军任务性质的变化、部署在印度洋平台类型的调整让中国战略家们认为,中国需要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各部署2个航母战斗群,这表明中国开始重视控制印度洋。中国的印太战略和航母理论的联系反映了海军在海上力量、能力提升和政策选择上的转变。

  随着两栖演习的推进,令人担忧是夺取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s)一座岛屿,以控制马六甲海峡(Malacca Straits)咽喉要冲的可能性在持续增加。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印海军在印度洋的平衡,尤其是与此同时,中国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部署了海军舰艇。

  随着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活动范围的扩大,部署舰艇和潜艇的增多,印度将需要持续努力提升其海域感知能力。尽管从美国采购的“波塞冬”(P-8I)海上巡逻机大大增强了印度的海域感知能力,但印度需要发展更新的手段,比如与周边国家签订信息共享协议,以监控整个印度洋地区,以维持其战略优势。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举措

  “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海上互联互通工程,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MSR)”和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从未承认“珍珠链”的存在,对西方媒体牵强的想象力也不屑一顾。然而,更明显的是,具有独特军事优势的“珍珠链”实际上已被纳入“一带一路”,并在战略上进行了更大规模的重新包装,以被视为地缘经济举措。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将与四大洲近60个国家建立政治经济关系。这反映出中国希望被视为一个放眼全球的大国。

  “一带一路”对印度的挑战

  在“一带一路”论坛期间,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宣传为新的“全球趋势和规范的塑造者”。印度战略家对新德里与“一带一路””的分歧看法不一。从经济合作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与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倡议及其扩大国际经济合作的雄心非常契合。然而,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向新德里展示了一幅值得三思的图景。所有邻国(不丹除外)都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这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果印度继续与涉及中国和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项目保持距离,作为其邻国的参与者将进一步远离印度,这并不符合印度的最大利益。

  印度对“一带一路”持保留态度的核心是雄心勃勃的投资高达62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CPEC)项目,这是中国“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这条包括交通(铁路、公路)、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走廊触碰了印度的领土主权。这暴露了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一方面,中国以领土争议为由反对国际社会为阿鲁纳恰尔邦(我藏南地区,译者注)项目提供资金;另一方面,中国不反对通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

  尽管口头有回应,但鉴于中国不在乎印度的担忧,其显然不愿意让印度参与该项目。印度无法分享该项目具体的实施计划,加剧了中印之间战略上的不信任,并导致一些印度研究人员猜测,该项目是否只是一场骗局。27目前,印度认为“一带一路”项目实际上是为了实现中国在该地区的战略雄心,并为在该地区建立后勤基地提供合法性。虽然“一带一路”实施的时间表尚未制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按照中国的条件完成该项目,在战略上将对印度非常不利。印度需要迅速提出一套替代的话语体系,以便与中国可能的霸权相抗衡。

  全面评估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中国梦”设想中国将成为海洋强国。28中国在南海拥有相当大的优势,实现区域优势的路线图逐渐扩展到印度洋地区,这两个海洋空间有效地形成了印太地区建构的核心。中国在《2015年国防白皮书》中正式宣称,中国海军将由“近海防御”向“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相结合转变,建设一支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标志着中国寻求全球影响力的战略观正在形成。

  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随着其深思熟虑的军事战略的推进而不断增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它一直秉持一种大陆思维。但是,进入21世纪,中国重新调整其战略视野,认为成为全球海洋强国有利于获得主导地位。尽管怀有世界大国抱负是无可厚非的,但正是它在实现这一抱负方面所采取的方式,导致了该地区各国的非议。印度认为自己在走向主导地位的过程中一直被中国践踏。南海的利益相关方也发现,他们的利益被中国大举颠覆。

  在促进贸易安全方面,中国巧妙地利用其在印度洋地区的商业利益,使其在该地区不成比例地提升其军事行动的合法性。随着海洋专业知识的积累,他们现在公然推行更加激进的印太政策。部署攻击性核潜艇用于反海盗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在印度洋地区引起了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缺乏透明度也表明,它可能不全是该区域的经济福祉。事实上,“一带一路”已经把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地缘战略抱负暴露无遗。

  随着中国奉行强有力的印太政策,印度已经意识到,它无法承受印度洋国家的效忠。印度没有可与中国匹敌的软实力,为此需要发挥相当大的政治外交影响力,才能抗衡中国的影响力。中国海军扩大了在印太地区的活动范围,使印度的安全环境复杂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对印度安全进行评估。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印太地区的力量平衡,总体而言,地区强国,特别是印度需要迅速应对力量平衡发生转移所带来的挑战。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印度海军上校:新兴的印太地区地缘政治——印度的机遇与挑战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