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从城市来露营的年轻人,被小溪的流水声吵得睡不着觉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从城市来露营的年轻人,被小溪的流水声吵得睡不着觉

从城市来露营的年轻人,被小溪的流水声吵得睡不着觉
2018-01-12 14:49:26
来源:一览扶桑 作者: 千田稔
关键词:日本文化 点击: 我要评论
随着汽车社会的来临,政府部门砍伐行道树以保证人行道和车道的空间。如果只是局限在不妨碍日常生活的地方从事自然保护运动,那么日本人与自然共生存的事实就成了天方夜谭。

  假如日本的“祭神”与自然崇拜以及万物有灵论有着很深的根源,那么为什么在现代日本,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呢?

  宫本常一先生在《自然与日本人》(田村善次郎编《宫本常一著作集》43卷,未来社,2003年)一书中提出了尖锐的责问。

  虽说日本人爱自然,珍惜自然,但是我认为这不过是一部分日本上流社会的人们对自然不负责任的“甘え”(注:日语特有的一个词汇,汉语中有“撒娇”或“娇惯”之意)罢了。

  这个责问一针见血,适用于日本的环境问题。例如,经常能看到居住在郁郁葱葱的丘陵被砍伐掉的住宅区的人们大言不惭地高呼环境保护,自然保护的根基都崩溃瓦解了,却熟视无睹。宫本先生接着说: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反倒讨厌树木。武藏野古街两侧种的榉树几乎被砍伐殆尽,这就是最好的证明。理由说得头头是道,如影响透光、树枝被风吹断会砸伤行人等等。

  这种情况绝不仅发生在武藏野,说是有碍交通,街道两旁一排排的松树大多都已经消失了踪影。

640 (1).webp (4)_副本.jpg

  日本山间

  我屡屡目睹这样的场景,随着汽车社会的来临,政府部门砍伐行道树以保证人行道和车道的空间。如果只是局限在不妨碍日常生活的地方从事自然保护运动,那么日本人与自然共生存的事实就成了天方夜谭。即使这个比喻言过其实,近代以来日本人的自然观也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在国际社会中构建经济大国的地位,环境遭到破坏,日本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方面的例子各地比比皆是。

  桑子敏雄先生提出了严肃的质疑(《环境的哲学》,讲谈社,1999年)。

  39年间日本全国实行国土开发计划大兴土木,修建连接高速公路网和列岛的海底隧道以及巨形桥梁,交通体系日渐完善。生活的确变得便捷和舒适,物资充足。但是作为代价,日本的风景已经面目全非……在这种形势下应该寻求一种新的公共事业发展战略,但是前途一片渺茫。

  人与自然的背离导致山清水秀、白沙青松的景色逐渐消失,我找不到比“山河俱损”更适合的词形容当前的情形。究竟是什么人类精神导致了这种“山河俱损”的现实呢?

  刚才列举的明惠的和歌中吟诵了人天浑然一体的思想,我认为从与此相悖的反自然思想中可以找到解答这一问题的答案。

  歌人穗村弘先生在“朝日新闻”(大阪本部版,2008年5月19日)中表达对曾居住在吉野的已故歌人前登志夫先生的缅怀之情。前登志夫先生曾说过:“从城市来露营的年轻人们抱怨说:‘小溪的流水声吵得睡不着。’他以这件事为话题,指出年轻人对于自然界的“潺潺流水声”感到厌烦,这意味着人们已经从融入自然转变为背离自然。前登志夫先生的言论并非责难年轻人的口吻,而是因为他知道人的存在横跨自然与反自然的两个维度,常常在这两者之间飘忽不定。

  另外穗村弘先生文章结尾时,引用了前登志夫先生的和歌集《子午线的蚕茧》中的这样一首和歌:“暗道のわれの歩みにまつわれる蛍がありわれはいかなる河か(暗夜中踽踽而行,流萤绕我翩翩舞,错把行人当作河)”。我认为这首歌表达了歌人的疑惑,即自己不是自然的河流,萤火虫却绕着我飞舞。这难道不是对造成环境破坏的现代文明发出的抗议的呼声吗?散步在街头就能深切地感受到反自然的现象在愈演愈烈。排放着二氧化碳东奔西跑的汽车不就是反自然的象征吗?

640 (1).webp (5)_副本.jpg

  琵琶湖落日

  虽然近年来混合动力车与电动车相继面世,但是要卓有成效地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养老孟司先生在《“城市主义”的界限》(中央公论新社,2002年)中斩钉截铁地断言,城市是反自然的产物。只需环视一眼城市中水泥森林般的街景,对他的话就能心领神会。但是景观性的问题姑且不论,我们更应该关注生活方式从农村型向城市型的巨变。这并不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地域问题。

责任编辑:
从城市来露营的年轻人,被小溪的流水声吵得睡不着觉

从城市来露营的年轻人,被小溪的流水声吵得睡不着觉

2018-01-12 14:49:26
来源:一览扶桑 作者: 千田稔
随着汽车社会的来临,政府部门砍伐行道树以保证人行道和车道的空间。如果只是局限在不妨碍日常生活的地方从事自然保护运动,那么日本人与自然共生存的事实就成了天方夜谭。

  假如日本的“祭神”与自然崇拜以及万物有灵论有着很深的根源,那么为什么在现代日本,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呢?

  宫本常一先生在《自然与日本人》(田村善次郎编《宫本常一著作集》43卷,未来社,2003年)一书中提出了尖锐的责问。

  虽说日本人爱自然,珍惜自然,但是我认为这不过是一部分日本上流社会的人们对自然不负责任的“甘え”(注:日语特有的一个词汇,汉语中有“撒娇”或“娇惯”之意)罢了。

  这个责问一针见血,适用于日本的环境问题。例如,经常能看到居住在郁郁葱葱的丘陵被砍伐掉的住宅区的人们大言不惭地高呼环境保护,自然保护的根基都崩溃瓦解了,却熟视无睹。宫本先生接着说: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反倒讨厌树木。武藏野古街两侧种的榉树几乎被砍伐殆尽,这就是最好的证明。理由说得头头是道,如影响透光、树枝被风吹断会砸伤行人等等。

  这种情况绝不仅发生在武藏野,说是有碍交通,街道两旁一排排的松树大多都已经消失了踪影。

640 (1).webp (4)_副本.jpg

  日本山间

  我屡屡目睹这样的场景,随着汽车社会的来临,政府部门砍伐行道树以保证人行道和车道的空间。如果只是局限在不妨碍日常生活的地方从事自然保护运动,那么日本人与自然共生存的事实就成了天方夜谭。即使这个比喻言过其实,近代以来日本人的自然观也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在国际社会中构建经济大国的地位,环境遭到破坏,日本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方面的例子各地比比皆是。

  桑子敏雄先生提出了严肃的质疑(《环境的哲学》,讲谈社,1999年)。

  39年间日本全国实行国土开发计划大兴土木,修建连接高速公路网和列岛的海底隧道以及巨形桥梁,交通体系日渐完善。生活的确变得便捷和舒适,物资充足。但是作为代价,日本的风景已经面目全非……在这种形势下应该寻求一种新的公共事业发展战略,但是前途一片渺茫。

  人与自然的背离导致山清水秀、白沙青松的景色逐渐消失,我找不到比“山河俱损”更适合的词形容当前的情形。究竟是什么人类精神导致了这种“山河俱损”的现实呢?

  刚才列举的明惠的和歌中吟诵了人天浑然一体的思想,我认为从与此相悖的反自然思想中可以找到解答这一问题的答案。

  歌人穗村弘先生在“朝日新闻”(大阪本部版,2008年5月19日)中表达对曾居住在吉野的已故歌人前登志夫先生的缅怀之情。前登志夫先生曾说过:“从城市来露营的年轻人们抱怨说:‘小溪的流水声吵得睡不着。’他以这件事为话题,指出年轻人对于自然界的“潺潺流水声”感到厌烦,这意味着人们已经从融入自然转变为背离自然。前登志夫先生的言论并非责难年轻人的口吻,而是因为他知道人的存在横跨自然与反自然的两个维度,常常在这两者之间飘忽不定。

  另外穗村弘先生文章结尾时,引用了前登志夫先生的和歌集《子午线的蚕茧》中的这样一首和歌:“暗道のわれの歩みにまつわれる蛍がありわれはいかなる河か(暗夜中踽踽而行,流萤绕我翩翩舞,错把行人当作河)”。我认为这首歌表达了歌人的疑惑,即自己不是自然的河流,萤火虫却绕着我飞舞。这难道不是对造成环境破坏的现代文明发出的抗议的呼声吗?散步在街头就能深切地感受到反自然的现象在愈演愈烈。排放着二氧化碳东奔西跑的汽车不就是反自然的象征吗?

640 (1).webp (5)_副本.jpg

  琵琶湖落日

  虽然近年来混合动力车与电动车相继面世,但是要卓有成效地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养老孟司先生在《“城市主义”的界限》(中央公论新社,2002年)中斩钉截铁地断言,城市是反自然的产物。只需环视一眼城市中水泥森林般的街景,对他的话就能心领神会。但是景观性的问题姑且不论,我们更应该关注生活方式从农村型向城市型的巨变。这并不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地域问题。

  在农村,汽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家庭电脑已经成为主要的通信方式,这些都是城市化的结果。人类这一自然性存在能够完全适应顺应人工化的城市型生活方式,这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前所未有的恶性犯罪及精神上走上极端的事例时有发生,我不得不认为这些都是人类无法适应城市化的表象。

640 (2).webp_副本.jpg

  奈良街头

  随着现代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类似的问题绝不仅仅发生在日本,即使在欧洲和美国,自断前程的年轻人的犯罪案件也在逐渐增加。虽然有人忧心忡忡,考虑“到底怎么样才好”,但是这种声音苍白无力,埋没在城市的喧嚣中。

  (本书节选自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阅读日本书系”之《细腻的文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文中图片均由库索拍摄,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从城市来露营的年轻人,被小溪的流水声吵得睡不着觉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