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世界历史
红色高棉:空前绝后的恐怖执政
红色高棉的兴盛和衰亡,构成了柬埔寨当代历史的重要篇章。那段时间发生的一切超出了人类正常思维的底线,令所有研究人类野蛮行为、人类大屠杀事件的专家至今都迷惑不解。...
【详细】
2021-03-04
我随柬共上山打游击:中国驻红色高棉外交官回忆
红色高棉时期,我先后4次随团组短期出访柬埔寨,后来又常驻。耳闻目睹,使我对红色高棉的内政外交政策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常常把它与我国的“四人帮”划等号。这又与毛泽东及当时中央对红色高棉的正面评价,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使我充满着惶惑、疑虑、焦灼、担心和痛苦。...
【详细】
2021-03-03
《利维坦》卷首图的含义:只有保护全体国民的国家,才值得热爱与敬畏
霍布斯的插图最终要传达的信息是,我们所有人对国家怀着同等的尊敬之情。如果国家没有保护我们,我们就不需要敬畏国家;如果它保护了我们,它才值得我们敬畏。...
【详细】
2021-03-02
秦晖:“帝国后遗症”
在世界历史上,强力控制下的大帝国从未能避免这种悖论:一方面消除混乱是维持帝国、实行强力控制的理由,另一方面强力本身只能掩盖而不能消除致乱因素,以致于没有一个帝国是永垂不朽的。而且越是强力控制的大帝国,一旦解体就更难建立正常秩序。但秩序再乱,恢复旧帝国也...
【详细】
2021-03-01
苏联解体时刻:中南海的抉择
1990年4月,俞邃研究员等专程前往苏联考察,想弄清楚“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什么。回来后,他写了一份万字报告,将苏联模式的弊端归结为三句话:思想理论僵化、教条;经济管理凝固化、机会主义;政治生活缺乏民主。...
【详细】
2021-03-01
东欧六国行:抛开意识形态的枷锁
东德人抱怨归抱怨,当问他们”真的希望回到过去吗”时,绝大多数前东德人不会这样认为。他们自嘲说:”以往我们过的是’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柏林墙一倒,我们倒进入’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指高福利制度)了。我们唯一没有体验到的就是’资本主义’,因为西边的资本家宁...
【详细】
2021-02-24
乌干达真相:魔王、重生和《毛选》
阿明统治乌干达的八年期间,至少有30万乌干达人死在他的手中,美国的统计认为死亡人数甚至达到50万人。...
【详细】
2021-02-22
”下一个就是你“:通往乌托邦路上的谶语
赫鲁晓夫清算并终止了大清洗,但大清洗的流毒早已逸出国外。丹东讲的“下一个就是你”,并没有惊醒那些雄视阔步、舍我其谁的梦中人。比如那个被誉为好学生的波尔布特,以及卡扎菲、萨达姆。在他们后面,还有不少人正奔着“下一个”而去,只是来早来迟而已。...
【详细】
2021-02-19
施京吾:良知安在——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马克·里拉不无尖刻地说:这些依傍极权的知识分子们“是政治上的窥视癖者,经由精心的算计,手握回程票前往暴君的领地作秀,对那儿的集体农庄、拖拉机厂、甘蔗林、学校无不连声称道,但奇怪的是,他们从不造访监狱。”...
【详细】
2021-01-21
刘柠:美国为什么对日本动用原子弹
美国究竟为何非要动用原子弹不可,为什么是日本呢?几乎见诸所有历史教科书的说法是:因日本拒不接受《波茨坦宣言》。实际上,这种说法未必站得住脚。...
【详细】
2020-12-16
志愿军生存实录:真实的战争有多可怕?
后来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回忆当时的场景:“我第一次看到战士,瞪得眼睛很大,笑咪咪的,脸上都是冰,一化以后看那很安静的,这种场面确实我从来没见过,没见过一次冻死这么多人。”迟浩田是全营唯一没有冻伤的人。...
【详细】
2020-11-17
金景一:四野三个朝鲜族师划归朝鲜后官兵的命运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开赴朝鲜之前,约4万名来自第四野战军的朝鲜族战士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前就陆续进入朝鲜半岛。这些被称为“朝鲜族师”的部队在朝鲜战争开始的3个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之后的命运令人唏嘘。...
【详细】
2020-11-10
彭德怀谈抗美援朝:苏联在我们身上揩油
彭总向东欧一些国家领导人介绍抗美援朝的情况时说:决不是我们要打这一场战争。我们才站起来,几万吨钢,气还没喘过来哩。是迫不得已,我们才打了这场我们本来打不起,也不是很有把握的战争的!我们是用人头去抵挡人家的武器优势的。可是这个种下了无数中国人头的战场给我...
【详细】
2020-10-28
刘家驹:我经历的朝鲜战争
我心里有几分怅然:战争把人情都扭曲了,你死了,如同工作调离,你历险归来,就像出趟差回队,一切都平淡无奇,生生死死的此时此刻,党的关怀麻木了,人的相悯相惜已不如动物的群体。...
【详细】
2020-10-26
施京吾:纳粹是如何夺取德国政权的
民主政治之所以成为现代国家的普遍选择,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体现:第一,坚定不移的价值观;第二,有着完整而且复杂的程序设置。完整不等于是完美,但是一定要有相互制约在里面。美国的民主、美国的制度设计得就很好,是循环的:总统要受议会、最高法院的制约,但是他又是直接民...
【详细】
2020-09-14
言九林:尊严依赖脑补,天威纯靠加戏
《京报》这些不知从何处脑补出来的荒唐情节——洋人被同治皇帝天威震慑到张不开口、拿不住国书,也迈不开腿,搞到最后是汗流浃背狼狈不堪。...
【详细】
2020-09-14
夏芊若:德国纳粹时期的“黑色教育”
一个纳粹时代长大的德国人后来在一部反省纳粹历史的纪录片中感叹道:“我们从头到尾都在学习为了国家而死,从来没有学习过为了国家而活!”...
【详细】
2020-09-10
波尔布特:并不遥远的教训
如果你没有去过柬埔寨,没有去看过S21和钟屋,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和你同一个年代,在离你并不太远的地方曾经发生过那么可怕的事情。...
【详细】
2020-08-27
不仅是白俄罗斯,多数前苏联国家转型都失败了
苏联的解体和新秩序的再造,并没有解决人民享受的自由和权利不足的问题,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和利益桎梏也没有被破除。可以说,多数加盟共和国都还是“半苏联”体制,或者说处于“后苏联时代”。...
【详细】
2020-08-26
纠正与国力不符的对外援助:中国外援往事
霍查对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说,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谢胡也说,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
【详细】
2020-08-24
阿原:纳粹德国时期的“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死刑判处率的最高峰是在罗兰德·弗莱斯勒担任院长期间,他从1941年1月起担任“人民法院“院长,在担任院长当年,死刑刑决人数即比1940年翻了一倍,由53人上升到了102人。1942年急剧扩大到十倍有余,多达1192人,到1944年再度翻倍为2097人。被处死的人还要缴纳...
【详细】
2020-08-20
冯玉军:三份外交电报与“冷战”的起源
冷战并非是对立双方刻意追求的结果,但双方对于个别事件的过度解读、对对方行动意气用事般的对等报复甚至升级冲突等成为诱发冷战的重要因素。三份电报是冷战起源的标志性文件,同时也是冷战起源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在于固化了相互的敌对认知,并进而指导了后续更加...
【详细】
2020-08-13
段德敏:人类社会中的权威与自由是相对的吗?
权威和专制不同,前者以人们的自由和同意为前提,后者则源自暴力和压迫。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中,子女成长为一个自主、自立的成人恰恰需要父母的权威的帮助,否则他们很可能会堕入思想和身体上的无序状态。...
【详细】
2020-08-11
冯玮:在对美冲突中,日本帝国如何运用谎言和欺骗?
在整个二战中,谎言和欺骗,自始至终都是日本扩张主义“推进器”,也是日本殖民扩张主义的特征。...
【详细】
2020-07-30
共13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我随柬共上山打游击:中国驻红色高棉外交官回忆...
小辣椒:法国美国院士与烟草白酒院士的差异性...
红色高棉:空前绝后的恐怖执政
伟达:拜登政府下,中美“冷和”,双方的敌意、对峙和不信任将持续存在...
胡波:美军航母进出南海的新闻性降低,但其对华针对性却大幅增强...
朱锋:南海问题越来越事关中美大国竞争的战略走向与中国周边安全进...
“欧洲保姆”默克尔,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吉迪恩·罗斯: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美国外交的信条是实用主义...
苏联解体时刻:中南海的抉择
秦晖:“帝国后遗症”
曹辛:世界经济和技术的中美两极化开始,“三个世界”格局正在形成...
我随柬共上山打游击:中国驻红色高棉外交官回忆...
小辣椒:法国美国院士与烟草白酒院士的差异性...
张琏瑰:在宦海波涛中沉没的一位朝鲜将军
丹尼尔·汉密尔顿:“中国在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中印之争:美国将选择站在印度一边
余智:全面评判特朗普的对华遏制战略,如何看待外压与中国改革的关系...
格雷厄姆·艾利森、胡祖六:接触政策失败了吗?拜登需要现实的对华...
王缉思:中美双方越了解,越反感?关键是了解的思想深度需要大力挖掘...
曹辛:从“更长的电报”到拜登的演说,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核心是什么?...
拉菲克·多萨尼:中印在拉达克对峙是基于战略分歧,冲突仍会爆发...
陆克文:中美战略目标的冲突和两国间的竞争可能使战争看起来不可避...
东欧六国行:抛开意识形态的枷锁
苏联解体时刻:中南海的抉择
热门关键词
美国
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
中美经贸关系
日本
特朗普
朝鲜
社会万象
朝鲜半岛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美国经济
中美贸易战
美国外交
世界历史
俄罗斯
全球化
韩国
美国大选
中国
印度
苏联
全球经济
欧洲
中东
中日关系
文明
德国
一带一路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