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徐海娜:放弃“零确诊”,迎来“新常态”——新加坡抗疫政策新走向
当前位置:首页 > 周边字号:

徐海娜:放弃“零确诊”,迎来“新常态”——新加坡抗疫政策新走向

徐海娜:放弃“零确诊”,迎来“新常态”——新加坡抗疫政策新走向
2021-06-25 10:31:29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 徐海娜
关键词:新加坡 全球卫生 点击: 我要评论
在大部分人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的情况下,大规模封城确实是不必要的。在新加坡未来的新常态之下,患者可以在家中康复,政府不再大规模追踪密切接触者,人们可以自行检测和自我隔离。政府将只注重重症的监测,和目前监测流感的方式一样。大型聚会和出国旅游也将恢复。当新冠病毒带来的危害,变得像流感一样时,也许人们就会渐渐消除恐慌,找到与病毒共存的新的生活方式。

  最近,新加坡的新冠疫情趋缓。但是,卫生部每日公布的本土传播的病例仍维持在两位数。然而随着疫苗注射进程的加快,新加坡政府针对新冠疫情的政策也在发生改变。本月初开始,政府联合抗疫小组就不断释出信号,有可能会改变防疫政策,一定条件下,冠病将降格,不再“杀鸡用牛刀”,今后也可能将不再追踪确诊病例,而只关注重症等。许多专家对抗疫政策的走向也纷纷做出新的推测。昨天(6月24日),联合领导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贸工部长颜金勇、财政部长黄循财和卫生部长王乙康,在《联合早报》上联名发表了题为《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的文章,使得政策走向变得更为明确。

  与冠病共存,不追求零确诊

  《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的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坏消息是:冠病可能会一直存留在我们的周围;但好消息是:与冠病共处,并如常生活,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冠病很可能会成为地方性流行病。这意味着冠病会继续变异,并在社区内存活下来。”文章说,令人担忧的德尔塔(Delta)变种毒株的传染力高,要将每天感染冠病的人数降低至零有一定的困难。与其追求零确诊,不如选择积极的筛检策略,扩大追踪范围。“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消除冠病病毒,但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大幅减低冠病的威胁,让它成为像流感、手足口症及水痘那样的疾病,以便继续日常生活。”

  一周前,新加坡国际科研人员协会理事、病毒学博士陈广就曾撰文指出,“新加坡的防疫策略,在慢慢转变,从目前的关注病例数,慢慢转为关注重症感染者。”他当时通过分析多项数据提出4项证据 :一是《联合早报》的每日疫情图表, “新增病例图表”之外,6月10日开始,增加了“加护病房&输氧病例人数图”; 二是卫生部的“新冠实时监测系统”,2021年4月以来的病例症状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打疫苗,超过90%的感染者都是无症状,单看卫生部公布的图表,民众就会自发要求关注重症比例;三是财政部长黄循财6月10日表示“新冠可能变成地方性流行病,新加坡要调整,只关注重症病人” ,“以后的做法将不再是查出每一个受感染的病例。就算接种了疫苗,也很有可能受感染,但这种突破性感染只会导致轻微症状,甚至没有症状。处理这种病例,我们需要不同的程序。” “许多人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他们已经隔离。重要的是临床治疗的效果。” 四是走在前面的其他国家的经验,事实证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免疫力,新冠带来的危害逐渐减小,可能逐步变到流感甚至普通感冒的程度。

  今年4月底5月初,新加坡由于本土传播病例再起,5月8日,新加坡开始从解封第三阶段退回到了解封第二阶段,并于5月16日进一步收紧防疫措施,进入了“提高戒备”(Heightened Alert)的解封第二阶段。随着本土病例的回落,新加坡于6月11日宣布将视情况变化逐步解封,6月19日则宣布从6月21日(本周一)起,全国进入高警戒解封第三阶段。恢复了最多2人一组的堂食;室内不戴口罩的活动最多2人一组;室内戴口罩和室外不戴口罩的活动最多5人一组。婚宴则不允许举行直到7月中。

  然而很多人认为,本土疫情仍在持续,对解封过早感到担忧;但是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表示已无法承受疫情的影响,造成生计困难。为追求零确诊而长久地封锁显然是不现实的。过去的18个月以来,新加坡政府努力将疫情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降至了最低。学生不去学校,居家学习的情况只发生了两次,一次发生在去年4月至5月,一次发生在今年5月中。在各个阶段的疫情阻断措施实施期间,人们也从来没有真正被“禁足”过,即使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民众仍被允许出门采购日用品和进行体育锻炼。

  毕竟,一切正如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早前指出的那样,控制疫情的目的在于恢复正常生活,而不是为了彻底消灭病毒。

  恢复正常生活有策略

  分析《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一文可以发现,“与病毒共存”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且是有策略保障的,并不是漠视民众健康,而是引导人们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早在6月11日,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就探讨过,将来疫情受控,从“全球大流行病”弱化为“地方性流行病”之后,必须有一套新对策来应对这个新常态。24日发表的《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一文算是明确告知了民众这些政策的进一步走向。分析文中迎接新常态的策略,主要是:更快更广地接种疫苗是关键,更简便地进行冠病检测,不断改进冠病疗法,强调人们的社会责任等。事实上,这些政策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这些工作,新加坡政府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这次发文更像是一次表态,给受疫情影响的人们打气和加油,以及指明方向。

  新加坡去年就开始积极采购新冠疫苗,今年伊始便开始了全民接种计划。在4月底5月初,本地疫情发生变化之后,立即调整了疫苗接种顺序,让更多的人接受了第一针疫苗,学生群体也被调整为优先接种顺序。新加坡卫生部还开放让康复六个月以上的冠病感染者接种一剂疫苗,增强免疫反应,降低二度感染的风险。《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一文指出,新加坡可能必须实行一项能够持续多年的全面疫苗接种计划。李显龙总理在今年5月31日的全国广播演讲中表示,7月初,将让本地三分之二的居民接种至少第一剂疫苗。在疫苗供应充足的前提下,在新加坡国庆日前后,让本地至少三分之二的居民完成两剂疫苗接种。未来,还可能让国人接种追加剂,以让大家能继续获得高度保护,同时也能预防新变种毒株对现有疫苗产生抵抗力。该文还以以色列为例,来增强国人对疫苗的信心。

  新加坡一直注重重点人群的检测工作,建筑业前线人员、海事与加工业前线人员、航空业前线人员、医院人员、大型客工宿舍住户都属于定期进行检测的范围,近日政府还宣布进一步扩大定期检测的范围。检测新冠病毒的方式主要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与此同时,新加坡也使用其他更快速和简便易行的检测方式,例如早在去年10月底就推出了抗原快速检测(ART)服务,为大型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快速检测。最近凡进入安老院舍等地方的访客也需要接受抗原快速检测。去年10月,外交部长维文医生还特别录制了一段视频,亲身示范与讲解快速抗原检测的过程。今年7月起,还将逐步要求顾客无法戴口罩的特定领域从业人员,包括餐饮堂食、脸部护理、桑拿、美容、健身房等,接受强制定期快速简易检测。的士司机、巴士司机、舞台演出者、健身教练、体育教练、教育工作者、理疗师、按摩师等也都将进行定期检测。政府也将为雇主和业主提供自助检测仪,让员工和租户自行进行检测。此外,普通民众也可以到零售药房,自行购买ART自助检测仪,目前每人限买10个。前不久,部长黄循财也录制了一段视频,亲自为公众演示如何进行自我检测。环境局也启动了试点计划,通过检测废水中的冠病病毒含量,了解病毒是否在社区散播。

  《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一文还称:“我们已经掌握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也因此成为全球冠病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冠病疫情暴发18个月后,我们已经找出多种药剂,不但可以有效治疗危重病患,还可以协助他们更快康复、减缓病情恶化的速度,并降低其严重性和死亡的风险。”当然,每个人也要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降低感染风险。

  其实只要疾病控制在一定程度和足够低的死亡率,人们就不需要恐慌。在大部分人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的情况下,大规模封城确实是不必要的。在新加坡未来的新常态之下,患者可以在家中康复,政府不再大规模追踪密切接触者,人们可以自行检测和自我隔离。政府将只注重重症的监测,和目前监测流感的方式一样。大型聚会和出国旅游也将恢复。当新冠病毒带来的危害,变得像流感一样时,也许人们就会渐渐消除恐慌,找到与病毒共存的新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昀舒
徐海娜:放弃“零确诊”,迎来“新常态”——新加坡抗疫政策新走向

徐海娜:放弃“零确诊”,迎来“新常态”——新加坡抗疫政策新走向

2021-06-25 10:31:29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 徐海娜
在大部分人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的情况下,大规模封城确实是不必要的。在新加坡未来的新常态之下,患者可以在家中康复,政府不再大规模追踪密切接触者,人们可以自行检测和自我隔离。政府将只注重重症的监测,和目前监测流感的方式一样。大型聚会和出国旅游也将恢复。当新冠病毒带来的危害,变得像流感一样时,也许人们就会渐渐消除恐慌,找到与病毒共存的新的生活方式。

  最近,新加坡的新冠疫情趋缓。但是,卫生部每日公布的本土传播的病例仍维持在两位数。然而随着疫苗注射进程的加快,新加坡政府针对新冠疫情的政策也在发生改变。本月初开始,政府联合抗疫小组就不断释出信号,有可能会改变防疫政策,一定条件下,冠病将降格,不再“杀鸡用牛刀”,今后也可能将不再追踪确诊病例,而只关注重症等。许多专家对抗疫政策的走向也纷纷做出新的推测。昨天(6月24日),联合领导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贸工部长颜金勇、财政部长黄循财和卫生部长王乙康,在《联合早报》上联名发表了题为《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的文章,使得政策走向变得更为明确。

  与冠病共存,不追求零确诊

  《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的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坏消息是:冠病可能会一直存留在我们的周围;但好消息是:与冠病共处,并如常生活,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冠病很可能会成为地方性流行病。这意味着冠病会继续变异,并在社区内存活下来。”文章说,令人担忧的德尔塔(Delta)变种毒株的传染力高,要将每天感染冠病的人数降低至零有一定的困难。与其追求零确诊,不如选择积极的筛检策略,扩大追踪范围。“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消除冠病病毒,但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大幅减低冠病的威胁,让它成为像流感、手足口症及水痘那样的疾病,以便继续日常生活。”

  一周前,新加坡国际科研人员协会理事、病毒学博士陈广就曾撰文指出,“新加坡的防疫策略,在慢慢转变,从目前的关注病例数,慢慢转为关注重症感染者。”他当时通过分析多项数据提出4项证据 :一是《联合早报》的每日疫情图表, “新增病例图表”之外,6月10日开始,增加了“加护病房&输氧病例人数图”; 二是卫生部的“新冠实时监测系统”,2021年4月以来的病例症状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打疫苗,超过90%的感染者都是无症状,单看卫生部公布的图表,民众就会自发要求关注重症比例;三是财政部长黄循财6月10日表示“新冠可能变成地方性流行病,新加坡要调整,只关注重症病人” ,“以后的做法将不再是查出每一个受感染的病例。就算接种了疫苗,也很有可能受感染,但这种突破性感染只会导致轻微症状,甚至没有症状。处理这种病例,我们需要不同的程序。” “许多人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他们已经隔离。重要的是临床治疗的效果。” 四是走在前面的其他国家的经验,事实证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免疫力,新冠带来的危害逐渐减小,可能逐步变到流感甚至普通感冒的程度。

  今年4月底5月初,新加坡由于本土传播病例再起,5月8日,新加坡开始从解封第三阶段退回到了解封第二阶段,并于5月16日进一步收紧防疫措施,进入了“提高戒备”(Heightened Alert)的解封第二阶段。随着本土病例的回落,新加坡于6月11日宣布将视情况变化逐步解封,6月19日则宣布从6月21日(本周一)起,全国进入高警戒解封第三阶段。恢复了最多2人一组的堂食;室内不戴口罩的活动最多2人一组;室内戴口罩和室外不戴口罩的活动最多5人一组。婚宴则不允许举行直到7月中。

  然而很多人认为,本土疫情仍在持续,对解封过早感到担忧;但是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表示已无法承受疫情的影响,造成生计困难。为追求零确诊而长久地封锁显然是不现实的。过去的18个月以来,新加坡政府努力将疫情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降至了最低。学生不去学校,居家学习的情况只发生了两次,一次发生在去年4月至5月,一次发生在今年5月中。在各个阶段的疫情阻断措施实施期间,人们也从来没有真正被“禁足”过,即使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民众仍被允许出门采购日用品和进行体育锻炼。

  毕竟,一切正如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早前指出的那样,控制疫情的目的在于恢复正常生活,而不是为了彻底消灭病毒。

  恢复正常生活有策略

  分析《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一文可以发现,“与病毒共存”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且是有策略保障的,并不是漠视民众健康,而是引导人们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早在6月11日,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就探讨过,将来疫情受控,从“全球大流行病”弱化为“地方性流行病”之后,必须有一套新对策来应对这个新常态。24日发表的《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一文算是明确告知了民众这些政策的进一步走向。分析文中迎接新常态的策略,主要是:更快更广地接种疫苗是关键,更简便地进行冠病检测,不断改进冠病疗法,强调人们的社会责任等。事实上,这些政策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这些工作,新加坡政府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这次发文更像是一次表态,给受疫情影响的人们打气和加油,以及指明方向。

  新加坡去年就开始积极采购新冠疫苗,今年伊始便开始了全民接种计划。在4月底5月初,本地疫情发生变化之后,立即调整了疫苗接种顺序,让更多的人接受了第一针疫苗,学生群体也被调整为优先接种顺序。新加坡卫生部还开放让康复六个月以上的冠病感染者接种一剂疫苗,增强免疫反应,降低二度感染的风险。《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一文指出,新加坡可能必须实行一项能够持续多年的全面疫苗接种计划。李显龙总理在今年5月31日的全国广播演讲中表示,7月初,将让本地三分之二的居民接种至少第一剂疫苗。在疫苗供应充足的前提下,在新加坡国庆日前后,让本地至少三分之二的居民完成两剂疫苗接种。未来,还可能让国人接种追加剂,以让大家能继续获得高度保护,同时也能预防新变种毒株对现有疫苗产生抵抗力。该文还以以色列为例,来增强国人对疫苗的信心。

  新加坡一直注重重点人群的检测工作,建筑业前线人员、海事与加工业前线人员、航空业前线人员、医院人员、大型客工宿舍住户都属于定期进行检测的范围,近日政府还宣布进一步扩大定期检测的范围。检测新冠病毒的方式主要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与此同时,新加坡也使用其他更快速和简便易行的检测方式,例如早在去年10月底就推出了抗原快速检测(ART)服务,为大型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快速检测。最近凡进入安老院舍等地方的访客也需要接受抗原快速检测。去年10月,外交部长维文医生还特别录制了一段视频,亲身示范与讲解快速抗原检测的过程。今年7月起,还将逐步要求顾客无法戴口罩的特定领域从业人员,包括餐饮堂食、脸部护理、桑拿、美容、健身房等,接受强制定期快速简易检测。的士司机、巴士司机、舞台演出者、健身教练、体育教练、教育工作者、理疗师、按摩师等也都将进行定期检测。政府也将为雇主和业主提供自助检测仪,让员工和租户自行进行检测。此外,普通民众也可以到零售药房,自行购买ART自助检测仪,目前每人限买10个。前不久,部长黄循财也录制了一段视频,亲自为公众演示如何进行自我检测。环境局也启动了试点计划,通过检测废水中的冠病病毒含量,了解病毒是否在社区散播。

  《与冠病共处 如常生活》一文还称:“我们已经掌握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也因此成为全球冠病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冠病疫情暴发18个月后,我们已经找出多种药剂,不但可以有效治疗危重病患,还可以协助他们更快康复、减缓病情恶化的速度,并降低其严重性和死亡的风险。”当然,每个人也要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降低感染风险。

  其实只要疾病控制在一定程度和足够低的死亡率,人们就不需要恐慌。在大部分人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的情况下,大规模封城确实是不必要的。在新加坡未来的新常态之下,患者可以在家中康复,政府不再大规模追踪密切接触者,人们可以自行检测和自我隔离。政府将只注重重症的监测,和目前监测流感的方式一样。大型聚会和出国旅游也将恢复。当新冠病毒带来的危害,变得像流感一样时,也许人们就会渐渐消除恐慌,找到与病毒共存的新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徐海娜:放弃“零确诊”,迎来“新常态”——新加坡抗疫政策新走向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