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爸爸不在家,我在日本做妈妈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爸爸不在家,我在日本做妈妈

爸爸不在家,我在日本做妈妈
2019-01-02 11:15:37
来源:一览扶桑 作者: 唐辛子
关键词:日本文化 社会万象 教育 点击: 我要评论
我现在能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从某种意义上,全拜日本企业的这种加班文化所赐。如果日企对于有孩子的女性稍微照顾一些,我应该不会走上写作这条路。

   11月3日是“文化之日”,去爱知县明治村参加一个活动的途中,我路过了西春町。

  西春町是我在日本的头十年生活的地方。我的女儿mii在那儿出生,一直到6岁才离开。她上的是西春町幼儿园,整个西春町内大大小小儿童公园里的秋千和滑梯,都被她荡荡滑滑玩了个遍。

  每天大清早急匆匆地将2岁半的mii送进幼儿园,然后急匆匆地赶去工作,然后下午3点之前又急匆匆赶去幼儿园接mii回家,回家路上路过超市去买菜、路过儿童公园领着mii玩耍,晚上等mii入睡之后,开始写文章、上网更新博客——这就是我当时的全部生活。

  在日本,3岁之前送孩子进幼儿园,是需要母亲的工作证明的。而且,原则上孩子们在幼儿园吃完午餐之后,就差不多要开始收拾东西回家了——mii当时所在的幼儿园,小班孩子下午3点回家,大班孩子则是下午4点(地区不同,也许幼儿园规定不一样)。换句话说,实际上只有上午的时间孩子们是呆在幼儿园的。对于家庭主妇妈妈来说,这一个上午正好可以用来做家务和打扫卫生。而对于全职妈妈们来说:意味着还必须向幼儿园提交托儿延长申请:一般小班可以延长到晚上6点,大班可以延长到晚上7点。

6.jpg

  mii在2岁半左右上小班时,我在西春町办了一个中文教室,因为只能上午开课,所以稀稀拉拉总是只有三四个学生,而且还都是退休之后无所事事的大伯大爷们。这样的中文课当然不太好玩,所以硬撑了二年就关闭了。之后我找到一份在贸易公司做翻译的工作,工作地点在名古屋车站附近。那时候mii长到5岁了,开始上幼儿园大班,我向幼儿园出示了工作证明,提交了延长申请,可以到晚上7点再去幼儿园接mii回家。

  从公司到幼儿园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这意味着我必须每天傍晚6点一到,就得准时下班——对于热爱加班的日本人而言,准时下班简直就是一条大罪:尤其我所在的那个部门,部长是从大阪总部单身赴任过来的,家人都居住在神户,他只在每个周末回家。所以,从周一到周五,这位部长每天都特别积极地加班——因为他下了班也无处可去,倒不如每天加班打发时间,还能留给公司大老板一个积极工作的好印象。

  我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位部长在每天早上赶到公司说的第一句,通常是:“俺昨晚可是工作到了凌晨一点才回家,睡觉时已经凌晨二点了!”

  偶尔部长下班也会比较早:“俺昨晚12点不到就回家了。”

  既然部长如此努力加班,那些想在这家公司长久干下去的人、尤其是年轻的男职员,都不得不留下来陪着部长一起加班——尽管有时候大家并没有那么多活要干。我就亲眼看到过一个刚刚进公司一年的新职员,为了陪部长加班,将早就统计好的数据报告,翻出来重新统计一遍。

  这种加班方式,在我看来就是日企的大锅饭。我非常不习惯。作为一个做事认真而且干活麻利的人,早上9点上班,到下午6点准时离开,工作时间内,我可以埋头苦干将当天必须完成的工作都出色地完成好,完全不需要加班。但我所在的部门,人人都在加班,只有我一个人一到6点,就猴急着要去接孩子。如此格格不入,这家公司显然不是我的长留之地。最令人不忍心的是:每天mii同学都必须饿着肚子在幼儿园等我等到晚上7点——尤其是在冬天,牵着她冰凉的小手回家,想到她眼巴巴地呆在幼儿园等我去接她,我就眼眶发红。干了一年半之后,我便从这家公司辞职了。

  所以,我现在能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从某种意义上,全拜日本企业的这种加班文化所赐——辞职回家不久,正好国内出版社找我出版博客文集,接下来又有媒体邀我写专栏,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在家的写作生活。如果日企对于有孩子的女性稍微照顾一些,我应该不会走上写作这条路。

  当然,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据说现在的日企对于有孩子的女性照顾多了。而且为了重振日本经济、改变日本少子化的局面,现在的安倍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例如扩大托儿设施、以地域为单位,推广促进社会和企业的育儿支援;增加产假日期、导入“爸爸妈妈育休计划”,鼓励爸爸们也育儿休假分担家务;并且考虑到一部分家庭的经济状况,近年内还即将实施幼儿园免费制度。

  不过,这些看起来非常体贴的制度,实施起来并不特别理想。例如说:如果按照安倍政府所提出的方案,生一个孩子可享受三年育儿假的话,依此推算,每隔两年生一个孩子,生三个孩子便可享受九年育儿假。有哪一个公司老板,可以忍受一名女职员每隔两年就休三年假?

  而且,按照新的育儿支援制度,家有小孩子的,按法律规定不能随便安排加班、工作不能超时、女职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方便申请“短时间勤务”,而公司老板必须遵循法律和规定予以配合,等等。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日本的公司老板当然会尊法守法予以配合。但也理所当然不可能对女性委以重任。因为企业的核心是要盈利。要盈利,就必须有一心一意、工作永远摆在第一位的员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日本女性在公司很难得到重用,升迁机会也比男性少得多的原因。自身能力当然会是一个因素,但育儿和工作,这两者之间无法很好协调,也是一个重要理由。因此,对于普通日本女性而言,如果看不到更多的工作前途,而丈夫的收入又足够养家的话,在工作与孩子之间,年轻妈妈们理所当然会选择辞去工作,回家照顾孩子。

  在绝大部分日本人的思维意识中,照顾孩子是母亲的天职,很少依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日本的爷爷奶奶辈,很少像中国的爷爷奶奶一样,认为自己有照顾孙子孙女的责任与义务。爷爷奶奶可以偶尔帮忙,但自己的孩子应该自己负责,这是日本式的育儿观。所以,在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年轻日本妈妈一个人拖儿又带女,但很少看到爷爷奶奶们在街头逗娃遛孙子。

  有人一定会问:孩子爸呢?一般家里有了孩子之后,父亲得更加努力拼命工作,挣钱养家,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帮忙照顾孩子?我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居住在名古屋的时候,mii爸爸单身赴任在大阪工作;等我们也搬到大阪一家团聚时,mii爸爸又被派遣到海外单身赴任了。所以现在流行一个词,叫“丧偶式育儿”,指的就是这种“爸爸不在家”、母亲一个人承担所有责任、独自照顾孩子的家庭了。

  本文原题为《我能成为专栏作家,全拜日本企业的加班文化所赐》。

责任编辑:
爸爸不在家,我在日本做妈妈

爸爸不在家,我在日本做妈妈

2019-01-02 11:15:37
来源:一览扶桑 作者: 唐辛子
我现在能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从某种意义上,全拜日本企业的这种加班文化所赐。如果日企对于有孩子的女性稍微照顾一些,我应该不会走上写作这条路。

   11月3日是“文化之日”,去爱知县明治村参加一个活动的途中,我路过了西春町。

  西春町是我在日本的头十年生活的地方。我的女儿mii在那儿出生,一直到6岁才离开。她上的是西春町幼儿园,整个西春町内大大小小儿童公园里的秋千和滑梯,都被她荡荡滑滑玩了个遍。

  每天大清早急匆匆地将2岁半的mii送进幼儿园,然后急匆匆地赶去工作,然后下午3点之前又急匆匆赶去幼儿园接mii回家,回家路上路过超市去买菜、路过儿童公园领着mii玩耍,晚上等mii入睡之后,开始写文章、上网更新博客——这就是我当时的全部生活。

  在日本,3岁之前送孩子进幼儿园,是需要母亲的工作证明的。而且,原则上孩子们在幼儿园吃完午餐之后,就差不多要开始收拾东西回家了——mii当时所在的幼儿园,小班孩子下午3点回家,大班孩子则是下午4点(地区不同,也许幼儿园规定不一样)。换句话说,实际上只有上午的时间孩子们是呆在幼儿园的。对于家庭主妇妈妈来说,这一个上午正好可以用来做家务和打扫卫生。而对于全职妈妈们来说:意味着还必须向幼儿园提交托儿延长申请:一般小班可以延长到晚上6点,大班可以延长到晚上7点。

6.jpg

  mii在2岁半左右上小班时,我在西春町办了一个中文教室,因为只能上午开课,所以稀稀拉拉总是只有三四个学生,而且还都是退休之后无所事事的大伯大爷们。这样的中文课当然不太好玩,所以硬撑了二年就关闭了。之后我找到一份在贸易公司做翻译的工作,工作地点在名古屋车站附近。那时候mii长到5岁了,开始上幼儿园大班,我向幼儿园出示了工作证明,提交了延长申请,可以到晚上7点再去幼儿园接mii回家。

  从公司到幼儿园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这意味着我必须每天傍晚6点一到,就得准时下班——对于热爱加班的日本人而言,准时下班简直就是一条大罪:尤其我所在的那个部门,部长是从大阪总部单身赴任过来的,家人都居住在神户,他只在每个周末回家。所以,从周一到周五,这位部长每天都特别积极地加班——因为他下了班也无处可去,倒不如每天加班打发时间,还能留给公司大老板一个积极工作的好印象。

  我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位部长在每天早上赶到公司说的第一句,通常是:“俺昨晚可是工作到了凌晨一点才回家,睡觉时已经凌晨二点了!”

  偶尔部长下班也会比较早:“俺昨晚12点不到就回家了。”

  既然部长如此努力加班,那些想在这家公司长久干下去的人、尤其是年轻的男职员,都不得不留下来陪着部长一起加班——尽管有时候大家并没有那么多活要干。我就亲眼看到过一个刚刚进公司一年的新职员,为了陪部长加班,将早就统计好的数据报告,翻出来重新统计一遍。

  这种加班方式,在我看来就是日企的大锅饭。我非常不习惯。作为一个做事认真而且干活麻利的人,早上9点上班,到下午6点准时离开,工作时间内,我可以埋头苦干将当天必须完成的工作都出色地完成好,完全不需要加班。但我所在的部门,人人都在加班,只有我一个人一到6点,就猴急着要去接孩子。如此格格不入,这家公司显然不是我的长留之地。最令人不忍心的是:每天mii同学都必须饿着肚子在幼儿园等我等到晚上7点——尤其是在冬天,牵着她冰凉的小手回家,想到她眼巴巴地呆在幼儿园等我去接她,我就眼眶发红。干了一年半之后,我便从这家公司辞职了。

  所以,我现在能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从某种意义上,全拜日本企业的这种加班文化所赐——辞职回家不久,正好国内出版社找我出版博客文集,接下来又有媒体邀我写专栏,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在家的写作生活。如果日企对于有孩子的女性稍微照顾一些,我应该不会走上写作这条路。

  当然,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据说现在的日企对于有孩子的女性照顾多了。而且为了重振日本经济、改变日本少子化的局面,现在的安倍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例如扩大托儿设施、以地域为单位,推广促进社会和企业的育儿支援;增加产假日期、导入“爸爸妈妈育休计划”,鼓励爸爸们也育儿休假分担家务;并且考虑到一部分家庭的经济状况,近年内还即将实施幼儿园免费制度。

  不过,这些看起来非常体贴的制度,实施起来并不特别理想。例如说:如果按照安倍政府所提出的方案,生一个孩子可享受三年育儿假的话,依此推算,每隔两年生一个孩子,生三个孩子便可享受九年育儿假。有哪一个公司老板,可以忍受一名女职员每隔两年就休三年假?

  而且,按照新的育儿支援制度,家有小孩子的,按法律规定不能随便安排加班、工作不能超时、女职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方便申请“短时间勤务”,而公司老板必须遵循法律和规定予以配合,等等。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日本的公司老板当然会尊法守法予以配合。但也理所当然不可能对女性委以重任。因为企业的核心是要盈利。要盈利,就必须有一心一意、工作永远摆在第一位的员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日本女性在公司很难得到重用,升迁机会也比男性少得多的原因。自身能力当然会是一个因素,但育儿和工作,这两者之间无法很好协调,也是一个重要理由。因此,对于普通日本女性而言,如果看不到更多的工作前途,而丈夫的收入又足够养家的话,在工作与孩子之间,年轻妈妈们理所当然会选择辞去工作,回家照顾孩子。

  在绝大部分日本人的思维意识中,照顾孩子是母亲的天职,很少依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日本的爷爷奶奶辈,很少像中国的爷爷奶奶一样,认为自己有照顾孙子孙女的责任与义务。爷爷奶奶可以偶尔帮忙,但自己的孩子应该自己负责,这是日本式的育儿观。所以,在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年轻日本妈妈一个人拖儿又带女,但很少看到爷爷奶奶们在街头逗娃遛孙子。

  有人一定会问:孩子爸呢?一般家里有了孩子之后,父亲得更加努力拼命工作,挣钱养家,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帮忙照顾孩子?我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居住在名古屋的时候,mii爸爸单身赴任在大阪工作;等我们也搬到大阪一家团聚时,mii爸爸又被派遣到海外单身赴任了。所以现在流行一个词,叫“丧偶式育儿”,指的就是这种“爸爸不在家”、母亲一个人承担所有责任、独自照顾孩子的家庭了。

  本文原题为《我能成为专栏作家,全拜日本企业的加班文化所赐》。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爸爸不在家,我在日本做妈妈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