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独家史料】钱跃君:钱其琛早年在上海读中学的往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外交字号:

【独家史料】钱跃君:钱其琛早年在上海读中学的往事

【独家史料】钱跃君:钱其琛早年在上海读中学的往事
2017-05-12 09:26:36
来源:钝角网 作者: 钱跃君
关键词:中国外交 点击: 我要评论
我舅舅刚好也在该中学读书,所以与钱其琛成为同窗好友,后来又结拜为兄弟。

  我在读“社会”,我在读“生活”,这就是我的“大学”。——1948年钱其琛致王永堂函

  留德初年,许多德国人好奇地问我:你们的外交部长姓钱,是否是你的亲属?我说,中国姓钱的人有几百万,五百年前可能一家。但仔细想想,似乎与我家也有点关系,主要与我舅舅王永堂(字绍堂)。惊悉他去世后,我翻箱倒柜,找到了钱其琛在上海大同中学的毕业照(1945)和两封他给我舅舅的原信(1948)。

  钱其琛(1928.1-2017.5.9),祖上应当是清朝文官,但到他的时候已经家道败落,他应当属于书香门第。1942年14岁时,他孤身一人背着一个箱子,从浙江嘉定来到上海求学,到上海的大同大学附属中学。我舅舅刚好也在该中学读书,所以他们成为同窗好友,后来又结拜为兄弟。

  钱其琛的传家宝箱子

  钱其琛带着那箱子,是他祖传的一家一当,里面存放了许多他祖辈的印章、字画等文物。在兵慌马乱的年头,为安全起见,他就把这个箱子存放在我外祖父家,把我家看成他自己的家——我外祖父王泰烑当年是裕华玻璃厂老板,兼上海玻璃瓶子业联合会秘书长,而且家中兄弟姐妹几乎都在上海开厂。

  建国后钱其琛建立了新居,起先在上海工作,先后担任徐汇、长宁、杨浦区委委员和共青团区委书记。1953年赴北京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不久赴苏联学习,此后一直在北京外交部工作,再也没有回过上海。尽管如此,他的箱子还是保存在我家。只是有一次他从北京写信给我在上海工作的舅舅,把他箱子里的一个存折里的钱取出。我舅舅把钱通过邮局汇给了他。但其它东西,依旧原封不动地留在箱子里。

  谁都没想到撞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举国上下没有一处保险箱。我外祖父家被抄家,我当时刚好在外祖父家,目睹了一切。家里的所有值钱一点的东西、包括书画等被洗劫一空。后来又来了一次抄家,家里就全空了,钱其琛的那个箱子,连箱子一起搬走了。

  70年代邓小平上台的那期间,中央有政策:资本家抄家物资折价归还,资本家子女的抄家物资原物归还。按照这政策,钱其琛的东西应当原物归还,我母亲等被抄走的首饰等也应当原物归还。母亲写信给市里要求原物归还,上面马上来政治审查,说母亲要翻案,吓得母亲全放弃了。所以,钱其琛的箱子就此不知所终。

  钱其琛致王永堂函之一:我的大学在社会

  钱其琛是在1945年中学毕业,属于首届毕业生。下面是他们的通信录。通信录第一页有我舅舅王永堂的名字和地址(上数第15位),第六页是钱其琛的名字和地址(上数第13位):

  姓名:钱其琛,籍贯:江苏嘉定,通信处:常德路1024弄,17号,电话:(无)

webwxgetmsgimg.jpg

1.jpg

2.jpg

  图一(3张):大同中学首届毕业生通讯录

  下面是他们的毕业照,我舅舅在第一排的右数第一位,就不知道钱其琛在哪里,因为不知他当年长的什么脸。

800500.jpg

图二:大同中学首届毕业照(作者注:这个毕业照恐怕钱其琛自己都没有。我舅舅爱好摄影,所以什么都保留着。)

  大同中学是大同大学的附属中学,大同中学毕业生大都进大同大学继续读书,我舅舅就在大同大学读化工(因为外祖父搞玻璃生产)。但钱其琛没有经济来源,所以中学毕业后就中断学业,在当时上海最著名的《大公报》编辑部找到一份编务工作,以此养家糊口。这期间他与我舅舅依旧保留了很好的兄弟情谊,一直交往。下面这封信,应当是他在这个时期写给我舅舅的信。

webwxgetmsgimg (3).jpg

  图三:钱其琛致王永堂函之一

  当时我舅舅一直劝他要放弃打工,去上大学——这么多好同学都上大学了,就钱其琛受到经济限制而无法上。但钱其琛并没有因此而被经济压力所压倒,就像高尔基的《我的大学》中那样,进了“社会大学”。

  “关于你给我的意见,很是感激。然而换环境进大学,暂时恐怕很困难,主要是经济问题。你知道,目前我还负担一部分家庭费用呢!不过三年来,我仍在学习,自信没有在账簿中埋没了自己——我在读“社会”,我在读“生活”——这就是我的大学。”

webwxgetmsgimg (4).jpg

  钱其琛致王永堂函之二:国难时代的同学聚会

  下面这封函估计是同学聚会。只知道时间上应当是1945-1949年之间。但他信的最后写到:“你姐姐的死,确很不幸,但也不要太悲哀吧!”那是指我母亲的大姐(当时才24岁)因为破腹产而于1948年7月20日去世,钱其琛的该函刚好在她去世后四天所写。

  这封信说的是一次中学同学聚会,应当是我舅舅发起。钱其琛愿意来,但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他们这批同学中许多都参加了地下党,都在搞学运,所以不能忘乎所以。他对聚会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

webwxgetmsgimg (5).jpg

  图四:钱其琛致王永堂函之二

  “(1)夏天不宜多喝酒,更不宜喝醉,我们要的是清醒,不是大醉。并且我是完全不会喝酒的,所以最好能改为喝汽水,略加些啤酒,好吗?

  “(2)聚餐不宜浪费,宜清洁简便。既省金钱,又有益健康。这样的物价,这样的年头,实在不应过分铺张。

  “(3)时间可否略迟一、二小时,因为天气太热。

  “(4)我建议的一只菜是‘番茄炒蛋’。理由是,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清洁可口。托老兄代办。”

  他函中询问,聚会是“在厂里还是在延平路”。延平路是我外祖父(我舅舅)的家,“厂里”应当是我外祖父在静安寺的工厂。可见,他们的同学聚会不是在餐馆,而是在自己的家里,而且是自己做菜。这与今日风行的同学聚会天壤之别。

  同学之情:陈幹与钱其琛

  他们的大同中学同学中,其实最著名的是当时上海市市长陈公博的儿子陈幹。按照今日划分,陈幹至少属于官二代。但陈幹身上没有半点官二代的恶习,与同学们的关系都特别好。甚至在抗日宣传中,也首当其冲——大同中学和大同大学是当年上海高校中的红色堡垒,也是中共地下党最活跃的地方,连毛泽东的三个儿子都是寄养在大同幼儿园(后来党组织被破坏才导致这两个儿子流落街头)。陈幹对母校非常投身。在当时这样白道黑道横行的时代,如果学校遇到困难,就找到陈幹,陈幹利用他的关系疏通,而使大学渡过一个个难关。

  但抗日胜利后,陈公博被定为汉奸,被枪决。陈幹找到我舅舅商量怎么办?我舅舅说:你在中国无法混下去,还是远走高飞。就这样,陈幹赴美国留学。临别时把他的一架德国莱卡照相机赠送给我舅舅留念——我舅舅就拿这架照相机进入了摄影天地,经常以摄影为名从事地下党活动,摄下了那个时代大上海的许多珍贵镜头(大部分在文革中丧失,留下的两万多张照片赠送给了上海档案馆)。

  上世纪80年代初开放国界,陈幹半个世纪后首次回到上海探望老同学们。他宴请在上海的20位中学老同学,我舅舅也去了。过后舅舅对我说,那一桌花去了200元人民币,这在当年的中国就算很豪华了。但相隔半个世纪,同学之间的差别不仅在经济上,更多在精神上:那时陈幹已经是美国杰出的科学家,美国计算机中心主任;而我舅舅的那批当年的热血青年,几乎都被打成右派,那时刚刚右派脱帽。

  陈幹又去了北京,见到了在京的老同学们,其中也包括钱其琛——一位当年汉奸的儿子,今日的美国科学家;一位是因为抗日而参加地下党,今日的中国政治家。但同窗之情,亲如手足,没有因为不同的身世而改变,更没有因为半个世纪的风雨而退色。当时他们会面的情境笔者不敢端测,但留下了许多聚会照片,在此选择一张如下。

webwxgetmsgimg (6).jpg

  图五:钱其琛与陈幹

  十年前舅舅也到北京看望中学老同学们。钱其琛知道舅舅到了,马上派车去接。舅舅到了他家,说非常朴实,与他儿子一家共同生活。只有一个门卫,家里多了一个厨师。除此之外,就是一个普通家庭。

  一代人是一代人的故事。钱其琛不幸去世了,享年90岁。舅舅已经92岁高龄,还在带着照相机云游四方,摄影成了他一生的爱好。

  附注:本文内容是我舅舅王永堂多次与我闲聊往事时所记。这次钱其琛去世,我舅舅刚好赴江苏临山东交界的一个农村游览,所以电话无法联系上,许多内容无法问到更详细的,因为时效性只能就此驻笔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黄南
【独家史料】钱跃君:钱其琛早年在上海读中学的往事

【独家史料】钱跃君:钱其琛早年在上海读中学的往事

2017-05-12 09:26:36
来源:钝角网 作者: 钱跃君
我舅舅刚好也在该中学读书,所以与钱其琛成为同窗好友,后来又结拜为兄弟。

  我在读“社会”,我在读“生活”,这就是我的“大学”。——1948年钱其琛致王永堂函

  留德初年,许多德国人好奇地问我:你们的外交部长姓钱,是否是你的亲属?我说,中国姓钱的人有几百万,五百年前可能一家。但仔细想想,似乎与我家也有点关系,主要与我舅舅王永堂(字绍堂)。惊悉他去世后,我翻箱倒柜,找到了钱其琛在上海大同中学的毕业照(1945)和两封他给我舅舅的原信(1948)。

  钱其琛(1928.1-2017.5.9),祖上应当是清朝文官,但到他的时候已经家道败落,他应当属于书香门第。1942年14岁时,他孤身一人背着一个箱子,从浙江嘉定来到上海求学,到上海的大同大学附属中学。我舅舅刚好也在该中学读书,所以他们成为同窗好友,后来又结拜为兄弟。

  钱其琛的传家宝箱子

  钱其琛带着那箱子,是他祖传的一家一当,里面存放了许多他祖辈的印章、字画等文物。在兵慌马乱的年头,为安全起见,他就把这个箱子存放在我外祖父家,把我家看成他自己的家——我外祖父王泰烑当年是裕华玻璃厂老板,兼上海玻璃瓶子业联合会秘书长,而且家中兄弟姐妹几乎都在上海开厂。

  建国后钱其琛建立了新居,起先在上海工作,先后担任徐汇、长宁、杨浦区委委员和共青团区委书记。1953年赴北京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不久赴苏联学习,此后一直在北京外交部工作,再也没有回过上海。尽管如此,他的箱子还是保存在我家。只是有一次他从北京写信给我在上海工作的舅舅,把他箱子里的一个存折里的钱取出。我舅舅把钱通过邮局汇给了他。但其它东西,依旧原封不动地留在箱子里。

  谁都没想到撞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举国上下没有一处保险箱。我外祖父家被抄家,我当时刚好在外祖父家,目睹了一切。家里的所有值钱一点的东西、包括书画等被洗劫一空。后来又来了一次抄家,家里就全空了,钱其琛的那个箱子,连箱子一起搬走了。

  70年代邓小平上台的那期间,中央有政策:资本家抄家物资折价归还,资本家子女的抄家物资原物归还。按照这政策,钱其琛的东西应当原物归还,我母亲等被抄走的首饰等也应当原物归还。母亲写信给市里要求原物归还,上面马上来政治审查,说母亲要翻案,吓得母亲全放弃了。所以,钱其琛的箱子就此不知所终。

  钱其琛致王永堂函之一:我的大学在社会

  钱其琛是在1945年中学毕业,属于首届毕业生。下面是他们的通信录。通信录第一页有我舅舅王永堂的名字和地址(上数第15位),第六页是钱其琛的名字和地址(上数第13位):

  姓名:钱其琛,籍贯:江苏嘉定,通信处:常德路1024弄,17号,电话:(无)

webwxgetmsgimg.jpg

1.jpg

2.jpg

  图一(3张):大同中学首届毕业生通讯录

  下面是他们的毕业照,我舅舅在第一排的右数第一位,就不知道钱其琛在哪里,因为不知他当年长的什么脸。

800500.jpg

图二:大同中学首届毕业照(作者注:这个毕业照恐怕钱其琛自己都没有。我舅舅爱好摄影,所以什么都保留着。)

  大同中学是大同大学的附属中学,大同中学毕业生大都进大同大学继续读书,我舅舅就在大同大学读化工(因为外祖父搞玻璃生产)。但钱其琛没有经济来源,所以中学毕业后就中断学业,在当时上海最著名的《大公报》编辑部找到一份编务工作,以此养家糊口。这期间他与我舅舅依旧保留了很好的兄弟情谊,一直交往。下面这封信,应当是他在这个时期写给我舅舅的信。

webwxgetmsgimg (3).jpg

  图三:钱其琛致王永堂函之一

  当时我舅舅一直劝他要放弃打工,去上大学——这么多好同学都上大学了,就钱其琛受到经济限制而无法上。但钱其琛并没有因此而被经济压力所压倒,就像高尔基的《我的大学》中那样,进了“社会大学”。

  “关于你给我的意见,很是感激。然而换环境进大学,暂时恐怕很困难,主要是经济问题。你知道,目前我还负担一部分家庭费用呢!不过三年来,我仍在学习,自信没有在账簿中埋没了自己——我在读“社会”,我在读“生活”——这就是我的大学。”

webwxgetmsgimg (4).jpg

  钱其琛致王永堂函之二:国难时代的同学聚会

  下面这封函估计是同学聚会。只知道时间上应当是1945-1949年之间。但他信的最后写到:“你姐姐的死,确很不幸,但也不要太悲哀吧!”那是指我母亲的大姐(当时才24岁)因为破腹产而于1948年7月20日去世,钱其琛的该函刚好在她去世后四天所写。

  这封信说的是一次中学同学聚会,应当是我舅舅发起。钱其琛愿意来,但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他们这批同学中许多都参加了地下党,都在搞学运,所以不能忘乎所以。他对聚会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

webwxgetmsgimg (5).jpg

  图四:钱其琛致王永堂函之二

  “(1)夏天不宜多喝酒,更不宜喝醉,我们要的是清醒,不是大醉。并且我是完全不会喝酒的,所以最好能改为喝汽水,略加些啤酒,好吗?

  “(2)聚餐不宜浪费,宜清洁简便。既省金钱,又有益健康。这样的物价,这样的年头,实在不应过分铺张。

  “(3)时间可否略迟一、二小时,因为天气太热。

  “(4)我建议的一只菜是‘番茄炒蛋’。理由是,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清洁可口。托老兄代办。”

  他函中询问,聚会是“在厂里还是在延平路”。延平路是我外祖父(我舅舅)的家,“厂里”应当是我外祖父在静安寺的工厂。可见,他们的同学聚会不是在餐馆,而是在自己的家里,而且是自己做菜。这与今日风行的同学聚会天壤之别。

  同学之情:陈幹与钱其琛

  他们的大同中学同学中,其实最著名的是当时上海市市长陈公博的儿子陈幹。按照今日划分,陈幹至少属于官二代。但陈幹身上没有半点官二代的恶习,与同学们的关系都特别好。甚至在抗日宣传中,也首当其冲——大同中学和大同大学是当年上海高校中的红色堡垒,也是中共地下党最活跃的地方,连毛泽东的三个儿子都是寄养在大同幼儿园(后来党组织被破坏才导致这两个儿子流落街头)。陈幹对母校非常投身。在当时这样白道黑道横行的时代,如果学校遇到困难,就找到陈幹,陈幹利用他的关系疏通,而使大学渡过一个个难关。

  但抗日胜利后,陈公博被定为汉奸,被枪决。陈幹找到我舅舅商量怎么办?我舅舅说:你在中国无法混下去,还是远走高飞。就这样,陈幹赴美国留学。临别时把他的一架德国莱卡照相机赠送给我舅舅留念——我舅舅就拿这架照相机进入了摄影天地,经常以摄影为名从事地下党活动,摄下了那个时代大上海的许多珍贵镜头(大部分在文革中丧失,留下的两万多张照片赠送给了上海档案馆)。

  上世纪80年代初开放国界,陈幹半个世纪后首次回到上海探望老同学们。他宴请在上海的20位中学老同学,我舅舅也去了。过后舅舅对我说,那一桌花去了200元人民币,这在当年的中国就算很豪华了。但相隔半个世纪,同学之间的差别不仅在经济上,更多在精神上:那时陈幹已经是美国杰出的科学家,美国计算机中心主任;而我舅舅的那批当年的热血青年,几乎都被打成右派,那时刚刚右派脱帽。

  陈幹又去了北京,见到了在京的老同学们,其中也包括钱其琛——一位当年汉奸的儿子,今日的美国科学家;一位是因为抗日而参加地下党,今日的中国政治家。但同窗之情,亲如手足,没有因为不同的身世而改变,更没有因为半个世纪的风雨而退色。当时他们会面的情境笔者不敢端测,但留下了许多聚会照片,在此选择一张如下。

webwxgetmsgimg (6).jpg

  图五:钱其琛与陈幹

  十年前舅舅也到北京看望中学老同学们。钱其琛知道舅舅到了,马上派车去接。舅舅到了他家,说非常朴实,与他儿子一家共同生活。只有一个门卫,家里多了一个厨师。除此之外,就是一个普通家庭。

  一代人是一代人的故事。钱其琛不幸去世了,享年90岁。舅舅已经92岁高龄,还在带着照相机云游四方,摄影成了他一生的爱好。

  附注:本文内容是我舅舅王永堂多次与我闲聊往事时所记。这次钱其琛去世,我舅舅刚好赴江苏临山东交界的一个农村游览,所以电话无法联系上,许多内容无法问到更详细的,因为时效性只能就此驻笔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黄南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独家史料】钱跃君:钱其琛早年在上海读中学的往事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