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金雁:安东尼斯库与比萨拉比亚
当前位置:首页 > 七洲志字号:

金雁:安东尼斯库与比萨拉比亚

金雁:安东尼斯库与比萨拉比亚
2019-10-09 10:09:36
来源:秦川雁塔 作者: 金雁
关键词:社会万象 社会主义 东欧 点击: 我要评论
众所周知东欧国家在几大帝国统治下历史破碎被迫多次组合。用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话说:“这些被大象踩在脚下的民族,遭遇的尽是不幸的事,历史的发展使他们的生命变得复杂非凡。”统治者的不断变换,每一次都会把一些人物甩在历史车轮之外,这是对民族命运的嘲弄还是个人悲剧呢?

  东欧剧变后,一些在原体制中被否定被砸烂的历史人物雕像又被竖立起来,人们开始重新评价这些所谓的“反面人物”。在俄罗斯,历代沙皇被制作成套娃、挂历和邮票,在旅游景点装扮成彼得大帝、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和宠臣波将金等成为移动广告。

  国内战争的白卫将领纷纷成为爱国主义者,伊尔库斯克的高尔察克的雕像下导游们轻描淡写地诉说那场一千多万人死亡的“兄弟阋墙”。邓尼金遗骸2005年被普京迎回,隆重安葬在莫斯科的顿河修道院。巴黎郊外安葬俄罗斯侨民的圣吉纳维夫德布瓦公墓(也叫白卫军公墓)经常会看到从俄国来的人在献花。更有意思的是当年白军的军歌“斯拉夫勇士出征歌”现在是俄军的军歌。而內战时的红军军歌已废除——当然卫国战争时期的军歌仍然流行,据说那与沙俄军歌都是“爱国主义”的。

  在这场历史人物的否定之否定的大潮中,文化名人像夏里亚宾、别尔嘉耶夫等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争议,大家认为续接历史对重建国家文化利大于弊。俄媒体说:“我们过去太轻易的抛弃掉这笔巨大财富”。但是一些二战时期政要人物比如东欧斯洛伐克的约瑟夫.季索,罗马尼亚的安东尼斯库等人的重新评价却引起巨大的分歧乃至社会撕裂。

  众所周知东欧国家在几大帝国统治下历史破碎被迫多次组合。用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话说:“这些被大象踩在脚下的民族,遭遇的尽是不幸的事,历史的发展使他们的生命变得复杂非凡。”统治者的不断变换,每一次都会把一些人物甩在历史车轮之外,这是对民族命运的嘲弄还是个人悲剧呢?

  在罗马尼亚关于比萨拉比亚问题以及与之相关主要人物安东尼斯库的重新评价就曾经掀起过轩然大波。比萨拉比亚的主要部分就是现在的摩尔多瓦共和国,是苏联剧变后新独立的国家。大家如果看地图的话就知道,它的地理位置在罗马尼亚东边德涅斯特河、普鲁特河与黑海之间的三角地带,位于现在的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之间。

  罗马尼亚人的祖先是达基亚人,罗马市中心的图拉真凯旋柱就是为纪念图拉真征服达基亚胜利而立的,被征服后该地区成为罗马帝国的达基亚行省。后来达基亚人与罗马公民融合形成罗马尼亚(即“罗马人”之意)族。中世纪这里周边全是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地盘,成为一个罗曼语(由罗马时期拉丁语演变而来)孤岛。

  14世纪罗马尼亚人建立了三个公国: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后来三国一度都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征服。但随着土耳其人在维也纳城下之败后逐渐势衰,三国命运出现歧异。特兰西瓦尼亚逐渐被奥匈帝国控制,匈牙利人移入并长期居统治地位。而瓦拉几亚与摩尔多瓦成为奥斯曼帝国属下的两个自治公国,并于1859年实现统一,定名为罗马尼亚,1877年最终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

  但此前俄罗斯已取代土耳其人成为新的威胁,早在1812年俄国就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去了摩尔多瓦的大半江山,这就是比萨拉比亚地区。所以瓦、摩联合建国时摩尔多瓦就已经残缺。与并入罗国较晚且混居有很多匈牙利人的特兰西瓦尼亚相比,发起建立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几乎全为罗马尼亚人,因此比萨拉比亚半壁江山沦俄之痛要比特兰西瓦尼亚的归属问题更甚。

  直到一战末期沙俄垮台,罗马尼亚收复比萨拉比亚,随即战争结束奥匈帝国瓦解,特兰西瓦尼亚脱离匈牙利与罗马尼亚合并,历史上三大公国的罗马尼亚人终于生活在一个国家。但不久苏联继沙俄而崛起,又开始觊觎比萨拉比亚。

  作为古摩尔多瓦一部分,比萨拉比亚的居民绝大多数是罗马尼亚人,说罗马尼亚语。尽管属俄后被称为摩尔多瓦语,实际并无多少区别。普鲁特河两岸的居民使用同样的语言、有共同的文化的宗教,如今却被分成了两国。

  罗马尼亚历史上与俄国宿怨颇深。俄国瓜分波兰和几次俄土战争后占据了第聂伯河两岸直至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大片领土,与摩尔多瓦接壤。因为摩尔多瓦是进入多瑙河的必经之地,此后二百年间俄国熊对这片土地的觊觎就从未打消过,罗马尼亚与俄国为争夺比萨拉比亚反复出现拉锯战。用他们的话说,我们的领土权就像“羽毛球比赛中的羽毛球在大国之间传来传去”。

  1918年一战落幕,罗马尼亚国土终成完璧。但为时不久,1940年苏联出兵夺下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亚,并将其与此前很小的乌克兰属下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建立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后来又将一小部分土地划归乌克兰。

  苏德战争爆发后,罗马尼亚乘机夺回比萨拉比亚。1944年苏联再次占领该地,恢复1940年的苏罗边界。大批罗马尼亚族人被驱赶,在其土地上迁入了一百万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使其逐渐斯拉夫化。直到1991年8月,摩尔多瓦加盟共和国脱离濒临解体的苏联宣布独立。初时重归罗马尼亚的呼声一度很高,但1994年全民公决最终决定建立独立国家,不再与罗马尼亚合并。

  可以说,比萨拉比亚是罗马尼亚人的心病,尤其是那些大罗马尼亚民族主义者一提起来,满脸的心酸满眼的泪。他们认为比萨拉比亚历来是罗马尼亚人居住的地方,历史上只有1918年到1944年间是罗马尼亚国土最完整的时期。而终生为此奋斗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安东尼斯库(1882-1946年)。

  安东尼斯库在齐奥塞斯库时期被视为十恶不赦的“大罗奸”,“卖国贼”,是法西斯独裁者,是把罗马尼亚绑在德国战车上的罪魁祸首。但是现在罗马尼亚人对他的评价比较两极化。一部分人仍坚持罗共时期的说法,认为谁都可以平反,唯独安东尼斯库不行,一个很过硬的杠杠就是“反法西斯是政治正确,是不能逾越的底线”。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持民族主义立场,认为对安东尼斯库“卖国贼”的定性要推翻,“法西斯独裁”的帽子也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他们的判断标准是,安东尼斯库在不同阵营间反复无常,关键是看哪那边对罗马尼亚民族的威胁更大,出发点没错,因为罗马尼亚民族的历史证明“生存的艺术是小国的政治中心,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维护国家领土和民族文化特色才是最重要的”。罗马尼亚人委蛇于大国之间的传统古已有之,并不是安东尼斯库独创的。不能因为他押错了赌注就全部否定。

  这里要说的是,因为罗马尼亚既不喜欢斯拉夫人也不喜欢马扎尔人,所以国内一直有较强的亲德情绪。

  一战中罗马尼亚前期是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周旋,两面讨好,1916年在确保可以获得实际利益才加入协约国阵营,收复了比萨拉比亚、北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这时作为罗马尼亚的重要人物安东尼斯库登场了。一战中他作为中级军官因为防御德国对摩尔达维亚的进攻而名声大噪。1933年起他历任罗军总参谋长和国防部长等要职,到二战爆发时他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TIM截图20191009101026.jpg

  安东尼斯库

  在安东尼斯库主政之前,夹缝中生存的罗马尼亚为保证领土完整,在大国之间委曲求全地选择站队,因为历史没有留给它回旋余地。1939年二战爆发,罗马尼亚当时宣布保持中立,9月4日的政府公报声明:“罗马尼亚奉行中立政策并遵循平衡路线”。面对虎视眈眈的两大恶邻,罗马尼亚先是寄希望于英法支持,也曾积极推动过东南欧的集体安全联盟,但都没有奏效。9月21日政府总理阿德尔曼.科林内斯库被暗杀,国内中立派势力失去一主力,平衡政策难以为继,亲德势力抬头。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罗马尼亚其实没有多少选择。法国已经投降,英国在大陆败退。苏俄与罗在比萨拉比亚问题上争夺已久,且得寸进尺咄咄逼人,选择苏联就等于飞蛾扑火。虽然明知德国不是什么善茬,但是仇俄的民族主义宁肯选德放手一搏,没准还有一线生机。

  从1939年二战爆发到1941年苏德开战,苏联根据与纳粹德国的密约一直在拿苏德间的小国开刀,先后与德国瓜分波兰、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出动大军侵占芬兰大片领土。1940年罗苏因比萨拉比亚领土归属问题再起争端。

  苏联政府以“罗马尼亚统治集团的政策严重威胁到苏联西南边境的安全”为理由步步紧逼。6月26日由外长莫洛托夫通过罗驻莫斯科公使照会罗政府,“罗马尼亚在1918年利用俄国战后虚弱将苏联领土的比萨拉比亚夺去,苏联政府要求迅速解决过去遗留下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苏联政府极其强硬地要求:第一,将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第二,作为比萨拉比亚被罗马尼亚占领22年的“赔偿”,必须把北布科维纳移交苏联。限定6月27日答复。

责任编辑:
金雁:安东尼斯库与比萨拉比亚

金雁:安东尼斯库与比萨拉比亚

2019-10-09 10:09:36
来源:秦川雁塔 作者: 金雁
众所周知东欧国家在几大帝国统治下历史破碎被迫多次组合。用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话说:“这些被大象踩在脚下的民族,遭遇的尽是不幸的事,历史的发展使他们的生命变得复杂非凡。”统治者的不断变换,每一次都会把一些人物甩在历史车轮之外,这是对民族命运的嘲弄还是个人悲剧呢?

  东欧剧变后,一些在原体制中被否定被砸烂的历史人物雕像又被竖立起来,人们开始重新评价这些所谓的“反面人物”。在俄罗斯,历代沙皇被制作成套娃、挂历和邮票,在旅游景点装扮成彼得大帝、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和宠臣波将金等成为移动广告。

  国内战争的白卫将领纷纷成为爱国主义者,伊尔库斯克的高尔察克的雕像下导游们轻描淡写地诉说那场一千多万人死亡的“兄弟阋墙”。邓尼金遗骸2005年被普京迎回,隆重安葬在莫斯科的顿河修道院。巴黎郊外安葬俄罗斯侨民的圣吉纳维夫德布瓦公墓(也叫白卫军公墓)经常会看到从俄国来的人在献花。更有意思的是当年白军的军歌“斯拉夫勇士出征歌”现在是俄军的军歌。而內战时的红军军歌已废除——当然卫国战争时期的军歌仍然流行,据说那与沙俄军歌都是“爱国主义”的。

  在这场历史人物的否定之否定的大潮中,文化名人像夏里亚宾、别尔嘉耶夫等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争议,大家认为续接历史对重建国家文化利大于弊。俄媒体说:“我们过去太轻易的抛弃掉这笔巨大财富”。但是一些二战时期政要人物比如东欧斯洛伐克的约瑟夫.季索,罗马尼亚的安东尼斯库等人的重新评价却引起巨大的分歧乃至社会撕裂。

  众所周知东欧国家在几大帝国统治下历史破碎被迫多次组合。用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话说:“这些被大象踩在脚下的民族,遭遇的尽是不幸的事,历史的发展使他们的生命变得复杂非凡。”统治者的不断变换,每一次都会把一些人物甩在历史车轮之外,这是对民族命运的嘲弄还是个人悲剧呢?

  在罗马尼亚关于比萨拉比亚问题以及与之相关主要人物安东尼斯库的重新评价就曾经掀起过轩然大波。比萨拉比亚的主要部分就是现在的摩尔多瓦共和国,是苏联剧变后新独立的国家。大家如果看地图的话就知道,它的地理位置在罗马尼亚东边德涅斯特河、普鲁特河与黑海之间的三角地带,位于现在的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之间。

  罗马尼亚人的祖先是达基亚人,罗马市中心的图拉真凯旋柱就是为纪念图拉真征服达基亚胜利而立的,被征服后该地区成为罗马帝国的达基亚行省。后来达基亚人与罗马公民融合形成罗马尼亚(即“罗马人”之意)族。中世纪这里周边全是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地盘,成为一个罗曼语(由罗马时期拉丁语演变而来)孤岛。

  14世纪罗马尼亚人建立了三个公国: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后来三国一度都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征服。但随着土耳其人在维也纳城下之败后逐渐势衰,三国命运出现歧异。特兰西瓦尼亚逐渐被奥匈帝国控制,匈牙利人移入并长期居统治地位。而瓦拉几亚与摩尔多瓦成为奥斯曼帝国属下的两个自治公国,并于1859年实现统一,定名为罗马尼亚,1877年最终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

  但此前俄罗斯已取代土耳其人成为新的威胁,早在1812年俄国就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去了摩尔多瓦的大半江山,这就是比萨拉比亚地区。所以瓦、摩联合建国时摩尔多瓦就已经残缺。与并入罗国较晚且混居有很多匈牙利人的特兰西瓦尼亚相比,发起建立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几乎全为罗马尼亚人,因此比萨拉比亚半壁江山沦俄之痛要比特兰西瓦尼亚的归属问题更甚。

  直到一战末期沙俄垮台,罗马尼亚收复比萨拉比亚,随即战争结束奥匈帝国瓦解,特兰西瓦尼亚脱离匈牙利与罗马尼亚合并,历史上三大公国的罗马尼亚人终于生活在一个国家。但不久苏联继沙俄而崛起,又开始觊觎比萨拉比亚。

  作为古摩尔多瓦一部分,比萨拉比亚的居民绝大多数是罗马尼亚人,说罗马尼亚语。尽管属俄后被称为摩尔多瓦语,实际并无多少区别。普鲁特河两岸的居民使用同样的语言、有共同的文化的宗教,如今却被分成了两国。

  罗马尼亚历史上与俄国宿怨颇深。俄国瓜分波兰和几次俄土战争后占据了第聂伯河两岸直至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大片领土,与摩尔多瓦接壤。因为摩尔多瓦是进入多瑙河的必经之地,此后二百年间俄国熊对这片土地的觊觎就从未打消过,罗马尼亚与俄国为争夺比萨拉比亚反复出现拉锯战。用他们的话说,我们的领土权就像“羽毛球比赛中的羽毛球在大国之间传来传去”。

  1918年一战落幕,罗马尼亚国土终成完璧。但为时不久,1940年苏联出兵夺下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亚,并将其与此前很小的乌克兰属下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建立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后来又将一小部分土地划归乌克兰。

  苏德战争爆发后,罗马尼亚乘机夺回比萨拉比亚。1944年苏联再次占领该地,恢复1940年的苏罗边界。大批罗马尼亚族人被驱赶,在其土地上迁入了一百万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使其逐渐斯拉夫化。直到1991年8月,摩尔多瓦加盟共和国脱离濒临解体的苏联宣布独立。初时重归罗马尼亚的呼声一度很高,但1994年全民公决最终决定建立独立国家,不再与罗马尼亚合并。

  可以说,比萨拉比亚是罗马尼亚人的心病,尤其是那些大罗马尼亚民族主义者一提起来,满脸的心酸满眼的泪。他们认为比萨拉比亚历来是罗马尼亚人居住的地方,历史上只有1918年到1944年间是罗马尼亚国土最完整的时期。而终生为此奋斗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安东尼斯库(1882-1946年)。

  安东尼斯库在齐奥塞斯库时期被视为十恶不赦的“大罗奸”,“卖国贼”,是法西斯独裁者,是把罗马尼亚绑在德国战车上的罪魁祸首。但是现在罗马尼亚人对他的评价比较两极化。一部分人仍坚持罗共时期的说法,认为谁都可以平反,唯独安东尼斯库不行,一个很过硬的杠杠就是“反法西斯是政治正确,是不能逾越的底线”。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持民族主义立场,认为对安东尼斯库“卖国贼”的定性要推翻,“法西斯独裁”的帽子也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他们的判断标准是,安东尼斯库在不同阵营间反复无常,关键是看哪那边对罗马尼亚民族的威胁更大,出发点没错,因为罗马尼亚民族的历史证明“生存的艺术是小国的政治中心,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维护国家领土和民族文化特色才是最重要的”。罗马尼亚人委蛇于大国之间的传统古已有之,并不是安东尼斯库独创的。不能因为他押错了赌注就全部否定。

  这里要说的是,因为罗马尼亚既不喜欢斯拉夫人也不喜欢马扎尔人,所以国内一直有较强的亲德情绪。

  一战中罗马尼亚前期是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周旋,两面讨好,1916年在确保可以获得实际利益才加入协约国阵营,收复了比萨拉比亚、北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这时作为罗马尼亚的重要人物安东尼斯库登场了。一战中他作为中级军官因为防御德国对摩尔达维亚的进攻而名声大噪。1933年起他历任罗军总参谋长和国防部长等要职,到二战爆发时他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TIM截图20191009101026.jpg

  安东尼斯库

  在安东尼斯库主政之前,夹缝中生存的罗马尼亚为保证领土完整,在大国之间委曲求全地选择站队,因为历史没有留给它回旋余地。1939年二战爆发,罗马尼亚当时宣布保持中立,9月4日的政府公报声明:“罗马尼亚奉行中立政策并遵循平衡路线”。面对虎视眈眈的两大恶邻,罗马尼亚先是寄希望于英法支持,也曾积极推动过东南欧的集体安全联盟,但都没有奏效。9月21日政府总理阿德尔曼.科林内斯库被暗杀,国内中立派势力失去一主力,平衡政策难以为继,亲德势力抬头。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罗马尼亚其实没有多少选择。法国已经投降,英国在大陆败退。苏俄与罗在比萨拉比亚问题上争夺已久,且得寸进尺咄咄逼人,选择苏联就等于飞蛾扑火。虽然明知德国不是什么善茬,但是仇俄的民族主义宁肯选德放手一搏,没准还有一线生机。

  从1939年二战爆发到1941年苏德开战,苏联根据与纳粹德国的密约一直在拿苏德间的小国开刀,先后与德国瓜分波兰、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出动大军侵占芬兰大片领土。1940年罗苏因比萨拉比亚领土归属问题再起争端。

  苏联政府以“罗马尼亚统治集团的政策严重威胁到苏联西南边境的安全”为理由步步紧逼。6月26日由外长莫洛托夫通过罗驻莫斯科公使照会罗政府,“罗马尼亚在1918年利用俄国战后虚弱将苏联领土的比萨拉比亚夺去,苏联政府要求迅速解决过去遗留下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苏联政府极其强硬地要求:第一,将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第二,作为比萨拉比亚被罗马尼亚占领22年的“赔偿”,必须把北布科维纳移交苏联。限定6月27日答复。

  罗政府紧急磋商后,6月27日复照:拒绝苏方要求。苏方发出最后通牒,自莫斯科时间6月28日中午2点起,在4天之内罗马尼亚军队必须从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撤退,4天后苏联军队进驻。

  罗马尼亚政府收到最后通牒,自知不是苏联对手,急忙与英、法、德、意协商寻找对策,德意建议罗对苏联让步,英法有自己的考虑不愿意为罗出头。

  最后罗马尼亚国会以27票赞成、22票反对通过撤军方案。6月28日,罗马尼亚的军队和机关仓皇撤离。而且祸不单行,接着8月30、9月7日德意主宰的维也纳会议仲裁,让罗马尼亚把特兰西瓦尼亚的北部割让给匈牙利,多布罗加的南部割让给保加利亚。

  在1/3领土已经割让给苏、匈、保的境况下,苏联红军在边境准备进一步并吞罗,法国已经投降,英国正遭受轰炸,即便有心也无力援助罗了。这时,已经成为政府总理安东尼斯库在希特勒的支持下,清洗了其他势力,参照意大利的政体,宣布罗马尼亚为“军团国家”。他手中持有的就是德国牌。

  1940年10月安东尼斯库同意德军进入罗马尼亚。11月罗马尼亚正式加入轴心国集团,成为希特勒的仆从国,与德国签订10年经济合作条约,聘请德国专家管理罗马尼亚经济。为报比萨拉比亚一箭之仇,1941年安东尼斯库要求在德对苏战争中参战,一个月后罗马尼亚一举夺得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得到国内除罗共外的一片欢呼,总算圆了民族主义者的大罗马尼亚之梦。

  1942年罗马尼亚军队随德军进入伏尔加河流域,参加了对苏的一系列战役,人员损失惨重。苏联转入反攻阶段后,罗政府派人求和,苏联的主要条件是恢复战前国界,安东尼斯库不同意,因为这就等于承认对苏战争不是收复领土,原来的战争动员便成了谎言。他前往德国,希望建立一条沿东喀尔巴阡山和多瑙河的防线阻止苏军。

  1944年8月,苏联突破德、罗军防线攻入罗马尼亚,8月23日以罗共作为内应与王室接触,商定抓捕安东尼斯库及其政府成员并举行起义。这就是罗共历史上有名的八.二三起义。1946年6月1日安东尼斯库被处以极刑。

  1989年12月起义推翻齐奥塞斯库以后,罗马尼亚国内为安东尼斯库平反的呼声一直就很高,但国内外争议也很大。2006年12月25日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为安东尼斯库和当时的22名部长平反。法院的观点是,安东尼斯库领导的罗马尼亚军队在1941年春夏把罗马尼亚从苏联的威胁下解放出来,这属于“预防性战争”。因为苏联先以极其强硬的外交手段,派军队进入罗马尼亚,这是不合法的,违背了国际法准则。安东尼斯库在二战中选择站在德国一边虽然错误,但罪不至死。

  这一判决引起轩然大波。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称,罗马尼亚地方法院重新定义二战结果是对牺牲者的极大侮辱,俄政府希望罗高等法院对此决议做出正确的反应。摩尔多瓦共和国官方也表示不能接受这种判决。

  而罗马尼亚国内的反对者则主要强调安东尼斯库的大屠杀罪行。资料表明,安东尼斯库战争期间在国内杀害“共产党人和共济会员”等反对派,在境外的敖德萨等地杀害很多犹太人和其他民族人士。尽管剧变后有人质疑,但2003年成立的国际专家调查委员会(维塞尔委员会)经过广泛调查取证后,确认了安东尼斯库政权的确犯有许多大屠杀罪行。

TIM截图20191009101026.jpg

枪决安东尼斯库

  根据这些情况,2008年5月,罗马尼亚最高法院推翻了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为安东尼斯库等人平反的判决,布拉索夫地方法庭也驳回了安东内斯库亲属要求继承其财产的上诉申求,判决战后对安东尼斯库的战犯财产没收仍然有效。

  显然,对于安东尼斯库这类人的“重新评价”涉及多重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站队、对国家-民族利益的利害,以及对人权与人道、尤其是生命权的侵犯与否。这些问题应当怎样权衡,我们会给予进一步的讨论。

责任编辑: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金雁:安东尼斯库与比萨拉比亚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