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周志兴:为雪上加霜的中美关系添把火,需要更多人为挽救两国关系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外交字号:

周志兴:为雪上加霜的中美关系添把火,需要更多人为挽救两国关系努力

周志兴:为雪上加霜的中美关系添把火,需要更多人为挽救两国关系努力
2020-06-12 10:25:21
来源:周论 作者: 周志兴
关键词: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点击: 我要评论
当我们听到各种声音时,一定要分辨哪一种声音更理性,更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用我们自己的这一点火星去化雪除霜谈何容易,需要的,就是更多的这样一些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明白人、热心人。

  最近一个月,连着举办了两场中美学者关于中美关系的云上研讨会。两次活动加起来有三十几位双方学者参加,其中大部分是知名学者,就我了解的情况而言,美方的许多学者的意见是可以影响白宫和国会山的。当然中国的学者也不是等闲之辈,只是中美两国的决策机制不同,中方学者在高层的影响力稍逊一些。

微信图片_20200612102815.jpg

  有人就评论说,你们组织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领导层听得进去吗?

  其实,要是想一言九鼎,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十句话也不见得能被接受一句。但是,说了总比不说好,起码能让领导层知道学者的关切,起码能让美国学者全面了解中国学者的想法。

  起码,在雪上加霜的中美关系上添上一把火。

  火多了,霜就化了。

  说雪上加霜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中美关系从1979年两国建交开始,有差不多20多年的“蜜月期”,这个时期我们从美国得到了包括资金、技术和加入世界组织的各项支持。在很多美国学者看来,对中国的警惕是2008年奥运会开始的。北京奥运会使得不少西方人心生警惕,起码心里不够舒服。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的宣示国力和美国新总统上台,这种警惕和不舒服在两国关系上开始下雪,而且雪越下越大。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就是雪上加霜。

  加的霜不是这一点。在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双边交流上的管控、高科技上的隔断,而随着新冠疫情的肆虐、中美之间的人员往来也减少到了可怜的地步。

  昨晚的讨论会上,有学者说,中美关系有点像自由落体,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不知道会落在哪里。

  正因为此,中美双方都有一批学者非常担忧,他们愿意坦诚沟通来互相了解,争取能够影响各自的领导层。

  其实,中美关系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如果静下心来想,无外乎是目的和方法问题。这也是两次研讨会上大家说的最多的问题。

  目的是什么?美国是为了扼制中国的发展吗?中国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美国学者是否认的,他们最多说到管控。美国学者问,中国现在对世界格局有什么不满意的?希望达到什么目的?这个问题争论很大。中国学者认为,中国在融入世界大格局后,得到了很多好处,没什么不满意的啊?而且中国承认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无意去挑战这个地位。

  这就怪了,双方没有你死我活的矛盾,为什么摆出你死我活的架势呢?

  再就是所谓“脱钩”问题,政治脱钩,经济脱钩,真的能脱吗?脱钩对谁有好处?讨论的结果当然有各种不同意见,但是,很主要的观点是,完全脱钩是不现实的,起码经济上不可能。但是,在当今世界上,政治和经济分得开吗?而且,脱钩对中国自然是很不利,对美国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利坚也许没有这个成语,但是,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事实上,美国学者也谈到了这个观点。

  很多做法可以列入方法的范畴,但是,在实施这些方法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把方法当成了目的。比如,就美方而言,为了管控先进技术向中国输出,就要把数千名学理工科的学生赶出境,全然不顾科技发展的未来和一代年轻人的未来。而中国的某些外交官和某些媒体,摆出了“战狼”的姿态,似乎言辞和表达手段也成为了目的。

  其实中国的目的很清楚,要争取发展的空间,也许在表达上有些失误,会给人以误解,但是,中国毕竟是新兴大国,尽管有些人言必称我们大国,但是如何做一个大国,是缺少经验的,还需要学习。

  当然,美国人提出很多他们不理解的问题,例如中国的人权问题,法律特别是国际法的执行问题等等,这是他们憋在心里的话题,说出来对他们对我们都好,而且,美国学者是抱着建设性的态度来说的。话说回来,就算是批评和不满,我们也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最近这场研讨会给了我很多启示。

  六月十号晚上九点,正是美国东部时间上午九点,我和一位美国学者朋友共同主持了第二场云上中美论坛,题目是“疫情下的中美关系新变局”,这是由我们美中新视角基金会和钝角网共同组织的。中方七位美方五位共十二位学者分三个专题,即政治动态、经济脱钩与权力制衡、中美关系未来愿景,进行了讨论。因为没有征得参加人的同意,我就不说名字了,总之大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也大都是我的老朋友,疫情使得我们久违。

  因为美方朋友希望谈的透彻,所以不主张有听众参加,我也就不过多说内容了,但是有几点可以说,一是讨论是建设性的。其实这几位美方学者都不是“拥抱熊猫派”,我很了解他们的观点,实际上他们都是知华派,也喜欢中国,但是爱之深责之切,所以,我做好了他们将言辞激烈的准备。没想到他们虽然也有批评,更多的却是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我想,这也许是因为物极必反,作为清醒的学者,他们知道必须为挽救如同自由落体般的中美关系努力了;二是有很多精辟的观点,如中方学者对于“战狼外交”的分析,提出中美间人文交流不可以脱钩。美方学者认为,脱钩对美国也有伤害,而美中关系并非不可逆,要加强民间交流,美国大选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的变数等等。我认为,这次讨论干货满满,非常成功。

  结束后,一位中方学者留言说:工作室的简陋与质量存在严重反比。我把这句话看作对我的团队的严重表扬。我是这么回答的:“和我们纯民间机构的身份匹配。”其实,真的不看各种条件,而是看真心。就像我常常说的,虽然我不讲英语,但是我讲真话。

微信图片_20200612102829.jpg

  一位泰斗级的美国学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从事中美交流,这次活动他提前一小时到场,因为他怕设备出问题,所以让家人帮助调试设备,他开玩笑说,我从事中美交流最早,当然我今天要到的最早。会后他评论说:

  尽管偶尔会遇到一些困难和一些不确定性,但我认为我们能在各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推进在政策/学术合作方面的共识。当然,我们关于亚洲法治和美国外交政策的圆桌会议将从中受益。

  一个朋友受我邀请全程听了论坛,他给我的留言是:参加周总的活动真是享受和感动,看到逆境的希望,两国的纽带。

  我想,我们的目的达到了。起码参与的人看到了希望,同时肯定了我们的纽带作用。

  结束时,团队的小伙伴都很兴奋,因为我们做了应该做的。

  今天早晨,我把这次研讨会的情况编了一个微信,也发了微博,得到了很多评论,这里引用几条:

  一位华盛顿的学国际政治的研究生受我邀请听了研讨会,她给我留言说:

  谢谢周老师!非常感激能有这种机会旁听会议,我听了全程,还记了很多笔记,收获非常大。最大的感触是,这种对话和讨论太难得了!我听过很多讲座和会议,双方往往很难坦诚相论,而这场会议不仅谈及了很多要害问题,更能在现在的严峻局势下让美国精英智囊们保持对中国的信心,增进了解和互信,不夸张的说,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

  微博上的一位网友留言:为周教授点赞,为钝角网点赞,理性的声音太重要了,不能任由极端势力搞砸中美关系!

  话说得很好,只是错了一点,我不是教授。

  另一位网友留言:希望像周总这样的民间声音再多一点。

  还有网友说:求真务实,坦率交流,加强了解,凝聚共识。对于不同声音,认真倾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希望理性的声音能占主流,被决策者更对的听到。

  留言很多,就不再列举了。从这些留言中,我看到了民意。当然,也有些人一说起美国就咬牙切齿,但是,当我们听到各种声音时,一定要分辨哪一种声音更理性,更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

  用我们自己的这一点火星去化雪除霜谈何容易,需要的,就是更多的这样一些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明白人、热心人。

  众人拾柴,火会越来越旺的。

责任编辑:昀舒
周志兴:为雪上加霜的中美关系添把火,需要更多人为挽救两国关系努力

周志兴:为雪上加霜的中美关系添把火,需要更多人为挽救两国关系努力

2020-06-12 10:25:21
来源:周论 作者: 周志兴
当我们听到各种声音时,一定要分辨哪一种声音更理性,更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用我们自己的这一点火星去化雪除霜谈何容易,需要的,就是更多的这样一些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明白人、热心人。

  最近一个月,连着举办了两场中美学者关于中美关系的云上研讨会。两次活动加起来有三十几位双方学者参加,其中大部分是知名学者,就我了解的情况而言,美方的许多学者的意见是可以影响白宫和国会山的。当然中国的学者也不是等闲之辈,只是中美两国的决策机制不同,中方学者在高层的影响力稍逊一些。

微信图片_20200612102815.jpg

  有人就评论说,你们组织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领导层听得进去吗?

  其实,要是想一言九鼎,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十句话也不见得能被接受一句。但是,说了总比不说好,起码能让领导层知道学者的关切,起码能让美国学者全面了解中国学者的想法。

  起码,在雪上加霜的中美关系上添上一把火。

  火多了,霜就化了。

  说雪上加霜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中美关系从1979年两国建交开始,有差不多20多年的“蜜月期”,这个时期我们从美国得到了包括资金、技术和加入世界组织的各项支持。在很多美国学者看来,对中国的警惕是2008年奥运会开始的。北京奥运会使得不少西方人心生警惕,起码心里不够舒服。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的宣示国力和美国新总统上台,这种警惕和不舒服在两国关系上开始下雪,而且雪越下越大。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就是雪上加霜。

  加的霜不是这一点。在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双边交流上的管控、高科技上的隔断,而随着新冠疫情的肆虐、中美之间的人员往来也减少到了可怜的地步。

  昨晚的讨论会上,有学者说,中美关系有点像自由落体,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不知道会落在哪里。

  正因为此,中美双方都有一批学者非常担忧,他们愿意坦诚沟通来互相了解,争取能够影响各自的领导层。

  其实,中美关系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如果静下心来想,无外乎是目的和方法问题。这也是两次研讨会上大家说的最多的问题。

  目的是什么?美国是为了扼制中国的发展吗?中国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美国学者是否认的,他们最多说到管控。美国学者问,中国现在对世界格局有什么不满意的?希望达到什么目的?这个问题争论很大。中国学者认为,中国在融入世界大格局后,得到了很多好处,没什么不满意的啊?而且中国承认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无意去挑战这个地位。

  这就怪了,双方没有你死我活的矛盾,为什么摆出你死我活的架势呢?

  再就是所谓“脱钩”问题,政治脱钩,经济脱钩,真的能脱吗?脱钩对谁有好处?讨论的结果当然有各种不同意见,但是,很主要的观点是,完全脱钩是不现实的,起码经济上不可能。但是,在当今世界上,政治和经济分得开吗?而且,脱钩对中国自然是很不利,对美国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利坚也许没有这个成语,但是,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事实上,美国学者也谈到了这个观点。

  很多做法可以列入方法的范畴,但是,在实施这些方法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把方法当成了目的。比如,就美方而言,为了管控先进技术向中国输出,就要把数千名学理工科的学生赶出境,全然不顾科技发展的未来和一代年轻人的未来。而中国的某些外交官和某些媒体,摆出了“战狼”的姿态,似乎言辞和表达手段也成为了目的。

  其实中国的目的很清楚,要争取发展的空间,也许在表达上有些失误,会给人以误解,但是,中国毕竟是新兴大国,尽管有些人言必称我们大国,但是如何做一个大国,是缺少经验的,还需要学习。

  当然,美国人提出很多他们不理解的问题,例如中国的人权问题,法律特别是国际法的执行问题等等,这是他们憋在心里的话题,说出来对他们对我们都好,而且,美国学者是抱着建设性的态度来说的。话说回来,就算是批评和不满,我们也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最近这场研讨会给了我很多启示。

  六月十号晚上九点,正是美国东部时间上午九点,我和一位美国学者朋友共同主持了第二场云上中美论坛,题目是“疫情下的中美关系新变局”,这是由我们美中新视角基金会和钝角网共同组织的。中方七位美方五位共十二位学者分三个专题,即政治动态、经济脱钩与权力制衡、中美关系未来愿景,进行了讨论。因为没有征得参加人的同意,我就不说名字了,总之大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也大都是我的老朋友,疫情使得我们久违。

  因为美方朋友希望谈的透彻,所以不主张有听众参加,我也就不过多说内容了,但是有几点可以说,一是讨论是建设性的。其实这几位美方学者都不是“拥抱熊猫派”,我很了解他们的观点,实际上他们都是知华派,也喜欢中国,但是爱之深责之切,所以,我做好了他们将言辞激烈的准备。没想到他们虽然也有批评,更多的却是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我想,这也许是因为物极必反,作为清醒的学者,他们知道必须为挽救如同自由落体般的中美关系努力了;二是有很多精辟的观点,如中方学者对于“战狼外交”的分析,提出中美间人文交流不可以脱钩。美方学者认为,脱钩对美国也有伤害,而美中关系并非不可逆,要加强民间交流,美国大选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的变数等等。我认为,这次讨论干货满满,非常成功。

  结束后,一位中方学者留言说:工作室的简陋与质量存在严重反比。我把这句话看作对我的团队的严重表扬。我是这么回答的:“和我们纯民间机构的身份匹配。”其实,真的不看各种条件,而是看真心。就像我常常说的,虽然我不讲英语,但是我讲真话。

微信图片_20200612102829.jpg

  一位泰斗级的美国学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从事中美交流,这次活动他提前一小时到场,因为他怕设备出问题,所以让家人帮助调试设备,他开玩笑说,我从事中美交流最早,当然我今天要到的最早。会后他评论说:

  尽管偶尔会遇到一些困难和一些不确定性,但我认为我们能在各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推进在政策/学术合作方面的共识。当然,我们关于亚洲法治和美国外交政策的圆桌会议将从中受益。

  一个朋友受我邀请全程听了论坛,他给我的留言是:参加周总的活动真是享受和感动,看到逆境的希望,两国的纽带。

  我想,我们的目的达到了。起码参与的人看到了希望,同时肯定了我们的纽带作用。

  结束时,团队的小伙伴都很兴奋,因为我们做了应该做的。

  今天早晨,我把这次研讨会的情况编了一个微信,也发了微博,得到了很多评论,这里引用几条:

  一位华盛顿的学国际政治的研究生受我邀请听了研讨会,她给我留言说:

  谢谢周老师!非常感激能有这种机会旁听会议,我听了全程,还记了很多笔记,收获非常大。最大的感触是,这种对话和讨论太难得了!我听过很多讲座和会议,双方往往很难坦诚相论,而这场会议不仅谈及了很多要害问题,更能在现在的严峻局势下让美国精英智囊们保持对中国的信心,增进了解和互信,不夸张的说,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

  微博上的一位网友留言:为周教授点赞,为钝角网点赞,理性的声音太重要了,不能任由极端势力搞砸中美关系!

  话说得很好,只是错了一点,我不是教授。

  另一位网友留言:希望像周总这样的民间声音再多一点。

  还有网友说:求真务实,坦率交流,加强了解,凝聚共识。对于不同声音,认真倾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希望理性的声音能占主流,被决策者更对的听到。

  留言很多,就不再列举了。从这些留言中,我看到了民意。当然,也有些人一说起美国就咬牙切齿,但是,当我们听到各种声音时,一定要分辨哪一种声音更理性,更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

  用我们自己的这一点火星去化雪除霜谈何容易,需要的,就是更多的这样一些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明白人、热心人。

  众人拾柴,火会越来越旺的。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周志兴:为雪上加霜的中美关系添把火,需要更多人为挽救两国关系努力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