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中国外交
曼宁&普里兹斯塔普:针对中国的“四方”或许正在改变亚洲的多边机制
四方现在被定位为一种非正式的但有灵活性的机制,一种力量倍增器,用来解决地区安全和政治问题,尽管它仍然必须是临时的。但还不能明确四方与该地区的正式制度架构有何关联。它应该使人们停下来思考其他机构的价值,并重新调整它们的年度会议的作用和效用。...
【详细】
2021-07-06
吉里哈拉达斯:南海问题背后的中国大战略与南海冲突的三种前景
要理解中国的大战略,特别是中国领导人的长期谋略,需要通过了解北京在南海的强硬行为。这一区域的贸易路线、供应链以及石油和渔业等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刺激,而这些正是中国庞大人口所需要的。...
【详细】
2021-07-02
张云:对于崛起过程中“挨骂”,中国可以战略警惕,但不必有战略焦虑
中国与世界往来的密切程度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已空前提高。对于“挨骂”,中国需要有战略警惕,但不必有战略焦虑,有时候必须及时表达不满甚至愤怒,但更多时候要通过更加积极生动的中国叙事来获得广大朋友圈的认同和支持。...
【详细】
2021-06-28
王晋:如何改变中国在国际上面临“有话讲不出”和“说话没人信”的尴尬局面
在国际层面,中国经常面临“有话讲不出”和“说话没人信”的尴尬局面。在5G网络建设、国际合作、“一带一路”项目推行等方面,中国国际形象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给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平添了阻力。...
【详细】
2021-06-23
于洪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
大疫之后的国际社会会更加充分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明的差异性,更加理性地面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文明共生仍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人类文明的互动与融合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详细】
2021-06-10
郑永年:中国正在面临西方的知识围堵
新冠疫情以来我们行动上做得非常好,但言论上做得不够好,我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得在行上、失在言上”。我们辛辛苦苦从行动上得来的分都在这种互相对骂和妖魔化中被抹掉了。...
【详细】
2021-06-09
贾姆希德•乔柯西:伊朗需要核协议来牵制俄罗斯和中国
在19世纪和20世纪,伊朗不同程度地依赖于俄罗斯、苏联、英国和美国。现在,伊朗工业界担心国内控制权再次失控,因此反对德黑兰和北京在3月宣布的25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尽管该伙伴关系获得了中国4000亿美元的投资。伊朗人已经意识到,通过恢复核协议来解除制裁,尤其是银...
【详细】
2021-05-27
贾格纳· 潘达:“四方”可能纳入孟加拉国为何使中国倍感紧张?
由于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公开反对,加上缅甸国内危机已经成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障碍,孟加拉国已成为该走廊唯一的积极参与者。然而,“孟加拉国+四方”将几乎导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不再可行,因为达卡可能寻求与印度和日本等伙伴建立更深层次的发展伙伴关系...
【详细】
2021-05-24
林泉忠: G7“挺台”赴WHA为何终究失败?
尽管这些年“挺台”声音日趋强大,台北仍然无法避免在世卫门外年年吃闭门羹的命运。除了中国在外交上毫不松懈之外,也与近年世卫重视中国、尊重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详细】
2021-05-11
埃兹拉蒂:经济决策方式、债务和人口问题将使中国经济面临困境
人口统计学家利用专利数据和诺贝尔奖得主的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社会的大部分创造力来自30至4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跨国研究表明,这一事实适用于所有文化和经济体系。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将从占劳动力总数的43%减少到37%。与此同时,照顾日益增长的老...
【详细】
2021-05-10
川岛真:日中关系的“改善基调”会因为日美互动被中方叫停吗?
在2021年4月菅义伟访美会见拜登,发表日美联合声明后,中国对日批评的语气骤然上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美日不代表国际社会,没有资格定义国际秩序,没有资格将自身标准强加...
【详细】
2021-05-06
袁南生:外交舞台上的胡耀邦,外国记者赞他“坦率真诚,又反应灵敏”
胡耀邦在外交场合襟怀磊落,不搞外交辞令。无论是多尖锐的问题,他都是有问必答,答必所问,从不拐弯抹角,顾左右而言它。胡耀邦的反应之快,谈锋之健、决断之速,常使外方为之惊叹。...
【详细】
2022-04-15
黄裕舜:西方对华的敌意并非不可避免,中国有必要改善国际形象
北京方面仍有一种担忧,即如果中国言辞和缓,将给人留下软弱的印象。相反的观点是正确的:去掉煽动性的言论,公开承认合作和让步的空间。最重要的是,中国能够而且应该修复自己的国际形象,而它一开始可能采取的任何措施,都不会要求它屈服或接受它认为是西方最不合理的要求...
【详细】
2021-04-09
戴维森&西苏雷尔:中国与伊朗的协议仅仅是个开始,美国需要面对挑战
在美国减少并“再平衡”其在中东的存在之际,中国对这一地区的参与日益增多,加上慷慨的(即便不会完全实现)外国投资承诺。传统的美国合作伙伴看到伊朗从中国的慷慨援助中受益,而且它们自身与华盛顿的关系也很冷淡,可能会开始把中国视为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替代选择...
【详细】
2021-04-08
共31页: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安德烈·兰科夫:抓住这三大软肋,特朗普就能让金正恩重返谈判桌...
卡尔&米特:AI竞赛的四个致命盲区,美国正输掉创新之外的战争?...
格林&泰特:科技正在重塑人类的联结,当权威崩塌,AI正在填补真空...
安德烈·兰科夫:抓住这三大软肋,特朗普就能让金正恩重返谈判桌...
卡尔&米特:AI竞赛的四个致命盲区,美国正输掉创新之外的战争?...
阿夫雄·奥斯托瓦:伊朗的战略溃败,一场豪赌如何葬送了德黑兰的威慑...
肯尼斯·波拉克:被以色列打击后,伊朗最危险的反击手段是什么?...
理查德·内普:美国空袭伊朗是一次成功的战略行动吗?...
伊丽莎白·桑德斯:“国王总统”特朗普,行政权力失控时代的美国外交...
格林&泰特:科技正在重塑人类的联结,当权威崩塌,AI正在填补真空...
安德烈·兰科夫:抓住这三大软肋,特朗普就能让金正恩重返谈判桌...
彼得·哈里斯:特朗普打响了对伊战争——德黑兰将如何反击?...
赫斯特&特鲁博维茨:中美博弈新思维,与其豪赌未来,不如稳固当下...
热门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
中美经贸关系
中国外交
日本
特朗普
朝鲜
俄罗斯
朝鲜半岛
美国外交
社会万象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美国经济
世界历史
中美贸易战
全球化
美国大选
韩国
全球经济
中东
乌克兰
印度
苏联
中国
欧洲
中日关系
文明
德国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