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潘龙泉:新形势下的中国对美出口企业——挑战与应对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字号:

潘龙泉:新形势下的中国对美出口企业——挑战与应对

潘龙泉:新形势下的中国对美出口企业——挑战与应对
2020-01-06 14:34:37
来源:钝角网 作者: 潘龙泉
中国的企业群,在世界上很壮大,但现在很多做企业的太多短视,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走边缘道路。从企业而言,我们不能想占尽便宜,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尊重规则。从国家领导人来说,我们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规则,我们要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则,同时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我觉得贸易战持续多长时间,我们得面对它,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是要趋向于为世界带来美好的东西。

  回到今天说的背景——贸易战。贸易战在过去这一年给很多公司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首先,我刚才说的我自己本人所经历的,市场竞争就是市场竞争,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则,按照市场竞争所有的条例,我们遵循这个原则进行市场定位。但是,过去这一两年,政治化的因素给所有人带来了不确定性。

  第二点,贸易战的过程中,给所有相关的企业带来很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公司还有点不一样,我们公司现在已经以自己的品牌为主了。大家知道贸易战的过程是加税,绝大部分中国的出口企业,税不是直接加到你的头上的,是加到进口商头上的。加税了以后,进口商会跟你讨价还价,一旦有了讨价还价的过程,就是间接的加税。我们自己已经实现了转型升级,已经变成品牌公司了,品牌占了我们60%以上的份额。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在美国的公司要先进口,所以加关税我们自己也付关税,事实上到今年为止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挑战。但是,同时给美国公司带来的挑战更大。大家现在看到一些中国媒体的报道,虽然有片面性,但事实上美国公司做了很多的约束。就贸易战的影响而言,所有从商的人都是一体的,增加了很多麻烦和不确定性。他们美国公司自己受到的影响,一点不比我们低。

  我们公司自己从去年开始到今年,5亿美金的出口市场规模,从第一年的500亿美元加税,到2500亿美元加税,在一个多星期前,我们受影响差不多一个多亿美金。前后对我们增加的关税成本是3000万美金,经过几轮的消化,已经消化完了。6月底,中美两国领导人在日本握手的时候,我们猜今年的苦日子可能过去了,但实际上又来了。9月初开始的这一轮(指9月1日开始,美方对中国112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15%关税——编者注),我们预计到年底还会给我们带来1000万美金以上的损失。

  第三点是什么呢?关税,在坊间有很多说法,以我们自身的经历来看,关税事实上是影响涵盖供应链,包括我们、进口商、连锁店、消费者都在承担关税。具体的状况,各个企业、各个行业有所不一样。但是,我们确实看到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是,进口商也会逼着你,要求你自己怎么去应对。大家知道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在我们隔壁的邻居越南,所有的数据都表明,来自中国的外资霎时间增长了几倍,买土地几乎是坐地起价。当然,我们公司也不得不去做这样的储备,但这不是市场的行为,这是一个局部的政治化造成的行为。做市场的人,最关键地,做一个制造型企业,是只做一年计划吗?三年计

  划都不够;做一个制造基地,至少得十年以上的计划。所以,在局部的状况,虽然特朗普很高兴——只要供应链从中国移开了,他就很高兴——但是,贸易战究竟能打多久,对企业带来这样的不确定因素是巨大的。

  我们公司今年到目前为止,对美贸易还增长了30%,这个数据可能跟这两天听到的数据不太一样,有一个报道贸易额整体是下降的。事实上我们到目前为止是增加了30%多;过去这几天新增加的关税确实带来了很多挑战。很多人问为什么我们公司会这样增长,今天时间有限,我只能说一点。我们公司做的产品、做的东西是不可以轻易被代替的,额外加税带来的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只要你不可以被代替,你就会有更好的定力。当然,这次巨大的变动,给所有的企业都带来了额外的因素,我们未来是不是仅仅考虑市场竞争的因素呢?这是对我们所有企业的挑战。

  关于贸易战的这个背景和不断加深的博弈,大家知道这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在1980年代,日本几乎要完全占据美国市场的时候,也有过《广场协议》,造成了三年之内日元升值50%——采取的方式不太一样——有人说日本后来经济的停滞可能和这个有关,我看未必,也有日本自身的原因,但《广场协议》确实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大前研一是很著名的一位学者,对美日贸易摩擦做了一个分析。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参考。对他们日本人而言,他们是站在屋檐下,所以在谈判上,他们肯定是输给美国人的,怎么也谈不过美国人的。但是,他的另外两个观点,我觉得非常值得参考,就是说,其一,即使美国政府达成目的了,这样的行动对美国的产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其实对他们的产业不会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而且,其二,恰恰相反,假如是从受美国欺负的国家的产业角度来看,如果能挺过这一关,更能够形成自己的能力,能变得愈发强大。

  华为是另一个例子,应该说华为的未来也有很多人提到了,但我觉得现在对中国的企业家而言,任正非毫无疑问成为中国企业家的精神领袖。他现在遭遇的东西,事实上对很多中国的企业家而言是很奢侈的挑战。做一个产业,他做到这样一个地位,已经让一个国家机器来跟他竞争,我觉得这应该

  是另外一个状况。当然,对我们各个企业而言,我们涉足的产业基础不太一样,没有那么多的公司做的产品要涉及安全、信息角度的问题。我们公司所在的是一个相对一般的行业。

7.jpg

  我展示的这张图(图-17),就像朱老师说的,总理去年11月底到南京,去了我们公司。总理一般很少考察小产业,而这次考察了我们这个小产业。我透露一下,在总理来参观考察的时候,有一个惯例,通常会问企业有什么要求。当时我跟他有一个对话。总理上车之前问,你有什么要求,政府可以帮你解决的。去年的背景不太一样,今天上午也有人谈这个话题,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影响中国企业家的信念,就是消灭私有制的说法。当时我跟总理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国家坚持改革开放,我们企业家对任何事都能用竞争的方式去应对。李总理就大声说,我们会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大家知道,在2017年达沃斯会议的时候,特朗普总统虽然上台了,但是没有参加,我们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做了演讲,宣示了中国在引领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从企业本身,我们知道还有很多问题,前面的学者也有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很多精神,实际执行过程当中有很多被异化了,但只要我们国家战略上保持开放的方向,我们还是相信能够迎来很好的前景。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华为是另外一个例子,刚才华为的前同事也说了,华为做得太好了。昨天也有一个老师在说合规性,我在这个过程中也看到了,中国的企业群,在世界上很壮大,但现在很多做企业的太多短视,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走边缘道路。从企业而言,我们不能想占尽便宜,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尊重规则。从国家领导人来说,我们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规则,我们要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则,同时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我觉得贸易战持续多长时间,我们得面对它,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是要趋向于为世界带来美好的东西。最终作为企业而言,在世界市场是企业的竞争,作为一个企业人,我们需要遵守如何去创造价值,如何长期艰苦地去建立自己的声誉,这样才能更持久。谢谢!

责任编辑:昀舒
潘龙泉:新形势下的中国对美出口企业——挑战与应对

潘龙泉:新形势下的中国对美出口企业——挑战与应对

2020-01-06 14:34:37
来源:钝角网 作者: 潘龙泉
中国的企业群,在世界上很壮大,但现在很多做企业的太多短视,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走边缘道路。从企业而言,我们不能想占尽便宜,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尊重规则。从国家领导人来说,我们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规则,我们要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则,同时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我觉得贸易战持续多长时间,我们得面对它,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是要趋向于为世界带来美好的东西。

  本文系泉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龙泉在2019西太湖论坛“中美经贸关系与企业发展”分论坛上的发言内容整理  

TIM截图20200106144454.jpg 

潘龙泉

  谢谢,过誉了,我们对美出口的规模没有到10亿美金,公司营业到了10亿美金,对美出口差不多占一半,是5亿美金。虽然说您帮我做了介绍,我再说一点背景。从昨天晚上开始,我第一次参加了论坛,朱教授一开始请我的时候,我也比较犹豫,这是一个智库式的交流。但是这个时候,企业的声音可能也是值得参照的。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上午,有很多学界大咖做了分享,我个人因为从业三十年,创业二十六年,从我经历过的对我们这个细分行业的三十年,包括我们自己企业所经历的状况,正好在贸易战当中,也来做一个微观的分析,也可以做一个另外的参照。

  我们公司二十几年就做一件事,就做比较艰苦的制造业,而且专注在这一个行业,电动工具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不大,全球的市场规模到目前为止差不多500、600亿美金。看你怎么去定义,也可以宽泛一点,差不多就是这个状况。在过去二十几年的过程中,我们从无到有;现在当然我们是领军的企业,在全球的行业里面排名十强,这是我们的背景介绍。

  我虽然是创业,但我一直也视自己像学生一样,包括没创业之前,就追踪这个行业。我今天引用这个行业的一些背景资料,不一定那么全面。从大逻辑而言,现在当然是高举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实际上过去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引领了50年以上的全球化的状况,跟这个逻辑是背道而驰的。大家看一下(图-11),这是整个世界的全球化趋势,这个趋势不是中国造成的,中国二十年是参与的。实际上美国引领了很多年的全球化,现在尽管有另外一个领导人要逆这个势头。究竟逻辑在哪儿,很多学者有不同的争论,当然我们还要再看未来是什么状况。

1.jpg

  中国的时间比较短,短短的开放40年,对我个人而言,所有这一代创业的人,都没有任何祖辈把遗产、一个商业的思维传授给我们,我们可能还要很多很多人的“一代代参与”,才能积累很多的竞争力。从发展的势头来看,当然是很短期内,我们有一个更好的追赶。但是,在全球化的道路上,在我看来,我们实际上还是几乎在一个早期阶段。

  另外一个,这是朱锋教授跟我们分享的,我在这个图(图-12)上看到了又一种状况。事实上,全球化,尤其是过去几十年的国际贸易,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好的福祉,就是经济增长。大家看这张图,蓝色的线就是国际贸易量,尤其是过去差不多70年的国际贸易量。下面是GDP的走势,大家可能也知道,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面,GDP的长足增长,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国际贸易带来的。这两条线,我不是学者,就不去说这个因果。但是,它事实上是有很强、很系统化的理论支撑的。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奠定了整个全球的市场经济的基础,它其中包括国际分工、比较优势,包括我说的,全球化的背景是带来了人类比较优势。从理论上来说,帕累托最优是因为这张图表所显示的带来的,这是我作为一个背景来给大家参照的。

2.jpg

  我更多的是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所从事的行业,我追踪了三十年,创业了26年的这个行业。后面图(图-13)上的三个高峰,就代表了我们这个行业,我们这个行业与电力相伴,差不多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早期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创业的有不少人,但最终是很少的人留下来。第二个高峰就是二战之后,日本等新经济体,包括德国、欧洲都出来了。当然,更重要的是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蜂拥而起,一下子就高峰了。从背景上来看虽然比较淡,但数量是众多的。

3.jpg

  但是毫无例外,在我们这个行业排在前六名的企业,销售规模差不多是2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就是这些公司(图-13右侧)。这些公司毫无疑问都是欧美日的公司,其中当然美国公司Stanley Black & Decker是最老牌的。二三十年前,当我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看了美国工厂挺大;现在真正顶级的美国公司,就剩这一家了。严格意义上,宽的定义里面可能还有十来家,窄的里面就剩这一家是leader(领导者)。整个工厂制造业的发展,渐渐地,随着全球化,随着分工,中国当然是很大的受惠国。广大的中国企业还在成长的过程中。在这个图(图-13)里面列的六个公司都是20亿美金以上的前列公司。我们公司算是中国最大的,我们今年的销售规模才十多亿美金。实际上的状况,我还有下一个图表。

4.jpg

  从这张图(图-14)看,过去的三十年的发展,虽然很多企业全球化,但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基地,在我们的行业里面,我有这样一个粗略的数据:差不多我们这个行业80%数量的产品是在中国生产的,但是真正属于中国公司的价值创造只有30%左右。所以,大头还是在全球化的公司,包括我刚才列的公司;它们毫无例外地在中国有大的制造基地。即使是在中国电动工具产业,中国公司数量众多,但事实上真正得益的人,最主要的还是全球化的公司,未必是中国公司;真正基于价值链,在价值创造方面得益的,依然是全球公司成为更大的受惠者。

5.jpg

  这张图(图-15)是我们这个行业过去差不多二十年的需求市场发展状态。大家可以看到,二十年前我们通常把市场三分化,就是美国或者北美、欧洲,然后就是世界其他地方。当然,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里,中国红色的这条线起来了,但即使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这张图都预计到了未来的两三年,中国在全球市场位置上只占据了15%左右的份额,我们的排名是在北美、欧洲后面的,这是一个状态。关于这张图,我特别要说的,尤其是从去年贸易战以后,很多人呼吁,美国已经不行了,我们可以去其他的市场。在我看来,当然各个行业的情况不一样,市场的需求依然是在改变不了的状态;我们不是说可以把美国市场放弃掉、去其他市场寻找自己的机会。因为事实上这个市场需求是在那儿的,你不生产其他人会补上。所以,美国的需求,我们一定不能放弃这个市场,这是作为产业发展或者中国的企业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当然,我们这个行业有另外一个数据,可以对比一下,就是复合年均增长率其实跟全球的GDP增速差不多靠近,通常都是高于或低于1到2个百分点,所以过去的20年,我们这个行业的年均增长率就是3.8%。

6.jpg

  我以我们公司为例,来给大家看一下,这是我们公司走过的历程(图-16),我们也是代表我们这个行业的,也是从无到有的26年的历史。我们这二十年里面,复合年均增长率是16.8%。我相信这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在整个世界制造业当中的领先地位,但我不能否认我之前说的,在整个过程当中,欧美日企业在过去二十年,依然占有了非常大的地位。我们这个公司已经是成长为行业里中国企业的代表,中国依然有上千家小企业,在做中低端的产业。

  我们自己的状况也完全符合了前面说的,我本人是自己创业,我把它分成几个阶段。一个是从头到尾学习商业的能力,事后慢慢摸索出来的。真正开始有了一些基础之后,才达到了一些核心能力。当然,过去的15年是我们进一步顺应着这个潮流,全球化、品牌化、专业化,才能成为专业化的公司。我们很早就在美国市场有尝试,事实上差不多就是在“入世”的前后,1999年的时候,第一次出国,我们开始了美国市场的探索。过去几年,我们有机会在美国创立自己的品牌,同时也创造一些可能的机会。在二十年前,这个行业的并购已经很多了,但是当时我们没有参与的能力。经过很多年的谋划跟踪,我们第一个并购是从5年前开始的,3年前我们又从博世公司的手中并购了SKIL。应该说,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走了我们自己的路径。

  回到今天说的背景——贸易战。贸易战在过去这一年给很多公司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首先,我刚才说的我自己本人所经历的,市场竞争就是市场竞争,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则,按照市场竞争所有的条例,我们遵循这个原则进行市场定位。但是,过去这一两年,政治化的因素给所有人带来了不确定性。

  第二点,贸易战的过程中,给所有相关的企业带来很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公司还有点不一样,我们公司现在已经以自己的品牌为主了。大家知道贸易战的过程是加税,绝大部分中国的出口企业,税不是直接加到你的头上的,是加到进口商头上的。加税了以后,进口商会跟你讨价还价,一旦有了讨价还价的过程,就是间接的加税。我们自己已经实现了转型升级,已经变成品牌公司了,品牌占了我们60%以上的份额。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在美国的公司要先进口,所以加关税我们自己也付关税,事实上到今年为止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挑战。但是,同时给美国公司带来的挑战更大。大家现在看到一些中国媒体的报道,虽然有片面性,但事实上美国公司做了很多的约束。就贸易战的影响而言,所有从商的人都是一体的,增加了很多麻烦和不确定性。他们美国公司自己受到的影响,一点不比我们低。

  我们公司自己从去年开始到今年,5亿美金的出口市场规模,从第一年的500亿美元加税,到2500亿美元加税,在一个多星期前,我们受影响差不多一个多亿美金。前后对我们增加的关税成本是3000万美金,经过几轮的消化,已经消化完了。6月底,中美两国领导人在日本握手的时候,我们猜今年的苦日子可能过去了,但实际上又来了。9月初开始的这一轮(指9月1日开始,美方对中国112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15%关税——编者注),我们预计到年底还会给我们带来1000万美金以上的损失。

  第三点是什么呢?关税,在坊间有很多说法,以我们自身的经历来看,关税事实上是影响涵盖供应链,包括我们、进口商、连锁店、消费者都在承担关税。具体的状况,各个企业、各个行业有所不一样。但是,我们确实看到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是,进口商也会逼着你,要求你自己怎么去应对。大家知道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在我们隔壁的邻居越南,所有的数据都表明,来自中国的外资霎时间增长了几倍,买土地几乎是坐地起价。当然,我们公司也不得不去做这样的储备,但这不是市场的行为,这是一个局部的政治化造成的行为。做市场的人,最关键地,做一个制造型企业,是只做一年计划吗?三年计

  划都不够;做一个制造基地,至少得十年以上的计划。所以,在局部的状况,虽然特朗普很高兴——只要供应链从中国移开了,他就很高兴——但是,贸易战究竟能打多久,对企业带来这样的不确定因素是巨大的。

  我们公司今年到目前为止,对美贸易还增长了30%,这个数据可能跟这两天听到的数据不太一样,有一个报道贸易额整体是下降的。事实上我们到目前为止是增加了30%多;过去这几天新增加的关税确实带来了很多挑战。很多人问为什么我们公司会这样增长,今天时间有限,我只能说一点。我们公司做的产品、做的东西是不可以轻易被代替的,额外加税带来的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只要你不可以被代替,你就会有更好的定力。当然,这次巨大的变动,给所有的企业都带来了额外的因素,我们未来是不是仅仅考虑市场竞争的因素呢?这是对我们所有企业的挑战。

  关于贸易战的这个背景和不断加深的博弈,大家知道这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在1980年代,日本几乎要完全占据美国市场的时候,也有过《广场协议》,造成了三年之内日元升值50%——采取的方式不太一样——有人说日本后来经济的停滞可能和这个有关,我看未必,也有日本自身的原因,但《广场协议》确实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大前研一是很著名的一位学者,对美日贸易摩擦做了一个分析。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参考。对他们日本人而言,他们是站在屋檐下,所以在谈判上,他们肯定是输给美国人的,怎么也谈不过美国人的。但是,他的另外两个观点,我觉得非常值得参考,就是说,其一,即使美国政府达成目的了,这样的行动对美国的产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其实对他们的产业不会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而且,其二,恰恰相反,假如是从受美国欺负的国家的产业角度来看,如果能挺过这一关,更能够形成自己的能力,能变得愈发强大。

  华为是另一个例子,应该说华为的未来也有很多人提到了,但我觉得现在对中国的企业家而言,任正非毫无疑问成为中国企业家的精神领袖。他现在遭遇的东西,事实上对很多中国的企业家而言是很奢侈的挑战。做一个产业,他做到这样一个地位,已经让一个国家机器来跟他竞争,我觉得这应该

  是另外一个状况。当然,对我们各个企业而言,我们涉足的产业基础不太一样,没有那么多的公司做的产品要涉及安全、信息角度的问题。我们公司所在的是一个相对一般的行业。

7.jpg

  我展示的这张图(图-17),就像朱老师说的,总理去年11月底到南京,去了我们公司。总理一般很少考察小产业,而这次考察了我们这个小产业。我透露一下,在总理来参观考察的时候,有一个惯例,通常会问企业有什么要求。当时我跟他有一个对话。总理上车之前问,你有什么要求,政府可以帮你解决的。去年的背景不太一样,今天上午也有人谈这个话题,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影响中国企业家的信念,就是消灭私有制的说法。当时我跟总理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国家坚持改革开放,我们企业家对任何事都能用竞争的方式去应对。李总理就大声说,我们会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大家知道,在2017年达沃斯会议的时候,特朗普总统虽然上台了,但是没有参加,我们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做了演讲,宣示了中国在引领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从企业本身,我们知道还有很多问题,前面的学者也有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很多精神,实际执行过程当中有很多被异化了,但只要我们国家战略上保持开放的方向,我们还是相信能够迎来很好的前景。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华为是另外一个例子,刚才华为的前同事也说了,华为做得太好了。昨天也有一个老师在说合规性,我在这个过程中也看到了,中国的企业群,在世界上很壮大,但现在很多做企业的太多短视,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走边缘道路。从企业而言,我们不能想占尽便宜,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尊重规则。从国家领导人来说,我们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规则,我们要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则,同时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我觉得贸易战持续多长时间,我们得面对它,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是要趋向于为世界带来美好的东西。最终作为企业而言,在世界市场是企业的竞争,作为一个企业人,我们需要遵守如何去创造价值,如何长期艰苦地去建立自己的声誉,这样才能更持久。谢谢!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潘龙泉:新形势下的中国对美出口企业——挑战与应对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