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严少华:欧盟战略自主与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国字号:

严少华:欧盟战略自主与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

严少华:欧盟战略自主与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
2021-12-08 11:20:31
来源:《复旦学报》 作者: 严少华
关键词:中国-欧盟关系 点击: 我要评论
战略自主已成为欧盟主流政策话语和长远战略目标,其内外政策意涵也正逐渐显现。以战略自主为核心诉求,欧盟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正在经历调整的过程。

  长期以来,中国学者对欧盟的定位是将欧盟视为多极化世界中重要的一极,以及制衡美国单极霸权的潜在力量。因此,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联合欧洲制约霸权国家的行为,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对欧战略的重要原则。但是随着拜登政府上台以来跨大西洋关系的升温以及欧美对华政策协调趋势的加强,中国借助欧盟制衡美国的难度也在加大,支撑中国对欧战略原则的基础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欧美关系升温的同时,欧盟追求战略自主的步伐并没有因为拜登的回归而停止。尽管拜登的当选让欧盟“松了一口气”,但并没有动摇其实现战略自主的决心,战略自主仍将是欧盟长期的战略目标。

1027766291.jpg

  学术界不乏对欧盟战略自主的相关分析,但多将其置于欧美关系语境中进行讨论。欧盟战略自主对中欧关系以及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中国对欧战略意味着什么?中国如何回应欧盟的“战略自主”诉求?国内学术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但欧盟战略自主对中欧关系以及中国对欧战略的理念与政策意涵仍然有待进一步厘清。本文尝试跳出传统的跨大西洋关系视角,从全球视角分析欧盟的战略自主。本文认为,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如何抓住欧盟战略自主的契机,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防止欧盟战略自主走向与中国对抗的方向,应该是新时代中国对欧战略的重要命题。

  一、欧盟战略自主:从跨大西洋视角到全球视角

  欧盟有关战略自主的讨论,是在其内部危机不断、跨大西洋关系紧张以及全球地缘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逐渐浮现和升温的。在一系列内外危机的刺激下,欧盟及其成员国开始重新思考欧盟的内外政策及其在世界舞台的定位。战略自主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成为指导欧盟应对危机和调整自身战略的主要原则。在过去的几年中,战略自主是欧盟政策讨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围绕战略自主的动因、政策内涵及其影响的相关讨论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视角,即跨大西洋视角和全球视角。跨大西洋视角下的战略自主主要聚焦防务政策领域和跨大西洋关系,关注的核心的问题是欧盟对美国的防务依赖以及欧盟是否应该强化自身独立的防务能力。全球视角下的战略自主则不仅聚焦防务领域和跨大西洋关系,也包括地缘经济、地缘政治、技术、卫生和气候变化等领域以及与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和多边国际组织的关系,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管理全球相互依赖,促进欧盟的利益和价值。

  欧盟对战略自主的理解正在经历从跨大西洋视角向全球视角的转变。促进这一转变的有多重因素:首先,中美战略竞争以及欧盟对中美两边的依赖让欧盟陷入两难选择,迫使欧盟转向所谓“辛纳屈主义”(Sinatra Doctrine),即以欧盟自己的视角看待世界,并以欧盟自己的方式捍卫欧洲的利益和价值,增强欧盟的战略自主;其次,新冠疫情的暴发加剧了欧盟对外部市场战略依赖的担忧,促使欧盟重新思考在全球相互依赖的背景下如何保护欧洲主权的问题;再次,多边主义是欧盟身份认同的基础,然而当前的多边国际秩序存在明显的缺陷,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挑战。

  二、全球视角下的欧盟战略自主与中欧关系

  从上文论及的全球视角看,欧盟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自主不仅取决于欧盟自身的努力和欧美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欧盟如何处理与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因此,战略自主绝不仅仅是欧美之间的事情,欧盟在追求战略自主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的调整,也将给中欧关系带来相应的机遇与挑战。厘清这些机遇和挑战,是探索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一) 欧盟战略自主与中欧关系的机遇

  从中国的视角看,欧盟战略自主对中欧关系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多边、三边和双边三个层面。

  首先,在多边层面,欧盟战略自主有利于中欧共同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由于国际地位和身份的不同,中欧传统上对多极化与多边主义的认知和立场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战略自主理念的驱动下,欧盟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多极化作为其政策语言,这是值得关注的走向,也意味着中欧在多极化理念上的差异在缩小。随着地缘政治的回归,欧盟近年来逐渐意识到世界正不可避免地往多极化和分化的方向发展,而要在多极化的世界中维护欧盟的利益就不能仅仅依赖规范的力量,而需要以实力为基础。因此,欧盟在政策取向中也不再避讳使用多极化与权力政治的语言。冯德莱恩意图打造“地缘政治欧委会”以及博雷利公开提倡使用“权力的语言”都是欧盟政策取向转变的表现。

  其次,在中美欧三边关系层面,战略自主有助于欧盟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缓解中国的战略压力。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战略自主成为欧盟弥补自身不足和应对中美竞争的主动选择。在战略自主理念的指导下,欧盟选择以“辛纳屈主义”作为应对中美竞争的“欧洲方式”。“辛纳屈主义”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继续同中国的合作以及强化欧盟的战略主权。这其中也隐含了欧盟在中美竞争中不“选边站队”,在中美之外走出“第三条道路”的愿望。2020年6月,博雷利在与时任美国国务卿蓬皮奥会面之前则明确表示,欧盟不会在中美冲突中选边站,而是会按照欧洲自己的方式行事,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同中美开展合作。

  再次,在中欧双边关系层面,欧盟战略自主有利于欧盟保持对华政策独立性,从而降低中欧关系中美国因素的影响,推进欧盟与中国的自主合作。长期以来,美国成为影响和制约中欧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结构性因素。但在欧盟追求战略自主的背景下,其对华政策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是由欧盟与美国不同的对华认知和利益决定的。尽管欧盟近年来在对华战略定位和认知上趋于强硬,欧美对华共识也有加强的趋势,但欧盟与美国对华认知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作为一个走向衰弱的霸权国,倾向于从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待中国崛起,将中国崛起视为地缘政治与安全挑战,其对华政策的主要考量是遏制中国的发展,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欧盟作为一个向“地缘政治力量”转型的“规范性力量”,并不像美国一样将中国视为生存的威胁,而是倾向于从经济、政治、文明和多边主义等多个维度看待中国,其对华政策的主要考量是维护欧盟的经济利益和价值观。

  (二) 欧盟战略自主与中欧关系的挑战

  尽管欧盟内部对战略自主理念仍然存在争议,但其政策意涵已经开始显现并逐渐清晰。在战略自主理念的驱动下,欧盟近年来在政治、经济与地缘战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这些调整虽然不一定直接针对中国,但可能给中欧关系带来诸多现实与潜在的挑战。从目前欧盟的政策讨论看,战略自主对中欧关系的挑战可能来自三个方面:欧盟对政治团结的维护、欧盟对经济主权的保护以及欧盟对地缘政治的抱负。

  首先,欧盟对政治团结的维护可能加重欧盟对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发展关系的疑虑,并影响欧盟成员国层面的对华政策。在关于战略自主的讨论中,政治自主(political autonomy)是战略自主的重要前提,而缺乏政治团结则被欧盟视为其实现战略自主的最大障碍之一。加强战略自主,意味着强化欧盟内部团结,在对华政策上采取更加一致的立场。在欧盟强化战略自主和对华统一立场的背景下,有部分中东欧成员国(立陶宛、爱沙尼亚)也更加强调在对华政策中体现欧盟共同的立场,并倾向于通过27+1的形式与中国打交道。

  其次,欧盟对经济主权的保护可能强化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安全化趋势和保护主义倾向,并推动欧盟降低对华经济依赖。经济主权由战略自主概念引申而来,也是欧盟战略自主在经济政策领域的具体化表现。鉴于欧盟在单一市场领域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国际地缘竞争日益向经济领域蔓延,保护经济主权实际上成为欧盟战略自主的重中之重,也是冯德莱恩打造“地缘政治欧委会”的内在逻辑要求。为了保护欧洲的经济主权,欧盟逐步建立和强化一系列政策工具:一是以国家安全和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为名,加大对中国投资的审查力度;二是以促进公平竞争和对等为名,强化一系列贸易保护工具,包括已经出台的反倾销工具、反补贴工具以及在酝酿中的反经济胁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三是以加强供应链弹性和多元化为名,推动战略领域的生产回流,降低对华经济依赖。

  再次,欧盟对地缘政治的抱负可能引发中欧在地缘政治层面的竞争。传统上,欧盟以“规范性力量”作为自身定位,在东亚地区没有军事存在,与中国也没有根本性的地缘政治冲突,这成为中欧关系区别于中美关系的一个根本性特征。但随着战略自主理念的深化以及冯德莱恩提出打造“地缘政治欧委会”,中欧关系的这一根本性特征可能出现悄然的变化。在欧盟力量向地缘政治转型的背景下,欧盟对华政策也将更具战略性和地缘政治性,这可能对中欧关系构成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欧盟对中欧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因素越来越敏感,日益从地缘政治视角看待中欧关系,并将中国视为地缘政治的挑战;二是欧盟在警惕中国在其地缘政治敏感地带影响力的同时,却将其地缘政治抱负扩展到了中国的地缘政治敏感区域,尤其是“印太”地区。

  三、全球视角下的欧盟战略自主与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

  战略自主已成为欧盟构建对华政策的新起点,中国对欧战略也应该反映这一新的现实,体现新的思维。如何与一个战略上更加自主的欧盟打交道是中国在今后乃至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需要思考的命题。本文认为,在欧盟战略自主的基础上构建对欧战略新思维,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 提高欧盟战略定位,从战略高度把握中欧关系

  一个战略自主的欧盟符合中国对多极化世界的愿景,也将在中国的对外战略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不仅是出于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缓解中国战略压力的需要,也是因为中欧关系本身已经远远超出双边和中美欧三边范畴,具有全球性意义。因此,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也应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美国因素的影响,将中欧关系从“派生关系”提升为真正独立自主的伙伴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中欧视频峰会后指出:“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习近平主席的这个表态,也是对欧盟战略定位的高度概括。从这个高度和定位出发,中国对欧战略将在不确定的时代传递更加确定的信号。

  (二) 支持欧盟战略自主,成为欧盟战略自主的伙伴

  欧盟战略自主诉求的背后有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因素的刺激,但实际上也离不开大国的支持。中国应抓住欧盟战略自主建设的机遇,突出中国在欧盟战略自主建设上的积极意义,成为欧盟战略自主的伙伴。政治上,中国在公开外交场合多次表达对欧盟战略自主的支持。在支持欧盟战略自主的问题上,中国也可以适当调整对欧盟不同成员国的期待。由于当前欧盟战略自主的讨论主要由法、德等核心大国推动和主导,支持欧盟战略自主也意味着中国应该更加重视法、德等核心大国在中欧关系中的作用。经济上,中国在2020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而且是第一个从疫情中恢复的主要经济体,无疑将成为欧盟复苏计划的强大助力,也是欧盟战略自主不可或缺的伙伴。尤其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作为欧盟对华战略自主的一个重要成果,符合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也可以成为中国在经济上支持欧盟战略自主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中欧应共同创造条件,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批准和实施。

  (三)妥善处理中欧分歧,防止欧盟战略自主走向与中国对抗的方向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中欧在一些问题上难免存在分歧。尤其是近年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因素在中欧关系中的分量日益凸显,成为干扰中欧合作的深层因素之一。欧盟近年来在推进对华务实合作的同时,也日益强调在对华政策中维护欧盟的价值观,以人权为名在涉疆、涉港等议题上频频指责中国,甚至配合美国对中国治疆官员和实体实施了所谓“人权制裁”,严重破坏了中欧政治关系的健康发展。在意识形态走向欧盟对华政策前台的背景下,中国须做好中欧意识形态分歧常态化乃至扩大化的准备。尽管如此,弥合和管理分歧仍然是中欧关系必须重视的命题。首先是努力弥合分歧,在可能的时候寻求共识和中欧双方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其次是管理分歧,求同存异。在有些差异和分歧无法消除的情况下,正确看待相互差异,理性处理彼此分歧就成为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只要中欧妥善处理好意识形态分歧,欧盟战略自主也不会走向与中国对抗的方向。

  四、结语

  战略自主已成为欧盟主流政策话语和长远战略目标,其内外政策意涵也正逐渐显现。以战略自主为核心诉求,欧盟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正在经历调整的过程。如前文所述,这一过程给中欧关系带来新的机遇,也蕴含了潜在的挑战。从中国的角度看,欧盟战略自主符合中国对构建多极化世界的期待,也有利于欧盟对华政策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同时,战略自主理念下欧盟对政治团结的维护、对经济主权的保护和对地缘政治的抱负也可能对中欧关系带来潜在和现实的挑战。对此,中国应有清醒和客观的认识。总体上,战略自主是欧盟对内部与外部各种挑战的一种回应,而非主动地针对中国。因此,欧盟战略自主对中国而言机会大于挑战。为确保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中国应在欧盟战略自主的基础上构建对欧战略新思维,提高欧盟战略定位,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同时,合理管控好中欧分歧,防止欧盟战略自主走向与中国对抗的方向。

  作者简介:严少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昀舒
严少华:欧盟战略自主与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

严少华:欧盟战略自主与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

2021-12-08 11:20:31
来源:《复旦学报》 作者: 严少华
战略自主已成为欧盟主流政策话语和长远战略目标,其内外政策意涵也正逐渐显现。以战略自主为核心诉求,欧盟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正在经历调整的过程。

  长期以来,中国学者对欧盟的定位是将欧盟视为多极化世界中重要的一极,以及制衡美国单极霸权的潜在力量。因此,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联合欧洲制约霸权国家的行为,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对欧战略的重要原则。但是随着拜登政府上台以来跨大西洋关系的升温以及欧美对华政策协调趋势的加强,中国借助欧盟制衡美国的难度也在加大,支撑中国对欧战略原则的基础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欧美关系升温的同时,欧盟追求战略自主的步伐并没有因为拜登的回归而停止。尽管拜登的当选让欧盟“松了一口气”,但并没有动摇其实现战略自主的决心,战略自主仍将是欧盟长期的战略目标。

1027766291.jpg

  学术界不乏对欧盟战略自主的相关分析,但多将其置于欧美关系语境中进行讨论。欧盟战略自主对中欧关系以及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中国对欧战略意味着什么?中国如何回应欧盟的“战略自主”诉求?国内学术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但欧盟战略自主对中欧关系以及中国对欧战略的理念与政策意涵仍然有待进一步厘清。本文尝试跳出传统的跨大西洋关系视角,从全球视角分析欧盟的战略自主。本文认为,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如何抓住欧盟战略自主的契机,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防止欧盟战略自主走向与中国对抗的方向,应该是新时代中国对欧战略的重要命题。

  一、欧盟战略自主:从跨大西洋视角到全球视角

  欧盟有关战略自主的讨论,是在其内部危机不断、跨大西洋关系紧张以及全球地缘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逐渐浮现和升温的。在一系列内外危机的刺激下,欧盟及其成员国开始重新思考欧盟的内外政策及其在世界舞台的定位。战略自主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成为指导欧盟应对危机和调整自身战略的主要原则。在过去的几年中,战略自主是欧盟政策讨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围绕战略自主的动因、政策内涵及其影响的相关讨论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视角,即跨大西洋视角和全球视角。跨大西洋视角下的战略自主主要聚焦防务政策领域和跨大西洋关系,关注的核心的问题是欧盟对美国的防务依赖以及欧盟是否应该强化自身独立的防务能力。全球视角下的战略自主则不仅聚焦防务领域和跨大西洋关系,也包括地缘经济、地缘政治、技术、卫生和气候变化等领域以及与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和多边国际组织的关系,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管理全球相互依赖,促进欧盟的利益和价值。

  欧盟对战略自主的理解正在经历从跨大西洋视角向全球视角的转变。促进这一转变的有多重因素:首先,中美战略竞争以及欧盟对中美两边的依赖让欧盟陷入两难选择,迫使欧盟转向所谓“辛纳屈主义”(Sinatra Doctrine),即以欧盟自己的视角看待世界,并以欧盟自己的方式捍卫欧洲的利益和价值,增强欧盟的战略自主;其次,新冠疫情的暴发加剧了欧盟对外部市场战略依赖的担忧,促使欧盟重新思考在全球相互依赖的背景下如何保护欧洲主权的问题;再次,多边主义是欧盟身份认同的基础,然而当前的多边国际秩序存在明显的缺陷,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挑战。

  二、全球视角下的欧盟战略自主与中欧关系

  从上文论及的全球视角看,欧盟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自主不仅取决于欧盟自身的努力和欧美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欧盟如何处理与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因此,战略自主绝不仅仅是欧美之间的事情,欧盟在追求战略自主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的调整,也将给中欧关系带来相应的机遇与挑战。厘清这些机遇和挑战,是探索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一) 欧盟战略自主与中欧关系的机遇

  从中国的视角看,欧盟战略自主对中欧关系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多边、三边和双边三个层面。

  首先,在多边层面,欧盟战略自主有利于中欧共同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由于国际地位和身份的不同,中欧传统上对多极化与多边主义的认知和立场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战略自主理念的驱动下,欧盟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多极化作为其政策语言,这是值得关注的走向,也意味着中欧在多极化理念上的差异在缩小。随着地缘政治的回归,欧盟近年来逐渐意识到世界正不可避免地往多极化和分化的方向发展,而要在多极化的世界中维护欧盟的利益就不能仅仅依赖规范的力量,而需要以实力为基础。因此,欧盟在政策取向中也不再避讳使用多极化与权力政治的语言。冯德莱恩意图打造“地缘政治欧委会”以及博雷利公开提倡使用“权力的语言”都是欧盟政策取向转变的表现。

  其次,在中美欧三边关系层面,战略自主有助于欧盟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缓解中国的战略压力。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战略自主成为欧盟弥补自身不足和应对中美竞争的主动选择。在战略自主理念的指导下,欧盟选择以“辛纳屈主义”作为应对中美竞争的“欧洲方式”。“辛纳屈主义”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继续同中国的合作以及强化欧盟的战略主权。这其中也隐含了欧盟在中美竞争中不“选边站队”,在中美之外走出“第三条道路”的愿望。2020年6月,博雷利在与时任美国国务卿蓬皮奥会面之前则明确表示,欧盟不会在中美冲突中选边站,而是会按照欧洲自己的方式行事,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同中美开展合作。

  再次,在中欧双边关系层面,欧盟战略自主有利于欧盟保持对华政策独立性,从而降低中欧关系中美国因素的影响,推进欧盟与中国的自主合作。长期以来,美国成为影响和制约中欧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结构性因素。但在欧盟追求战略自主的背景下,其对华政策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是由欧盟与美国不同的对华认知和利益决定的。尽管欧盟近年来在对华战略定位和认知上趋于强硬,欧美对华共识也有加强的趋势,但欧盟与美国对华认知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作为一个走向衰弱的霸权国,倾向于从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待中国崛起,将中国崛起视为地缘政治与安全挑战,其对华政策的主要考量是遏制中国的发展,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欧盟作为一个向“地缘政治力量”转型的“规范性力量”,并不像美国一样将中国视为生存的威胁,而是倾向于从经济、政治、文明和多边主义等多个维度看待中国,其对华政策的主要考量是维护欧盟的经济利益和价值观。

  (二) 欧盟战略自主与中欧关系的挑战

  尽管欧盟内部对战略自主理念仍然存在争议,但其政策意涵已经开始显现并逐渐清晰。在战略自主理念的驱动下,欧盟近年来在政治、经济与地缘战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这些调整虽然不一定直接针对中国,但可能给中欧关系带来诸多现实与潜在的挑战。从目前欧盟的政策讨论看,战略自主对中欧关系的挑战可能来自三个方面:欧盟对政治团结的维护、欧盟对经济主权的保护以及欧盟对地缘政治的抱负。

  首先,欧盟对政治团结的维护可能加重欧盟对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发展关系的疑虑,并影响欧盟成员国层面的对华政策。在关于战略自主的讨论中,政治自主(political autonomy)是战略自主的重要前提,而缺乏政治团结则被欧盟视为其实现战略自主的最大障碍之一。加强战略自主,意味着强化欧盟内部团结,在对华政策上采取更加一致的立场。在欧盟强化战略自主和对华统一立场的背景下,有部分中东欧成员国(立陶宛、爱沙尼亚)也更加强调在对华政策中体现欧盟共同的立场,并倾向于通过27+1的形式与中国打交道。

  其次,欧盟对经济主权的保护可能强化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安全化趋势和保护主义倾向,并推动欧盟降低对华经济依赖。经济主权由战略自主概念引申而来,也是欧盟战略自主在经济政策领域的具体化表现。鉴于欧盟在单一市场领域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国际地缘竞争日益向经济领域蔓延,保护经济主权实际上成为欧盟战略自主的重中之重,也是冯德莱恩打造“地缘政治欧委会”的内在逻辑要求。为了保护欧洲的经济主权,欧盟逐步建立和强化一系列政策工具:一是以国家安全和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为名,加大对中国投资的审查力度;二是以促进公平竞争和对等为名,强化一系列贸易保护工具,包括已经出台的反倾销工具、反补贴工具以及在酝酿中的反经济胁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三是以加强供应链弹性和多元化为名,推动战略领域的生产回流,降低对华经济依赖。

  再次,欧盟对地缘政治的抱负可能引发中欧在地缘政治层面的竞争。传统上,欧盟以“规范性力量”作为自身定位,在东亚地区没有军事存在,与中国也没有根本性的地缘政治冲突,这成为中欧关系区别于中美关系的一个根本性特征。但随着战略自主理念的深化以及冯德莱恩提出打造“地缘政治欧委会”,中欧关系的这一根本性特征可能出现悄然的变化。在欧盟力量向地缘政治转型的背景下,欧盟对华政策也将更具战略性和地缘政治性,这可能对中欧关系构成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欧盟对中欧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因素越来越敏感,日益从地缘政治视角看待中欧关系,并将中国视为地缘政治的挑战;二是欧盟在警惕中国在其地缘政治敏感地带影响力的同时,却将其地缘政治抱负扩展到了中国的地缘政治敏感区域,尤其是“印太”地区。

  三、全球视角下的欧盟战略自主与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

  战略自主已成为欧盟构建对华政策的新起点,中国对欧战略也应该反映这一新的现实,体现新的思维。如何与一个战略上更加自主的欧盟打交道是中国在今后乃至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需要思考的命题。本文认为,在欧盟战略自主的基础上构建对欧战略新思维,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 提高欧盟战略定位,从战略高度把握中欧关系

  一个战略自主的欧盟符合中国对多极化世界的愿景,也将在中国的对外战略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不仅是出于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缓解中国战略压力的需要,也是因为中欧关系本身已经远远超出双边和中美欧三边范畴,具有全球性意义。因此,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也应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美国因素的影响,将中欧关系从“派生关系”提升为真正独立自主的伙伴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中欧视频峰会后指出:“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习近平主席的这个表态,也是对欧盟战略定位的高度概括。从这个高度和定位出发,中国对欧战略将在不确定的时代传递更加确定的信号。

  (二) 支持欧盟战略自主,成为欧盟战略自主的伙伴

  欧盟战略自主诉求的背后有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因素的刺激,但实际上也离不开大国的支持。中国应抓住欧盟战略自主建设的机遇,突出中国在欧盟战略自主建设上的积极意义,成为欧盟战略自主的伙伴。政治上,中国在公开外交场合多次表达对欧盟战略自主的支持。在支持欧盟战略自主的问题上,中国也可以适当调整对欧盟不同成员国的期待。由于当前欧盟战略自主的讨论主要由法、德等核心大国推动和主导,支持欧盟战略自主也意味着中国应该更加重视法、德等核心大国在中欧关系中的作用。经济上,中国在2020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而且是第一个从疫情中恢复的主要经济体,无疑将成为欧盟复苏计划的强大助力,也是欧盟战略自主不可或缺的伙伴。尤其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作为欧盟对华战略自主的一个重要成果,符合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也可以成为中国在经济上支持欧盟战略自主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中欧应共同创造条件,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批准和实施。

  (三)妥善处理中欧分歧,防止欧盟战略自主走向与中国对抗的方向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中欧在一些问题上难免存在分歧。尤其是近年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因素在中欧关系中的分量日益凸显,成为干扰中欧合作的深层因素之一。欧盟近年来在推进对华务实合作的同时,也日益强调在对华政策中维护欧盟的价值观,以人权为名在涉疆、涉港等议题上频频指责中国,甚至配合美国对中国治疆官员和实体实施了所谓“人权制裁”,严重破坏了中欧政治关系的健康发展。在意识形态走向欧盟对华政策前台的背景下,中国须做好中欧意识形态分歧常态化乃至扩大化的准备。尽管如此,弥合和管理分歧仍然是中欧关系必须重视的命题。首先是努力弥合分歧,在可能的时候寻求共识和中欧双方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其次是管理分歧,求同存异。在有些差异和分歧无法消除的情况下,正确看待相互差异,理性处理彼此分歧就成为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只要中欧妥善处理好意识形态分歧,欧盟战略自主也不会走向与中国对抗的方向。

  四、结语

  战略自主已成为欧盟主流政策话语和长远战略目标,其内外政策意涵也正逐渐显现。以战略自主为核心诉求,欧盟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正在经历调整的过程。如前文所述,这一过程给中欧关系带来新的机遇,也蕴含了潜在的挑战。从中国的角度看,欧盟战略自主符合中国对构建多极化世界的期待,也有利于欧盟对华政策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同时,战略自主理念下欧盟对政治团结的维护、对经济主权的保护和对地缘政治的抱负也可能对中欧关系带来潜在和现实的挑战。对此,中国应有清醒和客观的认识。总体上,战略自主是欧盟对内部与外部各种挑战的一种回应,而非主动地针对中国。因此,欧盟战略自主对中国而言机会大于挑战。为确保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中国应在欧盟战略自主的基础上构建对欧战略新思维,提高欧盟战略定位,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同时,合理管控好中欧分歧,防止欧盟战略自主走向与中国对抗的方向。

  作者简介:严少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严少华:欧盟战略自主与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