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符祝慧:日企“造假”的罪与罚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字号:

符祝慧:日企“造假”的罪与罚

符祝慧:日企“造假”的罪与罚
2018-05-03 10:28:42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符祝慧
关键词:日本 点击: 我要评论
“日本制造”在很多人心目中是真材实料的代名词,很多游客到日本总会“爆买”。但很明显的,出现了一次次的有组织窜改丑闻,让人不能不感叹日本的“安全神话”正走向破灭,“造假”比“造福”更为突出。

  美国好莱坞电影《五角大楼文件》(原名《华盛顿邮报》)上映,让日本一些观众联想到了近期日本官场上层出不穷的公文事件。财政部门窜改了卖地公文,防卫部门也承认对自卫队的海外活动报告有所掩盖。这些事件都说明一个问题,纸包不住火,掩饰和窜改的造假行为,最终无法战胜真相。

  不管是企业或是政府机关,诚信是一个必守原则。近三年,一些日媒对日企造假口诛笔伐,也是为了重新唤起组织里消失了的诚信价值观。

  日本在战后不久,经济腾飞的迫切需求,让制造业界出现不少雄心勃勃的创业企业家。已故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名字,近期就常在日媒体里出现,他被冠称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一个讲究国家诚信理念的创业者,他晚年创办了松下政经私塾,认为政治与企业都应当以追求“造福”世界人类作为宗旨。

  “日本制造”在很多人心目中是真材实料的代名词,很多游客到日本总会“爆买”。但很明显的,出现了一次次的有组织窜改丑闻,让人不能不感叹日本的“安全神话”正走向破灭,“造假”比“造福”更为突出。

  2015年,东芝集团被爆公司三任董事长都涉嫌财务造假,跨时长达八年。2016年,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和铃木汽车被爆虚报油耗数据。同年,高田公司被爆为汽车企业提供不合格的汽车驾驶盘安全气囊,导致16个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另有150人因此受伤。高田气囊致死事件轰动全球汽车业界,因无力承担庞大的召回费用,该公司于2016年5月宣告破产。

  2017年对日本企业来说也是多事之秋。9月和10月间,接连发生两起汽车行业质检丑闻。日产汽车公司被指使用未持有执业资格的检查员审核出厂汽车;另一日本品牌“斯巴鲁”(Subaru)也被爆存在同样的问题。

  造假事件让“日本制造”的形象受损,因担心这类事件会冲击作为国家支柱的整体汽车业,日本当局下令日产召回116万辆汽车,并停售6万辆已出厂的汽车,重新检查。据悉,这个处分让日产付出了250亿日元(约3亿新元)的代价。

  最让日本人感到意外的,还是日本原材料供应商神户制钢(以下简称神钢)造假事件。当神钢在铝、铜产品的技术数据上造假被踢爆时,着实让日本各界震惊万分。神钢成立于1905年,是日本的百年老字号企业,曾跻身世界五百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从政之前也曾在神钢制铁任职。日本媒体透露,他曾以首相身份访问了老东家,亲笔题词“技术水准高”送给该公司。

  神钢甚至被批糟蹋了日本“品质第一”的国际形象。其所提供的铝铜制品不仅出口海外,也是日本公共建设的基础建材,福岛的核能发电厂和日本的子弹火车都用了这家公司的原材料。日媒初步统计,日本有500多家公司在神钢丑闻中受牵连。神钢股价因此暴跌了40%,损失额度达到16亿美元。

  日本官方虽然痛责神钢的作弊行为,但初期仍视此事为“个别公司”问题,直至《纽约时报》等大报都指出了神钢的问题非同小可,数据造假严重损害了日本企业的整体形象。神钢在全球有很多重要客户,出口到美国的原料也不少。美国当局正通过法律程序,要求神钢对原材料的性能提出具体报告。这一问题现在也牵涉到赔偿,让神钢深陷官司难以脱身。

  紧跟神钢之后,出现材料数据造假的是日本纤维大王东丽,其子公司给客户提供了不合规格的轮胎增强材料。有人在网上指控这家公司,迫使其出来承认。媒体报道,这是一次有组织的窜改行为,该公司董事长弯腰低头两分钟,承认母公司10年前就知道此事。可是,其道歉内容里也有着不甘,埋怨是因为神钢出现数据窜改问题,才引起各界的关注。

  一连串造假丑闻得以曝光,相信是员工对公司不满,在社交媒体爆料有关。神钢的一名资深职员也私下给媒体提供线索,指出数据造假行为40年前就已存在了。有日产员工就在网上披露:“公司使用不合格检查员的现象早在30年前就有了。”

  品质改善是日本制造业的基石,是企业对顾客的责任。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的造假现象越发多见,不排除这与19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不景气存在关联。一来,企业为了生存,大都采取降低成本策略;二来,舍不得把钱花在人才培养上,造成日企的经营管理缺乏优秀人才,迷失了方向。此外,把降价视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后,也容易失去初心。

责任编辑:
符祝慧:日企“造假”的罪与罚

符祝慧:日企“造假”的罪与罚

2018-05-03 10:28:42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符祝慧
关键词:日本 我要评论
“日本制造”在很多人心目中是真材实料的代名词,很多游客到日本总会“爆买”。但很明显的,出现了一次次的有组织窜改丑闻,让人不能不感叹日本的“安全神话”正走向破灭,“造假”比“造福”更为突出。

  美国好莱坞电影《五角大楼文件》(原名《华盛顿邮报》)上映,让日本一些观众联想到了近期日本官场上层出不穷的公文事件。财政部门窜改了卖地公文,防卫部门也承认对自卫队的海外活动报告有所掩盖。这些事件都说明一个问题,纸包不住火,掩饰和窜改的造假行为,最终无法战胜真相。

  不管是企业或是政府机关,诚信是一个必守原则。近三年,一些日媒对日企造假口诛笔伐,也是为了重新唤起组织里消失了的诚信价值观。

  日本在战后不久,经济腾飞的迫切需求,让制造业界出现不少雄心勃勃的创业企业家。已故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名字,近期就常在日媒体里出现,他被冠称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一个讲究国家诚信理念的创业者,他晚年创办了松下政经私塾,认为政治与企业都应当以追求“造福”世界人类作为宗旨。

  “日本制造”在很多人心目中是真材实料的代名词,很多游客到日本总会“爆买”。但很明显的,出现了一次次的有组织窜改丑闻,让人不能不感叹日本的“安全神话”正走向破灭,“造假”比“造福”更为突出。

  2015年,东芝集团被爆公司三任董事长都涉嫌财务造假,跨时长达八年。2016年,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和铃木汽车被爆虚报油耗数据。同年,高田公司被爆为汽车企业提供不合格的汽车驾驶盘安全气囊,导致16个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另有150人因此受伤。高田气囊致死事件轰动全球汽车业界,因无力承担庞大的召回费用,该公司于2016年5月宣告破产。

  2017年对日本企业来说也是多事之秋。9月和10月间,接连发生两起汽车行业质检丑闻。日产汽车公司被指使用未持有执业资格的检查员审核出厂汽车;另一日本品牌“斯巴鲁”(Subaru)也被爆存在同样的问题。

  造假事件让“日本制造”的形象受损,因担心这类事件会冲击作为国家支柱的整体汽车业,日本当局下令日产召回116万辆汽车,并停售6万辆已出厂的汽车,重新检查。据悉,这个处分让日产付出了250亿日元(约3亿新元)的代价。

  最让日本人感到意外的,还是日本原材料供应商神户制钢(以下简称神钢)造假事件。当神钢在铝、铜产品的技术数据上造假被踢爆时,着实让日本各界震惊万分。神钢成立于1905年,是日本的百年老字号企业,曾跻身世界五百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从政之前也曾在神钢制铁任职。日本媒体透露,他曾以首相身份访问了老东家,亲笔题词“技术水准高”送给该公司。

  神钢甚至被批糟蹋了日本“品质第一”的国际形象。其所提供的铝铜制品不仅出口海外,也是日本公共建设的基础建材,福岛的核能发电厂和日本的子弹火车都用了这家公司的原材料。日媒初步统计,日本有500多家公司在神钢丑闻中受牵连。神钢股价因此暴跌了40%,损失额度达到16亿美元。

  日本官方虽然痛责神钢的作弊行为,但初期仍视此事为“个别公司”问题,直至《纽约时报》等大报都指出了神钢的问题非同小可,数据造假严重损害了日本企业的整体形象。神钢在全球有很多重要客户,出口到美国的原料也不少。美国当局正通过法律程序,要求神钢对原材料的性能提出具体报告。这一问题现在也牵涉到赔偿,让神钢深陷官司难以脱身。

  紧跟神钢之后,出现材料数据造假的是日本纤维大王东丽,其子公司给客户提供了不合规格的轮胎增强材料。有人在网上指控这家公司,迫使其出来承认。媒体报道,这是一次有组织的窜改行为,该公司董事长弯腰低头两分钟,承认母公司10年前就知道此事。可是,其道歉内容里也有着不甘,埋怨是因为神钢出现数据窜改问题,才引起各界的关注。

  一连串造假丑闻得以曝光,相信是员工对公司不满,在社交媒体爆料有关。神钢的一名资深职员也私下给媒体提供线索,指出数据造假行为40年前就已存在了。有日产员工就在网上披露:“公司使用不合格检查员的现象早在30年前就有了。”

  品质改善是日本制造业的基石,是企业对顾客的责任。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的造假现象越发多见,不排除这与19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不景气存在关联。一来,企业为了生存,大都采取降低成本策略;二来,舍不得把钱花在人才培养上,造成日企的经营管理缺乏优秀人才,迷失了方向。此外,把降价视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后,也容易失去初心。

  《日经新闻》将企业造假行为分两大类,一种是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另一种是出于私人利益的造假,比如职员为了达到业绩目标,不顾后果而走上作弊歪路。

  日本企业爆出诸多造假丑闻,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主管在镜头前鞠躬道歉。别小看这类道歉记者会,若主管在道歉发言中传递了不得体的信息,经媒体传播之后,就会让其股价下滑。关键是,日本人这千篇一律、几无成本的言语道歉,也可能为污点企业节省一些赔偿金。更为讽刺的是,在日企丑闻增加的当下,指导行贿犯错企业高管如何“谢罪”,也成了一门可以兜售的大学问。日本有《谢罪技术》《不失败的道歉方法》《超一流的道歉法》《谢罪品格》等畅销书。富士产经新闻集团旗下的危机管理研究所则推出了企管课程,教导企业主管如何应对媒体。

  日本典型的企业“谢罪”谈话内容,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步骤:承认错误,低头认错和誓言改过。其套路是:“确实,这是我的担当,是我的不谨慎造成,是我的责任,我为这一件事做出由衷的致歉。给大家带来麻烦,感到十分难过。此后,将慎重于行,请大家宽恕。”

  《不失败的道歉方法》一书的作者大渕宪一,比较了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道歉方式的不同。他认为美国是直至罪名成立后才登文道歉,而日本人相信道歉在先是一种感情战略。日本与欧美道歉主旨最大的不同点是,日本社会重视“忏悔的歉意”多过于“金钱赔偿”。这也是为何日本企业在丑闻缠身后,在记者会上谢罪镜头相当普遍的缘故。

  在事件还未闹大的阶段就登场“谢罪”是典型的“赎罪”型,必须做一个九十度的深深鞠躬,然后一把鼻涕加一把眼泪。不过,流泪道歉方式也未必一定有效果,有时还可能弄巧成拙。1990年代,日本房屋建设商旭化成推出的公寓出现问题,公司领导人在记者会上大哭了一场,结果反而引来更大的民愤。在舆论看来,他在谢罪场合,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受害者”,造成了逆反效果。

  品质改善是日本制造业的基石,是企业对顾客的责任。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的造假现象越发多见,不排除这与19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不景气存在关联。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符祝慧:日企“造假”的罪与罚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