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倪乐雄:印度对中国的“强硬底气”从何而来?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字号:

倪乐雄:印度对中国的“强硬底气”从何而来?

倪乐雄:印度对中国的“强硬底气”从何而来?
2021-02-19 17:16:34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倪乐雄
关键词:中印关系 点击: 我要评论
如果说边境领土是中国身上的“肉”,印度洋海上通道就是中国经济外部循环的呼吸道和输血管。不把中印海上军事对抗考虑进来的作战方案是不完善的。中印一旦开战,谁能压制对方的海军并能控制印度洋海上交通线?这是中印双方在常规战争范围内必须考虑的关键。

  导读:据《国防时空》2月19日消息,在2020年6月的班公湖边境冲突中共有4位中国解放军牺牲。此前中印双方已公布,两军已开始在边境摩擦点撤兵。长达九个月的中印边境对峙,关系似乎有望回暖。

微信图片_20210219171817.jpg

  从2017年6月中印边境发生“洞朗”事件,到去年6月拉达克地区流血冲突,期间中印边境一系列摩擦,起因于双方都想改善、健全边境地区的军事后勤交通运输条件。这是中印冲突的一个基本事实,可以作为分析中印外交、军事战略关系的起点。

  在边境地区修建公路、开凿隧道,为的是战时能迅速向边境投送军力,也就表明双方尽管有和平的愿望,但却为将来不可预测的战争做着准备;战备行动越是频繁,也就越能表明两国间充满不信任和警惕。

  印度军事冲动的来源

  印度的军事冲动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持久不息,源于1962年那场战争的惨败的复仇情结;二是印度从中心城市地带向边境兵力调动上,比中国有距离短的优势;三是在国际上能够获得西方发达国家,基于民主价值观基础的外交和军事援助;四是中国社会改革进入关键期,内部许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似乎无暇他顾;五是印度虽处于中国和巴基斯坦两翼夹击中,但和美日同盟遥相呼应,在更大范围位于两翼夹击中国的有利战位。

  此外,印度内部疫情压力导致莫迪政府须通过对外军事冲突,得到部分释放;而美国自从疫情暴发以来,在台海、南海对中国持续施加军事压力,让手握利刃站在中国后面的印度更加有恃无恐,造成中国相对低调而印度咄咄逼人的气焰。

  印度军事上的“外部取势”

  印度虽持不结盟外交政策,不与他国缔结纯粹的军事同盟条约,但并不妨碍其追求实质性的军事合作,以获得他国军事支持又不对他国承担作战的义务。印度也是核武国家,为弥补其常规武器的不足,与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结成越来越紧密的军事合作。印度同中国对抗,可以说一半是靠自身的实力,一半是“借势”,即同中国潜在的对手随时联手的姿态,通俗说法就是“狐假虎威”。

  除了俄罗斯是主要武器提供者外,印度今后的主要军事合作对象,有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倾斜的趋势。早在2005年5月2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印度国防部长穆克杰,在华盛顿签署了《印美未来10年防务关系》新框架协议,包括联合生产武器及在导弹防御方面开展合作。该框架协议包括印美两国在防务领域的“技术转让、合作”研究发展及共同制造防务武器”。

  2009年7月2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印度外长克里希纳签署了国防、太空和科技合作三项协议,印度可获得美国国防技术和设备,并保证不会把美国所提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设备转给第三国。2016年8月29日《印度教徒报》报道:印度国防部长帕里卡尔访美期间,签署了共享彼此军事基地的《后勤交换协议备忘录》。

  两国还就各自军事基地内的通信保障及基础物流转运合作达成协议。这被认为是两项更具实际操作意义的合作,双方议题还涉及防务技术及贸易合作,包括喷气机技术及无人机出口。

  2018年9月上旬路透社报道: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和国务卿蓬佩奥,与印度外交部长苏什玛·斯瓦拉杰和国防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会晤之后,两国签署了《通讯兼容和安全协议》。2020年10月27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国防部长埃斯珀访问印度进行“2+2”对话,即将签署《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该协议将允许印度获取卫星数据,以提高导弹和无人机的打击精度。

  近几年美印军事合作节奏加快,可能考虑到俄罗斯同时向自己和中国提供同类型战机和S400先进导弹,而美国的军事科技和装备更胜俄罗斯一筹,所以,为将来作战时压制中国军队中的俄制装备,印度未来军事合作向美国倾斜当在意料之中。

  尤其是双方所签署的《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一旦中印交战,美军军事卫星监测系统实际上已参战,美国负责捕捉、瞄准目标,印度只须扣动扳机,美印虽无军事同盟之名,却有协同作战之实。

  此外,中美台海、南海军事对抗升级、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澳关系、中英关系、中欧关系的变数、中国和南海声索国之争,都已成为印度可以利用的“外势”。2020年9月9日,印日签订《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日本海上自卫队可以使用印度位于安达曼群岛的军事基地,而印度海军也可进入位于吉布提的日本后勤保障基地。

  中澳关系紧张之际,印度抓住时机,在6月4日与澳签订了《后勤相互支援协定》。之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于7月初表示:未来10年增强军费2700亿澳元(约2767亿新元),追随美国介入南海干预。印度也拉拢越南,三年前越南宣布购买了印度的“布拉莫斯”反舰导弹。

  2019年11月26日,越南总参谋长潘文江与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会面,并出席越南国防战略研究院与印度陆军战争研究中心、越南军事技术学院与印度国防技术学院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2020年11月3日到6日,印度牵头的日美澳印在孟加拉湾举行声势浩大的“马拉巴尔”联合海上军演。这是最近一次利用“外势”对中国“海上生命线”的军事威胁,将未来极端情况下的军事对抗格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

  中印边境冲突的诉求研判

  从正常理性和常识出发,中国在南海、东海、台海正在承受美国军事压力的情况下,不会在中印边境主动出击,开辟第二战场。所以,处于两面夹击中国之一翼的印度因其战位优势,一定会在边境低层次冲突中有恃无恐;去年9月7日印度45年来首次开枪警告,显得底气十足。

  种种迹象表明,这次印度似乎铁了心,要利用中国目前的内忧外患、特别是利用中美贸易战和美国大选以来,美国施加给中国东南沿海国防正面的压力,非得在边境争议地区“小赚一笔”,蚕食班公湖南岸几个山头。

  印度国内一片开战的叫嚣,公开炫耀的情况有:莫迪授予前线军队开火的权力;从去年9月7日到10月5日已经进行了四次不同类型的新型导弹武器试射:从法国购进的“阵风”战斗机部署到位。印度空军参谋长巴达乌里亚10月5日声称:印度已经做好了空袭中国的准备。

  印度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去年10月6日也声称:“如果国大党执政,印度安全部队会在15分钟内,将中国从边境击退100公里。”印度的30万军队已经部署完毕,大量越冬物资源源不断囤积前线,总之,向中国发出前所未有的战争威胁。印度的目的在于:在不进行核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前提下,迫使中国做出让步,以满足自己的谈判诉求。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做出了让步,此例一开,印度就会得寸进尺,中国可以低调但绝无实质性让步。于是僵持就会延续下去,形成两个局面:一方面印度又同美日澳形成对中国的两面夹击;另一方面,中国与巴基斯坦又构成对印度的两面夹击,可谓局中有局、戏中有戏。

  通常人们认为,中印两国都面临严峻的冠病疫情和由此所引发的社会诸方面的压力,而通过对外战争是转移国内矛盾一条不错的途径。但是中印两国都是核武国家,常规战争尚未开打,思路一下就窜到核战争领域;而擦枪走火又极易触发常规战争。所以出现边境冲突中两国军人以棍棒石块群殴现象。这是核武器逼出来的军事冲突奇观。

  以此可以得出三个结论:一、两国极力在避免武装冲突,包括擦枪走火;二、两国非常理性地对待冲突。三、谁也不肯让步。因此,中印边境矛盾现状将会长期处于难以打破的僵局。

  中印军事形势展望

  对中国来说,原来在闭关锁国状态下,对印作战只须陆地边境一面对敌;而今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已经成为拥有“海上生命线”的海洋国家,除了保障陆地边境安全外,更重要的作战方向已经转为保障印度洋“海上生命线”的安全。

  如果说边境领土是中国身上的“肉”,印度洋海上通道就是中国经济外部循环的呼吸道和输血管。不把中印海上军事对抗考虑进来的作战方案是不完善的。中印一旦开战,谁能压制对方的海军并能控制印度洋海上交通线?这是中印双方在常规战争范围内必须考虑的关键。

  去年12月16日,印度试射了两颗可搭载核弹头的“大地-2”短程导弹,并且扬言“中国发抖了”。其实短程战术核武器对双方的威胁是同等的,不会只是一方发抖。撇开夸张的虚声恫吓不论,中印冲突还涉及更为复杂的核武问题。

  中印都是核武国家,核武国家之间军事对抗时,都会考虑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不使用核武器时的最大利益让步空间,二是所能接受的常规战争失败的界限。许多核武国家在这两个问题上是模糊不清的,核武器导致无法确定的战前预判,以及胜利的无把握和毁灭的明确性,使得核武国家之间不敢轻启常规战争。

  中美至今在台海、南海的克制,与中印在边境冲突的克制,根本上受制于此。核武器锁住了核武国家之间常规战争之手,把许多冲突逼上了谈判桌,即使从常规战争角度看,某一方占有显著的优势亦无可奈何,核武国家可用“确保相互摧毁”,废掉对方常规战的优势,这是核武国家军事对峙的常态,同样也会反映在中印军事对峙中,所以,印度目前种种拉帮结派的“借势”之举,和自以为是的种种“优势”,或许只有心理战的意义。中印会否打破这种常态?像印巴冲突那样,在手持核武器情况下,进行十分有限的常规层次的军事冲突?这些都有待将来验证。

  从常规战争态势看,中国处于极其不利的美印前后夹击的军事态势,除了用核威慑抵消这种不利态势,使之成为一定程度上的“花架子”外,中国面对周边在大战略上,处于常规战争的“内线作战”位置,也自有其“内线作战的种种优势”。

  原文标题《中印军事冲突的现状和未来》,作者系中国军事学者、上海政法学院政治学教授

责任编辑:昀舒
倪乐雄:印度对中国的“强硬底气”从何而来?

倪乐雄:印度对中国的“强硬底气”从何而来?

2021-02-19 17:16:34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倪乐雄
如果说边境领土是中国身上的“肉”,印度洋海上通道就是中国经济外部循环的呼吸道和输血管。不把中印海上军事对抗考虑进来的作战方案是不完善的。中印一旦开战,谁能压制对方的海军并能控制印度洋海上交通线?这是中印双方在常规战争范围内必须考虑的关键。

  导读:据《国防时空》2月19日消息,在2020年6月的班公湖边境冲突中共有4位中国解放军牺牲。此前中印双方已公布,两军已开始在边境摩擦点撤兵。长达九个月的中印边境对峙,关系似乎有望回暖。

微信图片_20210219171817.jpg

  从2017年6月中印边境发生“洞朗”事件,到去年6月拉达克地区流血冲突,期间中印边境一系列摩擦,起因于双方都想改善、健全边境地区的军事后勤交通运输条件。这是中印冲突的一个基本事实,可以作为分析中印外交、军事战略关系的起点。

  在边境地区修建公路、开凿隧道,为的是战时能迅速向边境投送军力,也就表明双方尽管有和平的愿望,但却为将来不可预测的战争做着准备;战备行动越是频繁,也就越能表明两国间充满不信任和警惕。

  印度军事冲动的来源

  印度的军事冲动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持久不息,源于1962年那场战争的惨败的复仇情结;二是印度从中心城市地带向边境兵力调动上,比中国有距离短的优势;三是在国际上能够获得西方发达国家,基于民主价值观基础的外交和军事援助;四是中国社会改革进入关键期,内部许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似乎无暇他顾;五是印度虽处于中国和巴基斯坦两翼夹击中,但和美日同盟遥相呼应,在更大范围位于两翼夹击中国的有利战位。

  此外,印度内部疫情压力导致莫迪政府须通过对外军事冲突,得到部分释放;而美国自从疫情暴发以来,在台海、南海对中国持续施加军事压力,让手握利刃站在中国后面的印度更加有恃无恐,造成中国相对低调而印度咄咄逼人的气焰。

  印度军事上的“外部取势”

  印度虽持不结盟外交政策,不与他国缔结纯粹的军事同盟条约,但并不妨碍其追求实质性的军事合作,以获得他国军事支持又不对他国承担作战的义务。印度也是核武国家,为弥补其常规武器的不足,与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结成越来越紧密的军事合作。印度同中国对抗,可以说一半是靠自身的实力,一半是“借势”,即同中国潜在的对手随时联手的姿态,通俗说法就是“狐假虎威”。

  除了俄罗斯是主要武器提供者外,印度今后的主要军事合作对象,有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倾斜的趋势。早在2005年5月2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印度国防部长穆克杰,在华盛顿签署了《印美未来10年防务关系》新框架协议,包括联合生产武器及在导弹防御方面开展合作。该框架协议包括印美两国在防务领域的“技术转让、合作”研究发展及共同制造防务武器”。

  2009年7月2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印度外长克里希纳签署了国防、太空和科技合作三项协议,印度可获得美国国防技术和设备,并保证不会把美国所提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设备转给第三国。2016年8月29日《印度教徒报》报道:印度国防部长帕里卡尔访美期间,签署了共享彼此军事基地的《后勤交换协议备忘录》。

  两国还就各自军事基地内的通信保障及基础物流转运合作达成协议。这被认为是两项更具实际操作意义的合作,双方议题还涉及防务技术及贸易合作,包括喷气机技术及无人机出口。

  2018年9月上旬路透社报道: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和国务卿蓬佩奥,与印度外交部长苏什玛·斯瓦拉杰和国防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会晤之后,两国签署了《通讯兼容和安全协议》。2020年10月27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国防部长埃斯珀访问印度进行“2+2”对话,即将签署《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该协议将允许印度获取卫星数据,以提高导弹和无人机的打击精度。

  近几年美印军事合作节奏加快,可能考虑到俄罗斯同时向自己和中国提供同类型战机和S400先进导弹,而美国的军事科技和装备更胜俄罗斯一筹,所以,为将来作战时压制中国军队中的俄制装备,印度未来军事合作向美国倾斜当在意料之中。

  尤其是双方所签署的《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一旦中印交战,美军军事卫星监测系统实际上已参战,美国负责捕捉、瞄准目标,印度只须扣动扳机,美印虽无军事同盟之名,却有协同作战之实。

  此外,中美台海、南海军事对抗升级、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澳关系、中英关系、中欧关系的变数、中国和南海声索国之争,都已成为印度可以利用的“外势”。2020年9月9日,印日签订《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日本海上自卫队可以使用印度位于安达曼群岛的军事基地,而印度海军也可进入位于吉布提的日本后勤保障基地。

  中澳关系紧张之际,印度抓住时机,在6月4日与澳签订了《后勤相互支援协定》。之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于7月初表示:未来10年增强军费2700亿澳元(约2767亿新元),追随美国介入南海干预。印度也拉拢越南,三年前越南宣布购买了印度的“布拉莫斯”反舰导弹。

  2019年11月26日,越南总参谋长潘文江与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会面,并出席越南国防战略研究院与印度陆军战争研究中心、越南军事技术学院与印度国防技术学院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2020年11月3日到6日,印度牵头的日美澳印在孟加拉湾举行声势浩大的“马拉巴尔”联合海上军演。这是最近一次利用“外势”对中国“海上生命线”的军事威胁,将未来极端情况下的军事对抗格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

  中印边境冲突的诉求研判

  从正常理性和常识出发,中国在南海、东海、台海正在承受美国军事压力的情况下,不会在中印边境主动出击,开辟第二战场。所以,处于两面夹击中国之一翼的印度因其战位优势,一定会在边境低层次冲突中有恃无恐;去年9月7日印度45年来首次开枪警告,显得底气十足。

  种种迹象表明,这次印度似乎铁了心,要利用中国目前的内忧外患、特别是利用中美贸易战和美国大选以来,美国施加给中国东南沿海国防正面的压力,非得在边境争议地区“小赚一笔”,蚕食班公湖南岸几个山头。

  印度国内一片开战的叫嚣,公开炫耀的情况有:莫迪授予前线军队开火的权力;从去年9月7日到10月5日已经进行了四次不同类型的新型导弹武器试射:从法国购进的“阵风”战斗机部署到位。印度空军参谋长巴达乌里亚10月5日声称:印度已经做好了空袭中国的准备。

  印度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去年10月6日也声称:“如果国大党执政,印度安全部队会在15分钟内,将中国从边境击退100公里。”印度的30万军队已经部署完毕,大量越冬物资源源不断囤积前线,总之,向中国发出前所未有的战争威胁。印度的目的在于:在不进行核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前提下,迫使中国做出让步,以满足自己的谈判诉求。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做出了让步,此例一开,印度就会得寸进尺,中国可以低调但绝无实质性让步。于是僵持就会延续下去,形成两个局面:一方面印度又同美日澳形成对中国的两面夹击;另一方面,中国与巴基斯坦又构成对印度的两面夹击,可谓局中有局、戏中有戏。

  通常人们认为,中印两国都面临严峻的冠病疫情和由此所引发的社会诸方面的压力,而通过对外战争是转移国内矛盾一条不错的途径。但是中印两国都是核武国家,常规战争尚未开打,思路一下就窜到核战争领域;而擦枪走火又极易触发常规战争。所以出现边境冲突中两国军人以棍棒石块群殴现象。这是核武器逼出来的军事冲突奇观。

  以此可以得出三个结论:一、两国极力在避免武装冲突,包括擦枪走火;二、两国非常理性地对待冲突。三、谁也不肯让步。因此,中印边境矛盾现状将会长期处于难以打破的僵局。

  中印军事形势展望

  对中国来说,原来在闭关锁国状态下,对印作战只须陆地边境一面对敌;而今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已经成为拥有“海上生命线”的海洋国家,除了保障陆地边境安全外,更重要的作战方向已经转为保障印度洋“海上生命线”的安全。

  如果说边境领土是中国身上的“肉”,印度洋海上通道就是中国经济外部循环的呼吸道和输血管。不把中印海上军事对抗考虑进来的作战方案是不完善的。中印一旦开战,谁能压制对方的海军并能控制印度洋海上交通线?这是中印双方在常规战争范围内必须考虑的关键。

  去年12月16日,印度试射了两颗可搭载核弹头的“大地-2”短程导弹,并且扬言“中国发抖了”。其实短程战术核武器对双方的威胁是同等的,不会只是一方发抖。撇开夸张的虚声恫吓不论,中印冲突还涉及更为复杂的核武问题。

  中印都是核武国家,核武国家之间军事对抗时,都会考虑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不使用核武器时的最大利益让步空间,二是所能接受的常规战争失败的界限。许多核武国家在这两个问题上是模糊不清的,核武器导致无法确定的战前预判,以及胜利的无把握和毁灭的明确性,使得核武国家之间不敢轻启常规战争。

  中美至今在台海、南海的克制,与中印在边境冲突的克制,根本上受制于此。核武器锁住了核武国家之间常规战争之手,把许多冲突逼上了谈判桌,即使从常规战争角度看,某一方占有显著的优势亦无可奈何,核武国家可用“确保相互摧毁”,废掉对方常规战的优势,这是核武国家军事对峙的常态,同样也会反映在中印军事对峙中,所以,印度目前种种拉帮结派的“借势”之举,和自以为是的种种“优势”,或许只有心理战的意义。中印会否打破这种常态?像印巴冲突那样,在手持核武器情况下,进行十分有限的常规层次的军事冲突?这些都有待将来验证。

  从常规战争态势看,中国处于极其不利的美印前后夹击的军事态势,除了用核威慑抵消这种不利态势,使之成为一定程度上的“花架子”外,中国面对周边在大战略上,处于常规战争的“内线作战”位置,也自有其“内线作战的种种优势”。

  原文标题《中印军事冲突的现状和未来》,作者系中国军事学者、上海政法学院政治学教授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倪乐雄:印度对中国的“强硬底气”从何而来?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