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日本究竟是在衰落,还是在偷偷崛起?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字号:

日本究竟是在衰落,还是在偷偷崛起?

日本究竟是在衰落,还是在偷偷崛起?
2019-05-28 11:50:35
来源:网络 作者:
关键词:日本 日本文化 日本历史 点击: 我要评论
中国儒家文化就是在不断的将各种秩序,日本人学到其中的精髓,把国家看成大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做大了也成了一个国家。如今,整个日本实际上就是一家公司,他们在后台上进行了关联,这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是综合化了的市场经济综合体。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

  这些年我们已经习惯了看日本的笑话,嘲笑日本的经济状况,然而《孙子兵法》里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意思是:你看到的是虚的,往往是实的;你看到的实的,往往是虚的,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表象和事物本来的面目往往是相反的。

  要知道,日本人可是《孙子兵法》精髓的继承者,那么真实的日本究竟是什么样的?

  《孙子兵法》里还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对手,才能从根本上蔑视对手,今天我们就来从另一个角度剖析日本!

  【一】日本是怎么强大的?

  我们都知道,日本强大的起点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人看到西方的强大之后主动学习西方,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明治维新的初期是学西方,中后期学的却是中国的春秋国学,叫王政复古。

  日本的强大,其实来源于中国天下一家的大同思想。

  因为日本一直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毕竟有着本质的不同,东方文明是发源于农耕,讲究的和自然的统一,崇尚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而西方文明发源于海上,一直处于流动状态,讲究即时性和征服性。

  日本人还是在骨子里崇尚秩序和稳定的,这就决定了日本走上了一条模仿西方却又保留东方特性的道路。

微信图片_20190528114611.jpg

  来做一个对比:

  1:商权

  日本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的最大特点,是普遍以“商权”为中心,而其他国家的海外战略,则大多以“股权”为中心。

  美国是“股权”模式的教父,中国的海外并购战略思维也在不断学习这种模式。他看重的是绝对的股权,因此更习惯于从财务报表的盈利项来决定是否要收购某家公司,这种模式使得中国公司在进军海外时容易急功近利,而缺乏精密布局。

  所谓“商权”模式,就是看中所投资猎物在其产业链中所起到的核心地位,然后以合资的方式先参与进去,再通过稀释股份的方式,慢慢蚕食整个产业链,这就是日本企业的并购方式。

  “股权”模式是谋求短期利益,讲究快、狠、准;“商权”模式是谋求长期利益,讲究细水长流。

  美国人认为控制一家企业就是要控股,但是日本人不这么想。他们通过商社控制资源的上游和市场。

  打个比方,2003年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而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了10倍。松下用这笔钱不断稀释中方合作方的股份,把他们原本的合资工厂变成了独资。对于中方合作伙伴来说,或许获得了不少现金收益,但多年打造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就拱手送给了松下公司。

  日本通过股权的方式,以极低的股权进入一个国家的产业市场,并鼓励当地推动“国产”产业,其通过极低的股权敞口,进入市场,并将自己的技术、产业、金融、贸易快速输入,使其成为一个国家产业背后的真正的掌控者。

  再比如沙特从一个只会出口石油资源的国家,一跃成为拥有顶尖石化技术的国家,成为第一大石化产业国。包括业界在内的很多人都没弄明白该国的相关的产业配套设施,像石化技术、石化产业、石化发电厂、海水淡化设备等是谁提供的?答案是以三井、三菱为首的综合商社才是该国石化产业的掌控者,即商权掌握者。

  商权的思想,追本溯源,其实是中国古代商业文明的精华。中国古代一直是比较忌讳“商业”二字的,中国人讲究“大象无形”的境界,宁可把“商业”的核心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就好比把一滴水放到大海里,看似不存在却又永远都存在。

  深受中国古代文明洗礼的日本人,利用他们对“商业”思想的独特理解,不断构建和细化社会中各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长期的市场渠道、长期的供应链、长期的融资渠道等等。在这种商业氛围中,稳定性是第一位,占有率是第二位,利润率是第三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细水长流。

  而西方商业文明的“股权”思想,往往更有利于暴富裕阶层对劳动阶层的财富掠夺,因为西方社会的变化太快,财富的流动性太强,他们总有及时行乐的味道。

  2:商社

  看懂了“商权”,我们再来看一下“商社”。

  商权的核心目的就是让大家能够真正的“共生共荣”,所以在日本“共生共荣”是普遍的价值观。

  日本财团就利用这个逻辑,在社会上建立庞大的生产体系,分工合作,避免竞争,力求共赢。日本财团以制造企业为武器,在统一整合下掌控全球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商业布局,不断的建立庞大的生产体系,分工合作,避免竞争,力求共赢。所以日本公司很少会单兵作战,抗风险的能力非常强大。从产业布局来看,日本公司喜欢充分发挥聚集效应,比如松下的60多家在华工厂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日本财团通常是以横向联合的方式组成,其中由三个核心部分:主办银行,综合商社,大型制造企业。以三井财团为例,樱花银行是其主办银行,三井物产是综合商社,而像索尼、东芝、松下电器、丰田汽车等等制造业,不过是财团推到消费者面前的品牌表演者而已。

  现在主导日本经济的力量是著名的六大财团,即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银。这六大财团的前身是日本著名的四大财阀——安田、三井、住友、三菱。二战之后,这些财阀表面上分崩离析,实际上解散之后的各个企业之间以“经理会”的形式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各大成员企业间形成松散的联合体。

  日本的商社表面上是竞争关系,实际上不断联手合作。比如三井做大宗贸易的时候,三菱商事、丸红商事这几家商社看似是竞争的,但实际上每个月负责人都要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市场的变化。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竞争都有各自划分的客户群和地区,所以在竞争的过程中有时候有冲突,但是他们会进行协调。

  如果在利润分配上有冲突就坐下来交涉,大家坐下来划分一下市场。比如NEC去占领中国市场,东芝就跑到越南去发展。开始可能到一个市场打,打到一定时候企业之间就会进行协调,这个协调并不一定商社出面,大企业之间也会坐下来协调。

  以钢铁行业为例,日本钢铁企业30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参股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铁矿,控制了钢铁产业的上游资源,从而挟制了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钢铁企业的发展。

  再比如索尼跟三井的共同投资变得越发密切,这个密切不是美国式控股关系,而是相互持股,或者共同投资。就好像亲家一样,两个儿女如果结婚了,两个亲家是不是就是一家人了?实际上就是这种关系。不光是一对儿女,我有十个儿子,他有十个女儿,不止一对在结亲,这个亲家就更紧密了。

责任编辑:
日本究竟是在衰落,还是在偷偷崛起?

日本究竟是在衰落,还是在偷偷崛起?

2019-05-28 11:50:35
来源:网络 作者:
中国儒家文化就是在不断的将各种秩序,日本人学到其中的精髓,把国家看成大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做大了也成了一个国家。如今,整个日本实际上就是一家公司,他们在后台上进行了关联,这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是综合化了的市场经济综合体。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

  这些年我们已经习惯了看日本的笑话,嘲笑日本的经济状况,然而《孙子兵法》里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意思是:你看到的是虚的,往往是实的;你看到的实的,往往是虚的,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表象和事物本来的面目往往是相反的。

  要知道,日本人可是《孙子兵法》精髓的继承者,那么真实的日本究竟是什么样的?

  《孙子兵法》里还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对手,才能从根本上蔑视对手,今天我们就来从另一个角度剖析日本!

  【一】日本是怎么强大的?

  我们都知道,日本强大的起点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人看到西方的强大之后主动学习西方,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明治维新的初期是学西方,中后期学的却是中国的春秋国学,叫王政复古。

  日本的强大,其实来源于中国天下一家的大同思想。

  因为日本一直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毕竟有着本质的不同,东方文明是发源于农耕,讲究的和自然的统一,崇尚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而西方文明发源于海上,一直处于流动状态,讲究即时性和征服性。

  日本人还是在骨子里崇尚秩序和稳定的,这就决定了日本走上了一条模仿西方却又保留东方特性的道路。

微信图片_20190528114611.jpg

  来做一个对比:

  1:商权

  日本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的最大特点,是普遍以“商权”为中心,而其他国家的海外战略,则大多以“股权”为中心。

  美国是“股权”模式的教父,中国的海外并购战略思维也在不断学习这种模式。他看重的是绝对的股权,因此更习惯于从财务报表的盈利项来决定是否要收购某家公司,这种模式使得中国公司在进军海外时容易急功近利,而缺乏精密布局。

  所谓“商权”模式,就是看中所投资猎物在其产业链中所起到的核心地位,然后以合资的方式先参与进去,再通过稀释股份的方式,慢慢蚕食整个产业链,这就是日本企业的并购方式。

  “股权”模式是谋求短期利益,讲究快、狠、准;“商权”模式是谋求长期利益,讲究细水长流。

  美国人认为控制一家企业就是要控股,但是日本人不这么想。他们通过商社控制资源的上游和市场。

  打个比方,2003年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而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了10倍。松下用这笔钱不断稀释中方合作方的股份,把他们原本的合资工厂变成了独资。对于中方合作伙伴来说,或许获得了不少现金收益,但多年打造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就拱手送给了松下公司。

  日本通过股权的方式,以极低的股权进入一个国家的产业市场,并鼓励当地推动“国产”产业,其通过极低的股权敞口,进入市场,并将自己的技术、产业、金融、贸易快速输入,使其成为一个国家产业背后的真正的掌控者。

  再比如沙特从一个只会出口石油资源的国家,一跃成为拥有顶尖石化技术的国家,成为第一大石化产业国。包括业界在内的很多人都没弄明白该国的相关的产业配套设施,像石化技术、石化产业、石化发电厂、海水淡化设备等是谁提供的?答案是以三井、三菱为首的综合商社才是该国石化产业的掌控者,即商权掌握者。

  商权的思想,追本溯源,其实是中国古代商业文明的精华。中国古代一直是比较忌讳“商业”二字的,中国人讲究“大象无形”的境界,宁可把“商业”的核心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就好比把一滴水放到大海里,看似不存在却又永远都存在。

  深受中国古代文明洗礼的日本人,利用他们对“商业”思想的独特理解,不断构建和细化社会中各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长期的市场渠道、长期的供应链、长期的融资渠道等等。在这种商业氛围中,稳定性是第一位,占有率是第二位,利润率是第三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细水长流。

  而西方商业文明的“股权”思想,往往更有利于暴富裕阶层对劳动阶层的财富掠夺,因为西方社会的变化太快,财富的流动性太强,他们总有及时行乐的味道。

  2:商社

  看懂了“商权”,我们再来看一下“商社”。

  商权的核心目的就是让大家能够真正的“共生共荣”,所以在日本“共生共荣”是普遍的价值观。

  日本财团就利用这个逻辑,在社会上建立庞大的生产体系,分工合作,避免竞争,力求共赢。日本财团以制造企业为武器,在统一整合下掌控全球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商业布局,不断的建立庞大的生产体系,分工合作,避免竞争,力求共赢。所以日本公司很少会单兵作战,抗风险的能力非常强大。从产业布局来看,日本公司喜欢充分发挥聚集效应,比如松下的60多家在华工厂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日本财团通常是以横向联合的方式组成,其中由三个核心部分:主办银行,综合商社,大型制造企业。以三井财团为例,樱花银行是其主办银行,三井物产是综合商社,而像索尼、东芝、松下电器、丰田汽车等等制造业,不过是财团推到消费者面前的品牌表演者而已。

  现在主导日本经济的力量是著名的六大财团,即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银。这六大财团的前身是日本著名的四大财阀——安田、三井、住友、三菱。二战之后,这些财阀表面上分崩离析,实际上解散之后的各个企业之间以“经理会”的形式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各大成员企业间形成松散的联合体。

  日本的商社表面上是竞争关系,实际上不断联手合作。比如三井做大宗贸易的时候,三菱商事、丸红商事这几家商社看似是竞争的,但实际上每个月负责人都要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市场的变化。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竞争都有各自划分的客户群和地区,所以在竞争的过程中有时候有冲突,但是他们会进行协调。

  如果在利润分配上有冲突就坐下来交涉,大家坐下来划分一下市场。比如NEC去占领中国市场,东芝就跑到越南去发展。开始可能到一个市场打,打到一定时候企业之间就会进行协调,这个协调并不一定商社出面,大企业之间也会坐下来协调。

  以钢铁行业为例,日本钢铁企业30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参股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铁矿,控制了钢铁产业的上游资源,从而挟制了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钢铁企业的发展。

  再比如索尼跟三井的共同投资变得越发密切,这个密切不是美国式控股关系,而是相互持股,或者共同投资。就好像亲家一样,两个儿女如果结婚了,两个亲家是不是就是一家人了?实际上就是这种关系。不光是一对儿女,我有十个儿子,他有十个女儿,不止一对在结亲,这个亲家就更紧密了。

  【二】日本型“社会主义”

  这些企业之间通过交叉持股、互派懂事交织成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他们的理想就是网罗住所有他们涉及行业的各个环节,当然,除了资本的关系之外,长久的合作使得他们好像一家人一样,当所有人都在批评日本商业文化重视人际关系而漠视规则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正是长久稳定的协作关系,已经悄悄构筑了庞大的海外商业帝国。

  日本财团可称之为一夫二妻制,一个综合商社带着两个财团在运作,开始在竞争,慢慢进行了融合。财团是一个大家庭:父亲是主办银行,母亲是综合商社,子女是产业,母亲孕育出产业以后再继续培育,提供服务提供财团,长大后还给对象,就是金融服务。

  商社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合产业链,现在中国经济生产已经越来越零碎,而日本的商社就把这些产业组织起来,通过贸易投资,把这些企业关联起来,很容易进行大规模生产。本来这个企业和那个企业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因为商社在里面投了10%,实际上通过商社就发生关系了。

  而且他们的投资不是单线的,有时候这儿投了一部分,那儿又投了一部分,他们之间又有投资关系,这样成了网络。别看只投了10%,但是能够帮你把这个网织起来,而且有了网就有信息源,能够把这些信息揉到一起,从中发现商业机会。

  二战之后日本的财阀都被拆开了,实际上还是在彼此联系。解散的只不过是当时家族的人,家族的人是资本方,不是实际经营者,经营者是经理人,经理人没解散,平常还有来往,最后又形成了财团,也正是这些经理人在操纵这些企业。

  日本的财团目前已经形成了产业组装网、利益共同体,是共生关系。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财团越来越国际化,现在很多的日本人已不知道有财团的存在,越来越隐形,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日本遵循的是将金融投入到生产领域,通过生产的扩张,到全球市场扩大,占领市场,获取利润的模式。而美国更倾向于把金融作为牟利的手段,通过各种衍生工具牟利。

  日本这种模式就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比如日本的大型公司里继承性很强,基本上是师傅教徒弟,一点一点带出来的。这样人心就不会那么浮躁,人人都焦虑不堪的社会,是很难出好产品的。

  中国儒家文化就是在不断的将各种秩序,日本人学到其中的精髓,把国家看成大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做大了也成了一个国家。

  如今,整个日本实际上就是一家公司,他们在后台上进行了关联,这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是综合化了的市场经济综合体。

  所以日本表面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实际在按照大公社的方式在打造国家,日本课本上称自己为:日本型“社会主义”。

  现在中国企业如果想并购海外公司,很多都必须依靠美国的投行来完成,而这必然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我们的定价、财务制度都会在美国投行面前展露无遗。而日本公司进行海外并购的时候,几乎很少用美国的投行,他们完全是依靠综合商社来完成并购。

  日本模式的强大力量,我们或许能从日本的模式中得到一个启示,中国是否该有一种自己的模式,而不同于美国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强大的财力支撑,有信息通畅的商社作为先锋,有优秀的制造企业攻城略地。合纵连横交相渗透,纵横捭阖层层占据,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会让那些美国经济传教士们感到一丝寒意呢?

  如果按照美国的经济制度设计的话,金融和商业各自为政,甚至互相争斗。商业想办法怎么获取商业利润,压迫产业利润,这不是一种共生的体制。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商业扶植产业做大,再从产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也获得利益。

  【三】日本是怎么变低调的?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经济体量直逼美国,到了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

  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

  枪打出头鸟,面对日本经济的强势崛起,美国彻底坐不住了,逼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这是日本经济的转折点,随后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即“失落十年”。

  二战时期,日本曾试图用军事征服世界,但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这一次日本企图用经济方式征服全球,再次失败。这一次也让日本彻底清醒了,它明白了一个道理:明着争夺世界霸主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这些年,日本开始韬光养晦,为了麻痹世界对他的警惕,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反省”之作:《日本沉没》、《日本即将崩溃》《日本的危机》、《日本的挑战》、《日本的劣势》等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日本也曾偷偷制定的《再兴战略》和《未来投资战略》,这叫瞒天过海。

  日本开始放低身姿,甚至低到尘埃里。日本也很乐意看到国际媒体大肆渲染日本失落的20年,这样他们可以更加隐秘的发展……

  【四】日本真的很穷吗?

  由于日本财团更讲究渗透性,所以他们更喜欢躲起来当隐形巨头,日本有很多隐形巨头,比如基恩士就是其中一个。

  基恩士在工厂自动化领域享誉全球,尤其是在传感器领域是全球当之无愧的霸主,其产品70%具有世界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带来高附加值。

  如今它在全球超过 45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 200多个办事处,全球的员工人数超过5000人。从世界500强制造企业到小微企业,很多都是使用它的解决方案。

  基恩士曾被《商业周刊》誉为全球1000家最有价值公司之一,连续七年入选福布斯杂志的《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排行榜》。

  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滝崎武光本人非常低调,在中国赚那么多钱,却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这就是真正的隐形巨头。

  所以,我们现在都在唱衰日本,日本人也跟着哭穷,但其实他们内心很明白自己并不穷,他们只不过是打消别人的敌意。日本已经非常乐意接受人们大肆谈论他们的不景气,这何尝不是一种卧薪尝胆?带有非常隐秘的战略目的。

  当很多国家还是热衷于用经济数据如GDP、进出口贸易额等来表现本国的经济实力时,日本已经开始学会了掩盖自己真正的经济影响力。

  如果一个人整天耀武扬威的,肯定招人恨,日本人真是把中国外圆内方的思想精髓学到了骨子里。

  如果我们依然沉浸在“日本没落”、“日本衰退”的幻觉中,那么,只会令我们无法看清楚真正的日本。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日本究竟是在衰落,还是在偷偷崛起?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