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赵鸣文: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字号:

赵鸣文: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赵鸣文: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2019-07-05 11:47:44
来源:《俄罗斯研究》 作者: 赵鸣文
关键词:俄罗斯 中国 美国外交 点击: 我要评论
经过 20 余年的励精图治,迄今,俄罗斯在许多方面仍无法与美国等一流发达国家比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21 世纪第一个 10 年连续多年保持 7%左右的经济增速支撑下,俄罗斯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大大增强,重新成为维系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关键因素和国际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政治力量。

    综合国力系指一个国家拥有的所有资源相互作用形成的对内和对外整体实力的总和,也是国家制定和确立内外中远期战略目标的重要参数和基础,它既包括政治、军事、科技、人力、资源禀赋和治国能力等硬实力,也包括民族凝聚力、对外运筹、世界影响和国际话语权等软实力。综合国力各要素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强大的外交和军力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作支撑,也需要不断更新的现代化创新技术来维系,而技术力和创新力的提高则离不开受到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包括政府的高效管理、法律和制度保障等先决条件。经济力的提升更是需要强大外交力来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足够军力保障以及科技创新力的不断推动。

  俄罗斯是近 500 年来出现的公认的 9 个世界大国之一。充满荣耀的历史造就了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优越感和尊重强者、敬佩英雄的彪悍性格。还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俄罗斯领导人就声称,即使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依然是大国,但这一说法直到现在才成为公认的事实。相对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称俄罗斯只是地区大国,而今,这一“谨慎的”观点“甚至在美国国内都遭到嘲笑”。

  一、综合国力的快速恢复

  苏联解体后头 10 年,俄罗斯综合国力急剧衰退,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趋下滑。普京出任总统后,一直将捍卫俄罗斯领土完整和恢复世界强国应有的地位作为其历史使命。2000 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连续数年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恢复。2006 年,俄罗斯综合国力跃居美国和英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位。2014 年,俄罗斯综合国力甚至上升至世界第二位, 重新成为一支维系国际战略稳定的重要政治力量。

timg.jpg

  (一)经济提前好转

  新世纪以来,得益于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俄罗斯经济连续保持近 9 年的 7%左右年均增长,走出了财力长期受制于西方、没有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其预算就青黄不接的窘境。2006 年,俄罗斯的GDP达到 9119.55 亿美元,经济总量首超 1990 年苏联解体前水平,从根本上克服了 20 世纪 90 年代经济灾难性下滑所造成的后果。2007 年,俄罗斯的GDP首破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 1.30 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一位。俄罗斯不仅还清了苏联所欠的 1600 多亿美元外债,还使黄金外汇储备增加至 411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2008 年,俄罗斯的GDP增加至 1.76 万亿美元,首次跻身世界前八强,人均GDP首破万亿美元,达到 1.16 万美元,外汇储备实现创纪录的 5000 亿美元,所持美国国债 1160 亿美元,成为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五大国之一。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 年,俄罗斯的GDP回落至1.23万亿美元,退居世界第十二位,人均GDP降至 8693.80 美元,排名世界第 58位。然而,2010 年,俄罗斯经济率先复苏,其GDP迅速增加至 1.52 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 1.06 万美元。2011 年和 2012 年,俄罗斯的GDP分别达到1.86 万亿美元和 2.01 万亿美元,重回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人均GDP上升至创纪录的 1.3197 万美元和 1.389 万美元,首次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提前实现 1999 年末普京出任代总统时提出的用 15 年时间,使俄罗斯达到像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欧洲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目标,甚至已接近大多数发达国家。2013 年,虽然俄罗斯的GDP同比仅有 1.3%的增幅,但仍达到 2.10 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 1.46 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就其经济总量来说,俄罗斯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即便是在欧美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其 2016 年的平均家庭收入依然达到 10344 美元,比 2000 年的 2935 美元多出 3 倍还多。当年俄罗斯的粮食产量仅次于中国、美国和印度,位居世界第四位。2018 年,尽管面临欧美旷日持久的持续打压,俄罗斯多项经济指标还是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全年预算盈余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为近 7 年来首次;央行黄金增持量达到 92.2 吨,黄金储备突破 2000 吨,在全球储备总量中占比达到 18%,跻身全球黄金采量首位;外债总额仅为 5250 亿美元,远远低于美国(超过21 万亿美元)、英国(7.5 万亿美元)、法国(5 万亿美元)和德国(4.8 万亿美元)等欧洲主要大国的外债水平。俄还前所未有地生产了 5.56 亿吨石油和725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欧洲出口的天然气达到创纪录的2017亿立方米,超过欧洲需求的一半以上;小麦出口仅次于美国(3680 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位,达到创纪录的 3660 万吨,同比增长 30%。俄罗斯在彭博社的发展中经济体排行榜中排位从第 7 名跃升至第二名。据世界银行计算,俄罗斯的GDP规模已超韩国,为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俄罗斯力争到 2024 年真正跻身世界五大经济体行列。

  (二)科技重现优势

  进入 21 世纪以来,俄罗斯连续出台《2002-2005 年俄罗斯联邦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政策构想》、《俄罗斯联邦至 2010 年及更长期科技发展政策原则》、《俄罗斯联邦 2020 前后科学技术发展政策原则》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创新活动和国家创新政策法》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在此背景下,2003 年,俄罗斯各类科研机构恢复到 3797 个,各类科研人员85.85 万,科研队伍规模和实力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2008 年以来,在全球102 项前沿尖端科技领域,俄罗斯有 77.45%的研究成果位于世界前列,其中52 项处于全球主导地位,27 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在标志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实力的 100 项突破性技术中,俄罗斯有 17-20 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在50 项对世界发展前途或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方面,俄罗斯有近 20 项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俄罗斯考古学家在阿尔泰地区丹尼索瓦洞穴对古人类指骨化石的发现,被美国《科学》杂志称为可与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相提并论。

  俄罗斯的物理学家在兆赫波段高温超导、超敏航天传感器和安全系统等领域堪称世界翘楚。在返回式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方面,俄罗斯与美国保持同步甚至超出美国的水平,能够制造出顶级的火箭发动机和高质量的科技产品。2010 年俄罗斯启动的核动力推进装置研发项目,全球没有先例,大幅领先于其他国家。在载人太空飞行方面,自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只有俄罗斯和中国具备把人送入太空并从轨道上接回地球的技术,而且,美国宇航员一直是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迄今,美国仍试图获取俄罗斯国际空间站的统一气密舱制造技术,并只从俄罗斯进口RD-180 和RD-181 火箭发动机,哪怕对俄罗斯制裁一再升级,美国也没有中断与俄罗斯的这一贸易。在 2028 年前,五角大楼都将不得不继续使用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来发射本国火箭。而且,俄罗斯还向法国供应运载火箭,用于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卫星。2017 年 5 月,俄罗斯自主研发的新型MC-21 中程客机首飞成功。俄罗斯希望借此振兴本国处境艰难的民航业,挑战主宰国际民航市场的空客和波音等大企业,同时,其还试图追赶美国,拟于 2019 年再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在月球计划中探测月球的两极,准备用自己的力量改造国际航空站,使其变为俄罗斯的轨道空间站。俄罗斯还打算在 2021 年发射“月球-25”号登陆器,2023 年发射“月球-26”号轨道飞行器,2024 年发射“月球-27”号登陆器,2032 年后,陆续把四部总重达近 5 吨的自动化操作太空设备送往月球,2034 年动工兴建月球基地。

  (三)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俄罗斯越来越受到国际投资市场的青睐。2006年,俄罗斯在世界投资吸引力排行榜的名次从 2002 年的第 17 位跃升至第 6位,首次进入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投资地之列。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其他因素影响,2010 年,俄罗斯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对 183 个国家经商便利度评估报告中的排名从上年的第 116 位下滑到第 123 位,但其商业环境总体仍呈改善趋势。2012 年 5 月,普京签署的《关于国家长期经济政策》提出,俄罗斯力争在 2015 年和 2018 年将其在世行营商环境排行榜的名次从2011 年的第 120 位分别提高到第 50 位和第 20 位。尽管这一目标没有如期实现,但是,2013 年,俄罗斯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的对全球 143 个经济体的创新指数(GII)排名中上升了 13 位,位居第 49 位。2017 年,俄罗斯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由上一年的第 40 位升至第 35位。2018 年,俄罗斯在该《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的年度排行榜中升至第 31位。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 营商环境报告》中,俄罗斯的“营商便利度”又上升 4 位,全球排名第 31 位。

  (四)军事大国地位得以巩固

  新千年伊始,俄罗斯军力尚未恢复,很难从拥有 130 万人的武装力量中挑选出 5 万有战斗力的军人。为尽快提高军队应对未来战争的作战能力,2003 年 10 月,普京总统正式批准《俄罗斯军队现代化方针》。2009 年,“梅普政府”提出要尽快提升俄军适应现代化战争作战任务的能力,决定从2011 年起,大幅提升陆海军现代化军备水平,到 2015 年,这两个兵种的新武器配备率要达到 30%,2020 年要达到 70%-80%的标准。2017 年 7 月,普京总统签署的《2030 年前俄罗斯联邦海洋军事活动国家政策基本原则》强调,俄罗斯海军活动的优先方向是“努力确保俄罗斯海军战力的世界第二位置,不允许他国海军对俄罗斯海军拥有巨大优势”,而“现代化武器和军事装备的配备率”是鉴定落实这一原则的最重要指标。因为,“这关乎俄罗斯海军战力是否能始终保持世界第二位的关键”。2017 年以来,俄罗斯武装力量“抖去”昔日陈旧装备上的“灰尘”,在编人数增加至 189.8 万人(其中 101.3 万名军人),现代化武器装备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各集群和部队中的现代化武器配备比例达到 61.5%,2019-2020年,这一保有率还将提高到 67%-70%的水平。可以说,“当今世界(除俄军外)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具备如此之高的(武器)现代化水平”。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军队能在现代化武器和作战技术装备配备率方面与俄罗斯相提并论。为此,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认为,俄军已在现代化武器的能力方面超过美国。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自冷战结束以来首次惊呼,俄罗斯海军已是全球最具威胁性的舰队之一。俄罗斯精英更是信心满满,称“全世界似乎都认可俄罗斯(具有)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实力和能力”。此外,俄罗斯还一直保持全球武器出口第二大国的地位,其武器销售占国际军火市场份额的 27%左右。2017 年,俄罗斯向 52个国家出口了总价 450 亿美元的军事装备。2018年,俄罗斯在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公布的全球最强武装力量排行榜上继续保持第二位。在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的《2018 年全球存在指数》报告中,俄罗斯的强大军力将其“全球存在”排名提升到了第七位。可见,俄军已重新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并以此为依托,不断“巩固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的重要地位”。

责任编辑:
赵鸣文: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赵鸣文: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2019-07-05 11:47:44
来源:《俄罗斯研究》 作者: 赵鸣文
经过 20 余年的励精图治,迄今,俄罗斯在许多方面仍无法与美国等一流发达国家比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21 世纪第一个 10 年连续多年保持 7%左右的经济增速支撑下,俄罗斯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大大增强,重新成为维系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关键因素和国际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政治力量。

    综合国力系指一个国家拥有的所有资源相互作用形成的对内和对外整体实力的总和,也是国家制定和确立内外中远期战略目标的重要参数和基础,它既包括政治、军事、科技、人力、资源禀赋和治国能力等硬实力,也包括民族凝聚力、对外运筹、世界影响和国际话语权等软实力。综合国力各要素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强大的外交和军力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作支撑,也需要不断更新的现代化创新技术来维系,而技术力和创新力的提高则离不开受到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包括政府的高效管理、法律和制度保障等先决条件。经济力的提升更是需要强大外交力来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足够军力保障以及科技创新力的不断推动。

  俄罗斯是近 500 年来出现的公认的 9 个世界大国之一。充满荣耀的历史造就了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优越感和尊重强者、敬佩英雄的彪悍性格。还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俄罗斯领导人就声称,即使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依然是大国,但这一说法直到现在才成为公认的事实。相对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称俄罗斯只是地区大国,而今,这一“谨慎的”观点“甚至在美国国内都遭到嘲笑”。

  一、综合国力的快速恢复

  苏联解体后头 10 年,俄罗斯综合国力急剧衰退,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趋下滑。普京出任总统后,一直将捍卫俄罗斯领土完整和恢复世界强国应有的地位作为其历史使命。2000 年以来,俄罗斯经济连续数年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恢复。2006 年,俄罗斯综合国力跃居美国和英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位。2014 年,俄罗斯综合国力甚至上升至世界第二位, 重新成为一支维系国际战略稳定的重要政治力量。

timg.jpg

  (一)经济提前好转

  新世纪以来,得益于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俄罗斯经济连续保持近 9 年的 7%左右年均增长,走出了财力长期受制于西方、没有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其预算就青黄不接的窘境。2006 年,俄罗斯的GDP达到 9119.55 亿美元,经济总量首超 1990 年苏联解体前水平,从根本上克服了 20 世纪 90 年代经济灾难性下滑所造成的后果。2007 年,俄罗斯的GDP首破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 1.30 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一位。俄罗斯不仅还清了苏联所欠的 1600 多亿美元外债,还使黄金外汇储备增加至 411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2008 年,俄罗斯的GDP增加至 1.76 万亿美元,首次跻身世界前八强,人均GDP首破万亿美元,达到 1.16 万美元,外汇储备实现创纪录的 5000 亿美元,所持美国国债 1160 亿美元,成为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五大国之一。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 年,俄罗斯的GDP回落至1.23万亿美元,退居世界第十二位,人均GDP降至 8693.80 美元,排名世界第 58位。然而,2010 年,俄罗斯经济率先复苏,其GDP迅速增加至 1.52 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 1.06 万美元。2011 年和 2012 年,俄罗斯的GDP分别达到1.86 万亿美元和 2.01 万亿美元,重回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人均GDP上升至创纪录的 1.3197 万美元和 1.389 万美元,首次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提前实现 1999 年末普京出任代总统时提出的用 15 年时间,使俄罗斯达到像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欧洲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目标,甚至已接近大多数发达国家。2013 年,虽然俄罗斯的GDP同比仅有 1.3%的增幅,但仍达到 2.10 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 1.46 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就其经济总量来说,俄罗斯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即便是在欧美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其 2016 年的平均家庭收入依然达到 10344 美元,比 2000 年的 2935 美元多出 3 倍还多。当年俄罗斯的粮食产量仅次于中国、美国和印度,位居世界第四位。2018 年,尽管面临欧美旷日持久的持续打压,俄罗斯多项经济指标还是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全年预算盈余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为近 7 年来首次;央行黄金增持量达到 92.2 吨,黄金储备突破 2000 吨,在全球储备总量中占比达到 18%,跻身全球黄金采量首位;外债总额仅为 5250 亿美元,远远低于美国(超过21 万亿美元)、英国(7.5 万亿美元)、法国(5 万亿美元)和德国(4.8 万亿美元)等欧洲主要大国的外债水平。俄还前所未有地生产了 5.56 亿吨石油和725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欧洲出口的天然气达到创纪录的2017亿立方米,超过欧洲需求的一半以上;小麦出口仅次于美国(3680 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位,达到创纪录的 3660 万吨,同比增长 30%。俄罗斯在彭博社的发展中经济体排行榜中排位从第 7 名跃升至第二名。据世界银行计算,俄罗斯的GDP规模已超韩国,为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俄罗斯力争到 2024 年真正跻身世界五大经济体行列。

  (二)科技重现优势

  进入 21 世纪以来,俄罗斯连续出台《2002-2005 年俄罗斯联邦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政策构想》、《俄罗斯联邦至 2010 年及更长期科技发展政策原则》、《俄罗斯联邦 2020 前后科学技术发展政策原则》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创新活动和国家创新政策法》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在此背景下,2003 年,俄罗斯各类科研机构恢复到 3797 个,各类科研人员85.85 万,科研队伍规模和实力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2008 年以来,在全球102 项前沿尖端科技领域,俄罗斯有 77.45%的研究成果位于世界前列,其中52 项处于全球主导地位,27 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在标志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实力的 100 项突破性技术中,俄罗斯有 17-20 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在50 项对世界发展前途或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方面,俄罗斯有近 20 项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俄罗斯考古学家在阿尔泰地区丹尼索瓦洞穴对古人类指骨化石的发现,被美国《科学》杂志称为可与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相提并论。

  俄罗斯的物理学家在兆赫波段高温超导、超敏航天传感器和安全系统等领域堪称世界翘楚。在返回式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方面,俄罗斯与美国保持同步甚至超出美国的水平,能够制造出顶级的火箭发动机和高质量的科技产品。2010 年俄罗斯启动的核动力推进装置研发项目,全球没有先例,大幅领先于其他国家。在载人太空飞行方面,自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只有俄罗斯和中国具备把人送入太空并从轨道上接回地球的技术,而且,美国宇航员一直是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迄今,美国仍试图获取俄罗斯国际空间站的统一气密舱制造技术,并只从俄罗斯进口RD-180 和RD-181 火箭发动机,哪怕对俄罗斯制裁一再升级,美国也没有中断与俄罗斯的这一贸易。在 2028 年前,五角大楼都将不得不继续使用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来发射本国火箭。而且,俄罗斯还向法国供应运载火箭,用于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卫星。2017 年 5 月,俄罗斯自主研发的新型MC-21 中程客机首飞成功。俄罗斯希望借此振兴本国处境艰难的民航业,挑战主宰国际民航市场的空客和波音等大企业,同时,其还试图追赶美国,拟于 2019 年再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在月球计划中探测月球的两极,准备用自己的力量改造国际航空站,使其变为俄罗斯的轨道空间站。俄罗斯还打算在 2021 年发射“月球-25”号登陆器,2023 年发射“月球-26”号轨道飞行器,2024 年发射“月球-27”号登陆器,2032 年后,陆续把四部总重达近 5 吨的自动化操作太空设备送往月球,2034 年动工兴建月球基地。

  (三)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俄罗斯越来越受到国际投资市场的青睐。2006年,俄罗斯在世界投资吸引力排行榜的名次从 2002 年的第 17 位跃升至第 6位,首次进入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投资地之列。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其他因素影响,2010 年,俄罗斯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对 183 个国家经商便利度评估报告中的排名从上年的第 116 位下滑到第 123 位,但其商业环境总体仍呈改善趋势。2012 年 5 月,普京签署的《关于国家长期经济政策》提出,俄罗斯力争在 2015 年和 2018 年将其在世行营商环境排行榜的名次从2011 年的第 120 位分别提高到第 50 位和第 20 位。尽管这一目标没有如期实现,但是,2013 年,俄罗斯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的对全球 143 个经济体的创新指数(GII)排名中上升了 13 位,位居第 49 位。2017 年,俄罗斯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由上一年的第 40 位升至第 35位。2018 年,俄罗斯在该《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的年度排行榜中升至第 31位。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 营商环境报告》中,俄罗斯的“营商便利度”又上升 4 位,全球排名第 31 位。

  (四)军事大国地位得以巩固

  新千年伊始,俄罗斯军力尚未恢复,很难从拥有 130 万人的武装力量中挑选出 5 万有战斗力的军人。为尽快提高军队应对未来战争的作战能力,2003 年 10 月,普京总统正式批准《俄罗斯军队现代化方针》。2009 年,“梅普政府”提出要尽快提升俄军适应现代化战争作战任务的能力,决定从2011 年起,大幅提升陆海军现代化军备水平,到 2015 年,这两个兵种的新武器配备率要达到 30%,2020 年要达到 70%-80%的标准。2017 年 7 月,普京总统签署的《2030 年前俄罗斯联邦海洋军事活动国家政策基本原则》强调,俄罗斯海军活动的优先方向是“努力确保俄罗斯海军战力的世界第二位置,不允许他国海军对俄罗斯海军拥有巨大优势”,而“现代化武器和军事装备的配备率”是鉴定落实这一原则的最重要指标。因为,“这关乎俄罗斯海军战力是否能始终保持世界第二位的关键”。2017 年以来,俄罗斯武装力量“抖去”昔日陈旧装备上的“灰尘”,在编人数增加至 189.8 万人(其中 101.3 万名军人),现代化武器装备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各集群和部队中的现代化武器配备比例达到 61.5%,2019-2020年,这一保有率还将提高到 67%-70%的水平。可以说,“当今世界(除俄军外)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具备如此之高的(武器)现代化水平”。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的军队能在现代化武器和作战技术装备配备率方面与俄罗斯相提并论。为此,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认为,俄军已在现代化武器的能力方面超过美国。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自冷战结束以来首次惊呼,俄罗斯海军已是全球最具威胁性的舰队之一。俄罗斯精英更是信心满满,称“全世界似乎都认可俄罗斯(具有)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实力和能力”。此外,俄罗斯还一直保持全球武器出口第二大国的地位,其武器销售占国际军火市场份额的 27%左右。2017 年,俄罗斯向 52个国家出口了总价 450 亿美元的军事装备。2018年,俄罗斯在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公布的全球最强武装力量排行榜上继续保持第二位。在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的《2018 年全球存在指数》报告中,俄罗斯的强大军力将其“全球存在”排名提升到了第七位。可见,俄军已重新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并以此为依托,不断“巩固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的重要地位”。

  二、发展水平尚不均衡

  无论从广袤的国土面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方面,还是从军事实力和航空航天以及核工业基础来看,俄罗斯都足够强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各项指标既不均衡,也不稳定。俄罗斯精英也不否认,这些年,“站起来的”俄罗斯实力实际上在迅速下降,既包括军力,也包括政治外交力。

  (一)政治外交力有限

  虽然俄罗斯具有世界性大国的某些特征,但是,苏联的解体不仅使其在单极世界的建立进程中失去两极格局下的地缘政治分量,也失去了将来成为独立的地缘政治主体的可能性。冷战时期美苏关系是世界政治的“主轴”,但这一关系在 21 世纪虽然重要,却已不是全球体系中的决定性因素。在俄罗斯试图改变冷战结束给其带来不公平结果之际,世界已发生深刻变化,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国际议题。俄罗斯极力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和军事手段对全球和地区事务施加更多影响,可这一优势也十分有限,俄罗斯在安理会的作用只局限于对美国等西方议题的否决。由于无法在西方提出有说服力的倡议,俄罗斯不得不常常支持欧洲、中国和美国的议案,而自己的建议却常常被搁置在议题之外。对美国政客来说,俄罗斯精英亲美还是反美这对华盛顿来说已不重要,他们的立场仅影响美国使用什么方式达到目的而已。美国不与俄罗斯分享世界,不是因为美国憎恨俄罗斯,而是俄罗斯没有那种能力。由于对现有的国际秩序等方面的看法与西方格格不入,加入“八国集团”后,作为“板凳队员”的俄罗斯一直被排除在七国财长/央行行长会议和有关议题机制之外。从俄罗斯始终未能改变在G8 富国集团俱乐部中的不平等身份,却欣然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身份加入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来看,其也谈不上是一个十足的“世界级强国”。

  事实也是如此。这些年来,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倒来倒去,一会儿和美国交好,一会儿又开始批评它。一会儿宣布北约及其支持者是俄罗斯的敌人,一会儿又想要实施难以实现的地缘政治计划”。就连俄罗斯精英也不否认,俄罗斯是一个逐渐走下坡路的大国,与美国、欧盟和其他国际玩家对中亚事务的影响力相比要逊色得多。俄罗斯只在苏联地区还有些传统影响,而且在那里的影响也很难加强。经济实力不济使俄罗斯无法在这些国家拥有最大的影响力,包括那些欢迎俄罗斯施加影响的国家。“由于粗暴施压(天然气和剩余的军事力量——原注)成为当今俄罗斯与邻国对话的唯一风格,独联体国家都想离俄罗斯远一些”。尤其是“为了谋求重塑世界大国形象和在国际舞台上确立世界大国的地位,俄罗斯正有意无意地模仿恰恰是使美国世界形象受损的那些外交战略模式:尝试以强硬手段巩固势力范围,运用经济杠杆和制裁手段对‘不结盟者’施压,惩罚‘叛徒’,忽视国际组织,更喜欢采取单边行动和达成双边协议。结果不得不承认,俄罗斯越是起劲儿尝试宣扬自己的大国主义,它在世界上的形象就越糟糕,其遇到的阻力就越强大”。正是俄罗斯的“老大哥综合症”令前苏国家对莫斯科敬而远之,可靠的伙伴一直在减少,势力范围日益缩小。在“融入欧洲大西洋体系失败”、美欧制裁持续升级、欧亚经济联盟等独联体机制未能“充分补偿俄罗斯与欧美关系变糟的消极影响”的情况下,“俄罗斯事实上只剩下一种国际定位,即被称为‘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和‘南方’一员。基于客观实际,无论现在还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都只能更多地关注本国事务,对外只是应对有损于本国重大利益的一些问题,不想也没有能力提出或解决更多的

  国际事务的议程。因此,俄罗斯学者早就提出应给俄罗斯一个现实而非浮夸的定位,即将其定位为一个独立的力量中心和伟大的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并拥有实力的国家,而不要定位为超级大国。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认为,由于军事实力下降、经济薄弱、科学发展停滞、工业基础遭到破坏和人口危机,俄罗斯不再追求超级大国名分是“理性务实”和对当前形势“清醒认识”的结果。2016 年 10 月,俄罗斯在联合国 193 个成员国就其连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的秘密投票中仅获 112 票,败给了匈牙利(144 票)和克罗地亚(114 票),未能如愿连任。

  (二)治国力不足

  俄罗斯是当今工业生产增长落后于GDP增速的唯一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年,俄罗斯的发展战略变来变去,“劳民伤财”,缺乏长期发展战略,“没有把国内发展放在首位”。前些年利用高油价积累的庞大外汇储备被用来偿还(甚至提前偿还)外债、解决长期拖欠的养老金、建立社保体系等民生方面和增加国防开支,却没有用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在能源价格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约 7%的时候,石油天然气领域的领导坚信这将是一个常态,而且认为油价还会进一步上涨。政府高层的想法则是:既然能源像高科技一样对世界经济如此重要,那么,俄罗斯就可以用一种商品来换另一种商品。这使得工业经济向原料经济转变的趋势不但没有被遏制,反而被强化了。俄罗斯管理层将希望“寄托在国际(油价)行情的顺风顺水上”的心理,无疑“是治国软弱无力的表现”。

  由于对经济的政治干预过多,市场化管理不足,政府缺乏经济发展长远战略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导致俄罗斯的人力潜能利用率不到 10%,工业生产利用率不足 40%,落后先进国家 5-10倍,尤其是在航天领域(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九分之一。俄罗斯发展的最大瓶颈还在于“制度不完善”和司法不独立,而且又存在“监管过度”问题。鉴于遵守类似税务、消防等部门制定的大量规定成本太高,企业不得不违反某些规定。而这些缺陷极大地制约了所有行业特别是科技部门的发展。迄今,俄罗斯没有铺设哪怕 1 条现代化高速铁路。虽然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和能源出口大国,但天然气普及率仅为 65.4%,每年新扩大的规模只有 0.1%。照此速度,22 世纪初俄罗斯才能实现完全天然气化。尽管俄罗斯石油公司不断兼并一切可能的石油资产,其市值却从 2006 年的 747 亿美元跌至 2015 年的 340 亿美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市值也从 2008 年的 3690 亿美元缩水至 565 亿美元。由于被寄予厚望的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濒临破产,国家不得不拿出逾万亿卢布来拯救。《俄罗斯联邦 2020 年前国家安全战略》承认,俄罗斯存在着腐败温床、抵御风险能力差、国家经济调控效率不高等问题。2009 年 8 月,在韩半岛先进化财团与《朝鲜日报》联合制作的对“G20”国家的综合国力排名榜中,俄罗斯的国情国政能力和对宏观变化的应对能力分别位列倒数第 2 和第 3位。2015年,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排行榜(140 个经济体)中,俄罗斯的制度建设排名跌至第 130 位。这也导致一个时期以来有关梅德韦杰夫“政府下课以谢天下”的议论甚嚣尘上。为此,正值中国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之际,约有 40%的俄罗斯在华工作记者和企业家向联邦政府谏言,俄罗斯应该向中国学习,制定长期连续的国家发展战略。

  (三)科技复兴尚需时日

  俄罗斯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占比仅为美国或中国的二分之一。俄罗斯难以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瓶颈在于金融资源不足、法律基础薄弱、企业创新积极性不高。2009 年,在韩半岛先进化财团与《朝鲜日报》联合制作的对“G20”国家的综合国力排名榜中,俄罗斯的科技实力位居倒数第 6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编写的《2013 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报告》中,俄罗斯的创新力由上一年度的第51位下滑至第62位。由于俄罗斯的微电子技术水平较低,其没有西方技术的支持几乎研发不出性能可靠的火箭。一个时期以来,像“质子”系列火箭这样历来很可靠的俄罗斯产的运载火箭不断发生事故,甚至一天里接连两次点火升空后爆炸。然而,即使这样,俄罗斯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不增反降,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18%。无论从比例还是绝对值来说,俄罗斯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欧美制裁和油价持续低迷导致经济衰退,俄罗斯政府已将 2015-2025 年的国家航天预算缩减至 2150 亿美元,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2016 年一年的开支便高达 1930 亿美元。俄罗斯的问题还不仅仅在对航空航天领域投入的资金不足上,而是出在整个行业的生产现状和决策者的专业水准及奉公守法程度上……而且,俄罗斯的航天生产精致化水平也远未达到西方航天企业装配工人穿着密闭服工作的严格程度,从事研究和制造航天设备的人员只是在上级官员来视察时“才象征性地披上白大褂,就算是‘保持清洁’了”。另外,美国航空航天集团可以为火箭选择最好的企业订货,但俄罗斯则没有选择,其宇航员搭乘的火箭还是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制造的,军方并不需要技术设备一丝不苟、无懈可击地工作:对他们而言,数量可以代替质量。为此,俄罗斯副总理罗

  戈津曾坦言,基于经费短缺和在航天领域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俄罗斯即使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 50%的生产率,也无论如何赶不上美国。俄罗斯专家也承认,俄罗斯的产业结构畸形,尖端武器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机械制造业特别是轻工业却严重落后,加上对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创新产业,导致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十分漫长。当世界进入 21 世纪的高科技时代时,俄罗斯在科技创新领域已处于劣势,甚至落后于先进的发达经济体约 40-50 年。俄罗斯在电子学、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光学等领域也滞后许多,机械制造业衰落,机床制造和应用科学几乎完全被丢弃。“更要命的是,俄罗斯的原料经济让科学变得不被需要,在用原料资本购买西方技术和装备的同时,俄罗斯的科学家再次流向发达国家”。自 90 年代初以来,约有 15 万名科学研究人员和大学教授离开俄罗斯,其中高级数学家和高级物理学家分别约占 70%-80%和 50%。仅 2016 年,就有 4.4 万名科学家离开俄罗斯,是三年前的两倍多。

  虽然在过去的 10 年里,俄罗斯创建了一些经济特区和“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然而,俄罗斯依然处于科技创新的最早期阶段。西方专家普遍认为,从科技实力来看,相对于科技强国的美国和科技大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俄罗斯只是中等科技大国。2016年,俄罗斯未能进入全球最具科技实力国家排行榜的前 10 名,仍位居科技实力 5 个级别中芬兰之后的第三级中等发达国家行列。2017 年 11 月,俄罗斯在东方航天发射场实施自该发射场启用以来的第二次“联盟-2.1b”火箭发射,结果遭遇失败,未能将所搭载的 19 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而坠入大西洋。在美国不久前成功发射首枚可回收火箭的背景下,这次火箭发射失败无疑给俄罗斯的航天工业造成巨大打击。俄罗斯曾是太空开发的先行者,但如今却难以企及苏联时代的水平。由于管理不善和生产者的疏忽,导致当年为“质子-M”火箭生产的 70 台发动机全部报废。俄罗斯沃罗涅日机械制造厂生产的本批次所有发动机皆被召回。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便是:一切由国家和国有企业大包大揽,国家给钱,巨额资金却被某些人中饱私囊。剩下的有限资金利用效率也不高。迄今为止,俄罗斯在轨运行的 150 枚卫星中,只有一枚在轨射电天文科研卫星。事实是,俄罗斯联邦“政府越来越不重视航天科研项目,为满足军方需求,不断推迟和拖延推迟具有全局性质的国家科研项目,甚至包括载人航天项目。。”自 2011 年起,俄罗斯接连发生 7 起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事故。2018 年 10 月,“联盟-FG”型运载火箭发射失败,未能将搭载国际空间站考察组的“联盟MS-10”飞船送入轨道,火箭在天空仅停留两分半钟。人们开始对俄罗斯的太空事业忧心忡忡,担心俄罗斯领先的航天业是否会随着联盟号的坠毁而走向崩溃。2019 年 1 月,俄罗斯唯一的太空望远镜“光谱-R”(“射电天文”项目的组成部分)再次出现故障,无法接受来自地面的指令。一年多来,卫星一直靠第二备份接收发射装置工作,而它也可能出问题。如果与卫星的通信不能恢复,“射电天文”项目将被迫终止。

  (四)经济缺乏后劲

  俄罗斯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资源禀赋大国。然而,在产业现代化方面,俄罗斯却大大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是大国中为数不多的资源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经济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下游,科技密集型产品仅占国际市场的 0.3%,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世界的 0.2%。《俄罗斯联邦2020 年前国家安全战略》承认,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仍以原料出口为主要模式,主要经济领域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行情,竞争力下降。而且,俄罗斯也没有从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动作迟缓,甚至坐等世界经济复苏。2011 年,普京提出要在未来几年重新实现GDP 6%-7%的增长,力争 5 年内真正进入世界经济五强。但此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却连续下滑:2012 年增长 3.7%,2013 年增长1.8%,2014 年增长 0.7%。在 2015年经济萎缩 4%的情况下,2016 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速跌至0.3%,黄金外汇储备跌破 4000 亿美元,为七年来首次,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跌出世界前十强,仅为 1.28 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 12 位。俄罗斯在全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排行榜中的名次,从 2012 年的第 51 位陡然跌至第 71 位。排在其前的不仅有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还有像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罗马尼亚和波兰这样的前苏东国家,甚至包括经历了粮食危机的委内瑞拉。据此,俄罗斯联邦政府预测,俄罗斯经济将会持续萎靡 20年,在最好的情况下,其GDP的年增幅也不会超过 2%。尽管 2017 年和 2018 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增长了 1.6%和 2.3%,创 6 年来的最高纪录。但有国际金融机构预测,2019 年俄罗斯的GDP 幅将再次放缓,或降至1.5%,甚至 1.3%。在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 2018 年可持续经济发展评估指数排行榜中,俄罗斯在 152 个国家中位居第 59 位,落后于哈萨克斯坦(57)和白俄罗斯(52)。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调显示,21%的人认为俄罗斯已属于最落后国家之列,越来越多的国民认为,俄罗斯在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指标方面已沦为三流国家。世界银行也认为,即使欧美制裁提前结束,俄罗斯的经济前景依旧黯淡。何况,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丝毫没有停止迹象。由于难以摆脱持续的不利外部环境,俄罗斯的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漫长且又艰难的过程。在学术界颇有声望的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阿巴尔金更加悲观,认为即使在有利情况下,俄罗斯也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时间内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而短期内不能改变资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特点,则决定了俄罗斯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和深度十分有限。

  (五)竞争力不强

  长期以来,俄罗斯既没有多少全球品牌,也缺少像美国硅谷那样的让人相信可以做任何事情的“扶持环境”。虽然俄罗斯在航天航空领域占有相对优势,可是在支持卫星广播、出售卫星获取信息以及卫星平台和航天设备生产市场等方面却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即使将出口的火箭发动机和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出售“联盟”号飞船席位的收入算在内,俄罗斯在全球航天市场的份额也不超过 1%。俄罗斯在火箭、飞船和发动机等方面“不再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除了某些甘愿冒着卫星不可靠风险、贪图便宜的第三世界国家外,实际上俄罗斯并没有航天设备的销售市场”。因此,俄罗斯在全球顶级商学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IMD)对有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排名榜上,一直在第 43-54 位间徘徊。2002 年,在IMD对 49 个经济体的评比中,俄罗斯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位居第 43 位。2009 年,在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 133个国家营商情况评估后公布的《2009-2010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俄罗斯排名较前直跌 12个名次,降至第 63 位。2013 年,俄罗斯在全球经济竞争力的排行榜中下滑至第 64 位,在金砖国家成员国中垫底。2014年,俄罗斯在全球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中首次升至第 38 位,可2015 年,俄罗斯却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再次退回到第 45位。2017 年 1 月,俄罗斯在彭博最具创新国家排名榜中直落 14 名,降至第26 位。在世界经济论坛(WEF)编制的 2018 年版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尽管俄罗斯在 140 个经济体中的排名由此前的第 45 名上升至第 43 名,但仍没有进入前 40 名。由于一些工厂只有三分之一的生产设施在运转,而且,其中的一半还是老旧设备,迄今,俄罗斯工业产能的平均利用率只有66%。2019 年,俄罗斯在彭博最具创新力国家排名中,又从 2018 年的第25 位退到第 27 位。尽管俄罗斯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 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上升到了第 31位,但仍未能实现俄罗斯在《关于国家长期经济政策》

  中提出的 2018 年要使其在世行营商环境排行榜的名次提高至第 20 位的目标。俄罗斯的“营商便利度”不及格鲁吉亚(第 6 位)、阿塞拜疆(25 位)和哈萨克斯坦(第 28 位)。为此,俄罗斯精英也认为,迄今,俄罗斯“还没有克服经济、社会崩溃和教育、卫生、科学水平降低造成的影响”,其使用的“几乎所有复杂机械、设备和技术等都是从西方国家购买的”。

  (六)军力发展不平衡

  虽然俄罗斯拥有强大的核威慑力,可核武器只能确保其免受生死存亡的威胁,在现代战争的许多冲突中用不上。从理论上讲,俄罗斯拥有庞大的武器库,在某些武器装备上甚至领先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可真正能够投入实战使用的却不到 50%。即便是 2008 年 8 月的“俄格五日战争”,对俄罗斯来说,也算不上是一场完胜的战争。面对一个武器装备落后、没有战斗力的对手,俄军没能轻而易举地取得预想的胜利。由于军事预算长期短缺,武器装备得不到及时保养,俄军有约三分之一的武器装备达不到战备要求,运输航空兵的 120 多架飞机中只有约56%可以使用,海军舰队仍是一支正在恢复的海上力量,其潜艇编队规模太小,只有苏联潜艇编队的约五分之一。俄罗斯在一些海域方向上的力量只有瑞典和芬兰以及土耳其的二分之一、德国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在远东的水上舰只数量仅是日本的三分之一。 基于经济发展存在极大不确定性,俄罗斯整体军事实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俄军不但没能完成在 2012 年恢复其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的长期“战斗巡逻”计划。而且,此前的“战斗巡逻”大多使用的也是攻击型核潜艇,很少是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巡逻的范围也“大多情况下没有远离俄罗斯沿海水域”。

  2014 年的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影响了军队现代化改革进程,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2016 年,俄罗斯国防开支削减了 5%,有关在喀山恢复图-160 轰炸机的生产计划被搁置,研发携带洲际弹道导弹的机动列车作战系统受到影响,海军及空军的若干“烧钱”现代化项目也大多停工。在此情况下,俄罗斯海军作战潜艇和水面舰只从苏联时期的 657 艘减少到172艘,空军航空团由 281 个减到 102 个,飞机保有量仅有 3600 架左右(1998年,俄罗斯仅在欧洲部分就部署了 6611 架各类飞机和 1338 架攻击直升机),装甲运兵车、步兵战车、伞兵战车和侦察巡逻装甲车等也由此前的 6.39 万辆坦克和 9.75 万辆装甲战车减至 1.8 万辆(实际能使用的只有 2867 辆)。牵引火炮、自行火炮和齐射火箭炮由苏联时期的 3.3 万门、9000门、8000 门分别减少到 2155 门、2646 门和 3500 门。

  俄军现有的加油机数量也不足,只有一个配有 15 架伊尔-78 和伊尔-78M加油机的空中加油机团,极大地制约了空军的战略机动性,不能满足未来战争的需要。前所未有的“东方-2018”大规模战略军演更是暴露出俄军机动性方面的不足。大部分参演部队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到后外贝加尔边疆区的,甚至 6000 名空降兵也是搭乘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前往演习地区的。“如果真的发生战争,西伯利亚大铁路会遭到敌方先发制人的精确打击,所有部队将无法再使用这条铁路”。除了军事运输航空兵的力量薄弱外,军用直升机同样存在问题。俄军装备的世界最大的米-26 直升机只有 41架,到 2020 年,米-8AMTSh直升机才有可能达到 200架。此外,俄罗斯战机频发事故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遏制。2006 年至 2007 年,苏-24 轰炸机接连发生 18 起恶性事故,致使 12 名飞行员丧生。由于米格-29 战机连续发生机毁人亡事件,其中 200 架已无法升空。2016 年以来,米格-31 战机、米格-29K舰载机、图-154 飞机、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图-22M3轰炸机、苏-34 战斗轰炸机等接连不断发生坠毁事件,战机恶性事故已成俄罗斯空军的突出问题。2016 年 10 月,俄罗斯唯一的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冒着滚滚浓烟穿越英吉利海峡前往叙利亚的窘况令俄军颜面扫地。2018 年 10 月,俄罗斯西北部的世上最大浮式干船坞PD-50 突发事故沉没,更是给俄罗斯军备现代化战略造成沉重打击。俄罗斯不仅无法如期维修和保养“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而且,直到 2030 年前也“难有再建造现代化航母的经济实力”。未来的俄罗斯海军舰队将不得不“主要在近海活动”。也就是说,由于俄罗斯海军已停止使用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舰艇,其造船业又没有能力建造足够的新舰艇,未来 10 年内,俄罗斯海军的远洋水面舰只所占比例也将显著下降。

  尽管普京说“先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进入战斗值班后,俄罗斯就能在大规模的军事对抗中与美国比肩甚至超越它,可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美国《华盛顿观察家报》的分析家汤姆·罗根认为,“没错,这个系统超过了美军的任何高超音速系统。但就目标导引设施、物质技术和组织保障以及攻击能力来说,俄罗斯都大大逊色于美国。俄罗斯弹道导弹潜艇噪音太大,战略轰炸机太过老旧,俄军的职业性也很令人生疑”。在西方军事专家看来,即使俄罗斯拥有了“高超音速武器也不会使美国丧失在全球军事力量啄食顺序中的最高地位”。因为,即便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力扩充军备、特朗普政府的2018-2019 年度国防预算大幅增加至 7160 亿美元的情况下,俄罗斯 2018 年的国防开支还是缩减至 460 亿美元。不用说,俄罗斯先前计划为增加现代化武器投入 7000 亿美元的雄心无疑是天方夜谭。在美欧制裁的打击下,俄罗斯的国防生产将因国内缺乏高技术产业而受到束缚,有时甚至会出现令人难以想象的情况。例如,现代战斗机和“阿玛塔”坦克要大量使用液晶显示屏来向其机组成员或坦克组成员传递信息,可俄罗斯国内没有液晶显示技术产业。

  (七)人力资源萎缩

  苏联解体不仅使俄罗斯丧失了 23.21%的国土,还使其锐减了超过一半的人口资源,加上出生率和男性死亡率居高不下,人口在逐年递减,已出现没有外来移民其经济就难以为继的严重状况。2008 年 6 月,时任俄罗斯财政部长库德林坦言,俄罗斯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即是人口问题:未来 3年,俄罗斯的劳动力人口将比 2007 年减少 100 万。《俄罗斯联邦 2020 年前国家安全战略》也提出要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为,2010 年的俄罗斯人口已由 2002年普查时的 1.452 亿减少到 1.429 亿,8 年间减少了 230 万人。据联合国预测,2025 年,俄罗斯人口甚至会减少至 1.21 亿-1.36 亿,到 2030年时或只有 1.15 亿。虽然 2013 年以来俄罗斯的人口连续两年出现自然增长,2014 年较预测多出 800 万,接近 1.44 亿,2015 年的人口增幅达到 0.17%,但是,其人口下降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2017 年,俄罗斯的新生儿从上年的 189 万降至 169 万,出生率下滑幅度超过 10%,跌至 2008年以来最低值。与此同时,20 岁至 29 岁的女性人数下降了 34%,预计到 2035年,俄罗斯全国的育龄女性人数会再降 28%。为此,美国人口学专家甚至提出这样的观点:俄罗斯是当今和平时期正在衰亡的唯一大国,其所面临的不仅是广泛的人口危机,也是影响深远的人力资源危机。

  三、维系和影响国际战略平衡的关键变量

  尽管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指标既不均衡,也不稳定,但就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可独立采取重大外交和军事行动来讲,俄罗斯仍属于仅次于美国的可影响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的世界性大国。退一步说,“俄罗斯或许是一个长期衰退的大国,可它仍具有为西方制造大麻烦的能力”。

  (一)具备独立应对内外挑战的客观条件

  首先,俄罗斯政局空前稳定。一方面,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确保了普京总统能够实施垂直和高效领导。另一方面,虽然反对派对普京执政路线存有非议,可在野党既没有可与普京比肩的领军人物,也拿不出破解外交困局的更好方略,这使得普京的执政地位始终坚如磐石。即使是 2014 年以来欧美对俄制裁不断升级,俄罗斯陷入旷日持久的内外困境,普京的支持率也依然不降反升,对其内外路线认可的不仅来自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和广大民众,还有相当数量的在野党和超党派人士。国家杜马中的议员甚至无视党派属性而代表“普京派多数”,即如果杜马选举结果中“统一俄罗斯党”的支持者人数不足,需要在其他政党中寻找普京方针的支持者,那么,未来的杜马将会全是无视党派属性的亲总统议员。普京的功劳与力量在于他没有沦为精英操纵的傀儡、充当精英的领袖,而是选择了一条最难走、但却是正确的道路,即直接诉诸普罗大众。俄罗斯公民社会发展基金民调显示,尽管普京向叙利亚派兵作战受到质疑,来自西方制裁的压力加大,国内社会和经济形势恶化以及发生了其他与总统有关联的一系列国际和国内不利政治事件,但普京的支持者人数仍旧稳定,82%的受访者认可普京的工作,84%的人可能在未来大选中投他的票。正如俄罗斯前副总理、现总统助理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所言,俄罗斯国家现有的模式始于信任,亦靠信任加以维系。这也是其与传播不信任和批评的西方模式的根本区别所在。俄罗斯远比欧洲媒体所想的更加长治久安。“新世纪,我们的新国家将在新世纪谱写持久和光荣的历史。俄罗斯不会垮,它将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并在地缘政治博弈的超级联赛中赢得并保持前三地位。所有要求俄罗斯‘改变行为’者迟早都会接受这样的现实”。 俄罗斯专家也普遍认为,即使在普京离任后,俄罗斯同样能够高效运作。因为,普京的思想和经验“已嵌入国家最高权力的运作机制当中,现代化的俄罗斯国家管理模式已然出现”。倘若未来的最高统治者延续普京的路线,那么,我们的政治体制不只会稳定,而且还能不断地自我发展与完善。

  其次,俄罗斯具备应对来自外部施压的“自给自足”条件。俄罗斯人口占世界的 3%,自然资源却占全球的 40%,位居全球第一;森林面积多达 8.09亿公顷,是西方发达国家的 3 倍,占全球的 20%。俄罗斯还是全球水系最为丰沛的国家之一,仅贝加尔湖的淡水储量即占世界的五分之一,煤炭储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俄罗斯也是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世界的 40%和 45%。俄罗斯还是全球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2015年,俄罗斯出口粮食 3500 万吨,超过美国和加拿大,成为全球粮食市场上主要的出口大国之一。由于俄罗斯是世界上少有的能“自给自足”的大国,具备抵御自然界和人为的外来压力的客观条件,就连西方政客也不否认,俄罗斯可能正在衰落,可它依然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要大国。

  (二)拥有参与全球治理的实际能力

  冷战结束后,除继承苏联享有的一些国际和地区组织资格外,俄罗斯还先后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东盟区域论坛、七国集团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机构。新千年以来,俄罗斯更是成为参与多边舞台事务的十分活跃的大国之一,常常成为美欧等西方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推行强权政治难以逾越的障碍,并在国际反恐、伊拉克危机、伊核问题、朝核六方会谈、中东和平进程以及叙利亚危机等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2001 年 6月,俄罗斯与中国和中亚四国共同成立上合组织。2002 年 5 月,俄罗斯与北约建立其拥有部分权力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 (NRC)。2008年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提出,未来俄罗斯将力争成为能够影响国际秩序新构架的中心之一。2009 年 6 月,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和巴西创建金砖四国机制。2011 年 12 月,俄罗斯成功加入世贸组织。通过上述多边合作平台,俄罗斯参与全球治理的程度不断加深。2013 年以来,俄罗斯先是不怕得罪美国,在国际上鲜有国家对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避难给予回应的情况下毅然为其提供政治避难场所,而后又“以化武换和平”方式成功阻止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的图谋,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有关各方共同斡旋,成功促成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就“伊核问题”达成全面解决协议。倘若说 20 世纪 90 年代无人倾听俄罗斯在解决世界诸多危机问题上的声音,如今情况已然不同。正如俄罗斯前副总理苏尔科夫所言,俄罗斯作为世界性的大国地位已经得到显著恢复,“终于停止了分崩离析,开始恢复元气并日益强大起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被赋予的角色不再人微言轻”,因为,历史“不允许我们从舞台退场或在跑龙套中沉默”,俄罗斯已是先前未曾经历过的新型国家,其独特性与生命力已得以彰显。其实,在决定出兵叙利亚、与美国“共同”调解一系列与叙利亚冲突有关问题的行动中,“俄罗斯就已重新赢得了具备第二大全球力量和世界第二大国的地位”。可以说,“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目的之一便是迫使美国承认俄罗斯是一个世界大国”。因为,“除了美国或其盟国外,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如此大动干戈”。就连西方主流社会也对俄罗斯的变化刮目相看。英国波特兰公关公司承认,自本世纪头 10 年中期起,俄罗斯为改变自己的国际形象付出了“巨大”努力。俄罗斯“恢复了外交影响中心的地位”,与美国共同领导了叙利亚问题的国际和谈。法国《费加罗报》刊文称,俄罗斯通过干预叙利亚的行动摧毁了冷战后的欧洲秩序,使其重新跻身外交舞台一流行列。在 2016 年英国波特兰公关公司编制的“软实力”排行榜中,俄罗斯在“全球事务参与度”的排名已位居第 8 位,被认为具有“超强的外交”力和能够在“解决全球安全问题而开展的对话”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维系战略稳定的关键因素

  进入 21 世纪以来,俄罗斯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经常对美国等西方霸权主义和干预行径说“不”,成为世界多极化中举足轻重的“一极”和牵制美国和北约推行全球干预政策的重要制衡力量,也是维系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关键“变量”。用俄罗斯精英的话讲,如果说 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还戏言“俄罗斯是由美国驻俄罗斯大使统治的国家”,那么,今天任何一个俄罗斯人(或者外国人)都清楚,“莫斯科可以在任何一个国际或内政问题上不同意华盛顿或者任何一个国家首都的意见而坚持己见,且不会招致任何不良后果。如今,世界上能有这种过分之举的大国为数不多”。而普京执政的这些年,也正是俄罗斯作为有自身独立立场的强国崛起的时期。2008年,俄罗斯对萨卡什维利政府武力收复南奥塞梯举动的果断军事干预,大大动摇了美国一超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格局。2014 年,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出其不意地兼并克里米亚更是极大地冲击了西方主导的冷战后国际秩序。事实证明,虽然俄罗斯的这些干预行动与苏联时期经常采取的大规模行动有着天壤之别,但客观事实是,俄罗斯已能够重新阻止任何其他大国的一些行动。为了自身利益,俄罗斯必要时可以向周边乃至更远的地区有效投射兵力。2015 年,俄罗斯史上首次直接武装干预中东地区事务,派出数十架飞机进入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IS)和其他反巴沙尔政权的武装组织,彻底打破了其只在前苏疆域内投射兵力的原则,进一步动摇了冷战结束后只有美国才拥有的在全球使用武力的地位。俄罗斯干预叙利亚事务的目的在于“力图学会有效利用自己在全球的军事力量,以实现其成为一个与中国和美国并驾齐驱的世界强国的诉求”,即“普京寻求巩固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的重要地位,作为一个旨在结束这场战争、推进外交进程的主要倡议者及作为随后政治解决的保证人角色……”。在经历 25 年的军力孱弱不堪后,俄罗斯军队重新成为欧亚大陆一支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而且,也具备了阻止任何其他大国或集团独揽国际和地区事务大权的能力。用俄罗斯外交官的话说,如今,俄罗斯已完成恢复昔日“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进程”,成为与美国和中国并驾齐驱的三个力量中心,并“在全球玩家中鹤立鸡群”。

  结语

  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其享有的对应国际地位和影响相匹配。强大的综合国力是赢得重要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首要条件,即一个国家拥有什么样的国际地位取决于自身综合国力的强大与否,与其在国际关系中所处位置及在与各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和作用中形成的整体国际影响力相关,也体现着一个国家融入世界进程和参与全球治理的程度。

  然而,就脱胎于苏联的俄罗斯独特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来说,却不能简单地用综合国力的各项指标来确定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尽管俄罗斯仍处在“乍兴还弱”的复兴阶段,综合国力各项指标并未全部达到世界性强国的标准,经济金融基础薄弱,科技创新不足,参与全球治理的深度和国际传播力及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均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政治力和军力也算不上绝对强大,可是从衡量发达国家的重要指标——重工业、航空航天以及核技术领域等来看,俄罗斯却始终位居世界前列。何况,就政治力和军力而言,俄罗斯一直是与美国势均力敌的战略对手,尤其是近年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屡有建树,重新成为可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世界性大国。2018 年 3 月,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副议长彼得·托尔斯泰郑重宣布:普京总统向联邦会议(议会)成员发表的国情咨文,“标志着全球政治新时代的开始,俄罗斯正重返世界强国之列”。

  赵鸣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赵鸣文: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