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西方和俄罗斯对“普京主义”的不同理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字号:

西方和俄罗斯对“普京主义”的不同理解

西方和俄罗斯对“普京主义”的不同理解
2018-02-01 10:12:03
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作者: 庞大鹏
关键词:俄罗斯 点击: 我要评论
西方从民主制度的层面看待普京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举措,认为别斯兰人质事件后的普京政权具有掠夺性。

  西方视野中的“普京主义”

  西方先后在三个时期出现集中热议“普京主义”的现象:2004年是俄罗斯发展道路调整的关键时刻,2008年是普京前8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举措能否延续的关键时刻,2013年以来是俄罗斯能否确保欧亚战略顺利实施以实现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每当俄罗斯处于战略抉择的关键时期,西方必然会出现对俄罗斯政策评论与干预的声音。“普京主义”是这种声音的汇合点。

  西方视野中的“普京主义”主要包括三点内涵:

  一是反西方主义。在西方看来,当代俄罗斯的反西方主义是一种新现实主义的体现,它既延袭了俄罗斯的实力政策传统,又承认互相依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在这种新现实主义的框架之内,普京谋求制定一种使俄罗斯融入世界同时又保障国家利益的政策,既想融入西方,又拒绝被“同化”。俄罗斯想按自己的方式成为西方的一部分。事实证明,这种摇摆不定的中间状况最终是无法保持下去的。

  二是帝国思维。在后苏联空间其他国家眼里,俄罗斯作为帝国被感觉和认知。俄罗斯作为这些国家的他者,促使它们沿着去俄化的主线构建自身的身份认同,通过在政治文化结构上向西方看齐而试图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但是对俄罗斯而言,构建其内外空间观却缺乏一个可以与其现代国家身份相匹配的认知上的他者。这与俄罗斯的地理空间、历史文化与现实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俄罗斯的国家特性决定了俄罗斯虽然放弃要成为一个替代全球资本主义秩序体系的意识形态领导者或者另一种军事与政治集团的地缘政治领导者的想法,但却没有放弃其作为文明国家的身份和成为全球领导者的愿望。

  三是集权体制。西方从民主制度的层面看待普京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举措,认为别斯兰人质事件后的普京政权具有掠夺性。美国重新开始关注俄罗斯集权体制复活的可能性,担心普京寻求类似苏联时期对政治的重新控制。美国企业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主任利昂·阿伦的文章《普京主义:俄罗斯寻求重塑苏联的辉煌》集中代表了西方的看法。该文认为,“普京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恢复国家对政治和经济的控制,这必然会导致威权主义。俄罗斯威权主义的复兴已迫使普京在对外关系上寻求政权的合法性。因此,普京政权一直在宣扬所谓外部威胁的严重性。这种寻找合理性的模式可被称为“围城战略”。

  俄罗斯视野中的“普京主义”

u=365627843,1775750613&fm=27&gp=0.jpg

  在俄罗斯学者看来,“普京主义”主要是西方学者的提法,而且带有贬义,是对普京执政以来路线、方针与政策的负面评价。俄罗斯学者很少用“普京主义”这一提法,即使有少量文章,也多为自由派所写。俄罗斯国内一般以“俄罗斯保守主义”指代普京治国理政的观念与制度。“俄罗斯保守主义”是俄罗斯官方提法,写入“统一俄罗斯”党党章。2013年12月12日,普京在复任总统后的首次国情咨文中明确表示,俄罗斯坚持保守主义立场,尊重国家主权、独立和民族的独特性。俄罗斯保守主义的提出是普京治国理念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结果。

  那么,俄罗斯视野中的“普京主义”主要包括三方面内涵:

  一是关于主权与民主。其一,俄罗斯选择民主的发展道路,认为自由、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康庄大道;其二,俄罗斯是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内外政策,不接受外来干涉;其三,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和原则,必须适应俄罗斯现状和发展阶段,必须适应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点;其四,民主化是一个过程,俄罗斯的民主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是关于传统与现代。“俄罗斯保守主义”实现了俄罗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当代俄罗斯,保守主义没有贬义,是俄罗斯坚持传统价值观的体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出现了意识形态的虚无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存在形成全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的条件。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不可能没有团结全社会的价值观。“俄罗斯保守主义”是应运而生的产物。俄罗斯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观念,是与极权主义思想和激进自由主义相对立的。俄罗斯保守主义的核心观念是反对一切激进的革命,主张以妥协手段调和各种社会势力的利益冲突。

责任编辑:
西方和俄罗斯对“普京主义”的不同理解

西方和俄罗斯对“普京主义”的不同理解

2018-02-01 10:12:03
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作者: 庞大鹏
关键词:俄罗斯 我要评论
西方从民主制度的层面看待普京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举措,认为别斯兰人质事件后的普京政权具有掠夺性。

  西方视野中的“普京主义”

  西方先后在三个时期出现集中热议“普京主义”的现象:2004年是俄罗斯发展道路调整的关键时刻,2008年是普京前8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举措能否延续的关键时刻,2013年以来是俄罗斯能否确保欧亚战略顺利实施以实现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每当俄罗斯处于战略抉择的关键时期,西方必然会出现对俄罗斯政策评论与干预的声音。“普京主义”是这种声音的汇合点。

  西方视野中的“普京主义”主要包括三点内涵:

  一是反西方主义。在西方看来,当代俄罗斯的反西方主义是一种新现实主义的体现,它既延袭了俄罗斯的实力政策传统,又承认互相依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在这种新现实主义的框架之内,普京谋求制定一种使俄罗斯融入世界同时又保障国家利益的政策,既想融入西方,又拒绝被“同化”。俄罗斯想按自己的方式成为西方的一部分。事实证明,这种摇摆不定的中间状况最终是无法保持下去的。

  二是帝国思维。在后苏联空间其他国家眼里,俄罗斯作为帝国被感觉和认知。俄罗斯作为这些国家的他者,促使它们沿着去俄化的主线构建自身的身份认同,通过在政治文化结构上向西方看齐而试图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但是对俄罗斯而言,构建其内外空间观却缺乏一个可以与其现代国家身份相匹配的认知上的他者。这与俄罗斯的地理空间、历史文化与现实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俄罗斯的国家特性决定了俄罗斯虽然放弃要成为一个替代全球资本主义秩序体系的意识形态领导者或者另一种军事与政治集团的地缘政治领导者的想法,但却没有放弃其作为文明国家的身份和成为全球领导者的愿望。

  三是集权体制。西方从民主制度的层面看待普京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举措,认为别斯兰人质事件后的普京政权具有掠夺性。美国重新开始关注俄罗斯集权体制复活的可能性,担心普京寻求类似苏联时期对政治的重新控制。美国企业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主任利昂·阿伦的文章《普京主义:俄罗斯寻求重塑苏联的辉煌》集中代表了西方的看法。该文认为,“普京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恢复国家对政治和经济的控制,这必然会导致威权主义。俄罗斯威权主义的复兴已迫使普京在对外关系上寻求政权的合法性。因此,普京政权一直在宣扬所谓外部威胁的严重性。这种寻找合理性的模式可被称为“围城战略”。

  俄罗斯视野中的“普京主义”

u=365627843,1775750613&fm=27&gp=0.jpg

  在俄罗斯学者看来,“普京主义”主要是西方学者的提法,而且带有贬义,是对普京执政以来路线、方针与政策的负面评价。俄罗斯学者很少用“普京主义”这一提法,即使有少量文章,也多为自由派所写。俄罗斯国内一般以“俄罗斯保守主义”指代普京治国理政的观念与制度。“俄罗斯保守主义”是俄罗斯官方提法,写入“统一俄罗斯”党党章。2013年12月12日,普京在复任总统后的首次国情咨文中明确表示,俄罗斯坚持保守主义立场,尊重国家主权、独立和民族的独特性。俄罗斯保守主义的提出是普京治国理念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结果。

  那么,俄罗斯视野中的“普京主义”主要包括三方面内涵:

  一是关于主权与民主。其一,俄罗斯选择民主的发展道路,认为自由、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康庄大道;其二,俄罗斯是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内外政策,不接受外来干涉;其三,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和原则,必须适应俄罗斯现状和发展阶段,必须适应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点;其四,民主化是一个过程,俄罗斯的民主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是关于传统与现代。“俄罗斯保守主义”实现了俄罗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当代俄罗斯,保守主义没有贬义,是俄罗斯坚持传统价值观的体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出现了意识形态的虚无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存在形成全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的条件。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不可能没有团结全社会的价值观。“俄罗斯保守主义”是应运而生的产物。俄罗斯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观念,是与极权主义思想和激进自由主义相对立的。俄罗斯保守主义的核心观念是反对一切激进的革命,主张以妥协手段调和各种社会势力的利益冲突。

  三是关于观念与制度。俄罗斯保守主义的本质与俄罗斯制度变迁的独特性相互匹配。俄罗斯制度变迁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俄罗斯是以国家而不是以社会为中心的转型;垄断型经济结构与政府主导的集中管理模式之间互为联系;对内集中管理、对外建立安全缓冲区的国家特性对转型有深刻影响。制度变迁的上述三大基因与俄罗斯保守主义的内核完全吻合,即国家主义、救世思想和以东正教为基础的传统主义。

  西方与俄罗斯对“普京主义”认知存在差异的原因

  实际上,西方学者对俄罗斯的发展脉络有较为准确的认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俄罗斯问题研究权威库钦斯就指出,普京主义是要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增进人民的福祉。普京提出俄罗斯要想改变命运和实现该目标,首先需要社会内部团结和凝聚力,即以政治稳定保证经济振兴,以经济振兴改善人民生活。其次是寻求外部稳定。普京坚信,一个国家只有独立把握自己的命运才能为未来制定有意义的计划,这就是政治上的主权民主。随着世界油价飙升,俄罗斯开始重建其国际政治主权。俄罗斯认为其在经济疲软阶段发展形成的许多国际体系元素是不合理的,西方国家一直都把俄罗斯排除在国际体系之外,而美国单边政策根本没有能力维持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国家资本主义、主权民主、务实外交政策构成的“普京主义”可以确保俄罗斯以强国的身份继续存在。2007年12月19日,普京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7年年度人物。《时代》周刊认为,普京以非凡的领导手腕把陷于混乱的俄罗斯重新带回了强国之列。

  西方学者的上述分析基本符合俄罗斯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尽管对俄罗斯发展脉络有准确判断,西方却依然严厉指责普京政策。对于同样的政策内容,俄罗斯官方和学者以“俄罗斯保守主义”加以概括,认为普京执政以来的战略与政策符合俄罗斯实际,是俄罗斯传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那么,为什么西方与俄罗斯对“普京主义”的评价不尽相同?

  首先,这与两者的价值观不同密切相关。美国俄罗斯问题专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在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普京主义的崛起》一文,认为“普京主义”的重要元素是民族主义、宗教、社会保守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政府对媒体的主导,它们都以某种方式不同于西方提倡的价值观,甚至敌视西方价值观。

  其次,这与两者对于地缘政治的看法不同密切相关。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失去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领土重回彼得一世扩张前的范围。在国际关系领域,俄罗斯失去了作为美国主要竞争对手的地位,在就巴尔干局势、北约扩大等直接关系到俄罗斯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时,俄罗斯的意见常常被忽略。这种反差让俄罗斯人感到屈辱。在普京上台执政的最初几年,俄罗斯致力于政治稳定,自我意识的重要性退居次要位置。随着经济实力的恢复,政治局势得到稳定,俄罗斯开始思考自身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努力确立对独联体国家的控制权,构建俄罗斯的欧亚战略。正如俄罗斯欧亚社会政治运动领导人杜金所指出的,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体系中,俄罗斯对外政策有西方化、苏联化和欧亚战略三种选择。西方化指俄罗斯加入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用地缘政治主权的让步换取其他方面的优厚条件。但是,这条路实质上否认了俄罗斯的大国外交战略,导致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苏联化指建立一个封闭体系,苏联式的对外政策卷土重来,这种立场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无异于自我倒退。因此,俄罗斯需要选择欧亚战略,这一战略着眼的是多极世界,是一种积极的战略。然而,西方竭力使苏联解体的现状巩固下来,积极向独联体渗透,扶持反俄国家,力求将俄罗斯的势力遏制在现有边界之内。普京对此采取针锋相对的举措,西方当然难以接受,对“普京主义”持否定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次,这与两者对俄罗斯发展道路的看法不同密切相关。叶利钦时代形成的俄罗斯宪政制度的基础并没有变,变的只是普京时代宪政制度框架下的国家治理模式。也就是说,叶利钦时代完成了从议行合一苏维埃制度到三权分立宪政制度的转变,普京时代则完成了新权威主义原则指导下对宪政制度的完善和巩固,这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的重大变化。更进一步说,是普京使宪政制度框架下的发展道路越来越俄罗斯化,让俄罗斯重新走上了它所熟悉的发展道路:东正教带给执政者的使命感,专制文化传统带来的强人政治心理,以及人民性带来的政权效应。而这正是俄罗斯与西方矛盾关系的核心所在,即西方难以忍受普京走上一条越来越俄罗斯化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西方和俄罗斯对“普京主义”的不同理解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