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历史巨变面前,深刻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把握当下、放眼未来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借助档案文献,深入总结中苏文化关系的波折起伏、利弊得失,是推动中俄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切实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
【详细】
列宁病危的时候,一些领导人曾非正式聚会,商议列宁的后事。斯大林和加里宁主张按照东正教的传统保存列宁的遗体,供后人瞻仰。布哈林、加米涅夫、托洛茨基等人坚决反对,认为这是造神,是违背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据说列宁的遗愿是安葬在彼得格勒沃尔科沃公墓他母亲墓旁。...
【详细】
对政治家戈尔巴乔夫的批评不能掩盖对戈尔巴乔夫本人的赞赏。他当然不那么神圣,也不是那么愚蠢。尽管许多俄罗斯人对他嗤之以鼻,但他不是恶人。正如哈姆雷特谈到他已故的国王父亲时说的那样:“他是一个堂堂男子;整个说起来,我再也见不到像他那样的人了。”...
【详细】
我们现处的时代定义应该是“后后冷战”而不是“新冷战”,而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世界各国的国际政治意识全面觉醒和参与。中美关系可能会长期处于周期性动荡,但很难出现冷战时代的全面对抗的局面,因为广大第三方认知的自主性,对新冷战的出现起到了内在的抑制作用...
【详细】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是以恶性膨胀发展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的,是建立在粗放耗费资源和低效率的经济、牺牲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的,因而这种地位是表面的、虚弱的、不可能长久的。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支撑不起它的霸权主义野心。...
【详细】
苏联对德占领政策的核心是获取战争赔偿;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苏在赔偿问题上的决裂;美苏对德占领政策分歧的起点也在于赔偿问题。...
【详细】
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领导人“非此即彼”的逻辑看来,不是苏维埃政权的忠诚拥护者,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远离政治是绝不容许的。...
【详细】
倘若将毛泽东、蒋介石战略博弈的过程及结局推而广之,不难领会一个国家大战略谋划是否稳妥允当,对该国兴衰的重要性不亚于体制、机制及各项支撑基础。鉴此,最高领导人之睿智以及由决策层制定并为精英群体普遍接受的正确的国家大战略,确实是决定国家兴衰的最具有活力...
【详细】
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根本还是靠大学作为一种独立实体,产生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这才是能够吸引外部的学生的关键。另外,只有作为独立个体的大学才能吸引学生产生参与感、归属感和荣誉感的机制,更好地让留学生产生对学校和目的国的认同。单纯靠行政力量的...
【详细】
自1922年到1991年,苏联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整整七十年。这七十年里,干部集团的腐败,始终如附骨之疽。苏联七十年腐败史,对后世是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
【详细】
1960年5月6日,被判刑20年的拉蒙获释出狱,苏联方面先安排他去了古巴,很快又把他接到了苏联。5月25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向赫鲁晓夫报告了拉蒙获释一事。5月3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了一项非公开的命令:“因完成一项特别任务并在执行任务中表现出英雄主义和勇敢...
【详细】
我从导购那里得知,苏联特供制度始于上世纪30年代,莫斯科的特供商店有几十处,分为三档: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一级店设在地下,二级店则设在地上。我们所参观的商店属一级店,是为副总理级别的人服务的。领导人如来购物,坐的是“地铁2号线”。这是一条特种地铁支线,把...
【详细】
索尔仁尼琴的一生见证了整个苏联崛起与毁灭,正是在他的笔下,苏联在全世界的道义形象瞬间崩塌,因此有人评价说他“用一支笔战胜了一个超级大国”;俄罗斯报纸对他的盖棺定论是:“俄罗斯在20世纪最后的1/3是在索尔仁尼琴的旗帜下走过的,并且结束在索尔仁尼琴的音符上”...
【详细】
在其他国家,所谓的政治笑话往往只是以政治内容作为引子,最后的笑点多以性、种族、酒鬼、丈母娘、乡下人、跨文化比较等传统题材为主;苏联笑话却与之相反,开头处往往还是传统题材,结尾的“神转折”却总能拉回到政治上来。可以说,苏联的政治笑话往往折射的是苏联真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