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中美关系
许辉:李显龙对中美的忠告恰逢其时
李显龙对中美两国的劝诫起码表明了两点:一是凸显了新加坡外交的成功之道,既说出了想说的话,又没有过多冒犯中美两个大国。这也是当年“习马会”以及“特金会”愿意选在新加坡举行的重要原因。二是凸显了许多中间地带国家对中美冲突的担忧,也提醒中美两国要承担国际...
【详细】
2021-08-13
程墨:未来中美两国在价值观和地缘政治两大方向的对立将日益尖锐
随着中美两国经贸领域不断脱钩,中国转而致力于经济内循环,不再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羁绊,加上全体国人尽快实现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未来中美两国在价值观和地缘政治两大方向的对立将日益尖锐。...
【详细】
2021-08-12
陈一新:立陶宛成中美角力新战场
对北京来说,立陶宛堪称近年来“最牛的”一个邦交国,对中国的施压固然充耳不闻,对北京的利诱也无动于衷。北京对立陶宛则是轻不得也重不得。轻了怕波罗的海另外两国跟进,更怕其他国家群起效尤,重了则担心三小国反目相向,影响更大。现在中、立两国相互召回大使,显示双方...
【详细】
2021-08-12
黄靖:美国能够搭建起压制中国的美日韩三方联盟吗?
形势比人强!在世界格局趋向一强多极、经济难以逆转的相互依赖的今天,除非中国放弃改革开放,不再遵行多边主义与和平发展的方针,不再推动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否则,要求日韩两国牺牲自身根本利益、与美国结成“一体联盟”与中国搞对抗,难。...
【详细】
2021-08-11
马晓野:中美战略竞争应止步于争夺世界霸权这条界限
战略竞争与争夺霸权之间是否有一个客观的判断界限?如何判断其间的界限?这是值得思考并应加以明确的问题。中美两国的战略竞争,即使各自秉承制度特色,通过竞争互相挑剔、互相借鉴,但如果博弈结果能为世界进步与发展提供更好的多元化公共产品,那这也不是什么不可以接...
【详细】
2021-08-10
库克&格林:中国在中东的扩张是经济和政治需要,而不是要取代美国
美国和中国在中东显然有着不同的利益,但北京想在中东取代华盛顿的观点是没有现成证据支持的。中国领导人将不顾华盛顿的意愿而追求自己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太可能寻求冲突,而更愿意与中东诸国家建立关系,以确保获得石油和市场。结果将是与美国争夺影响力,而...
【详细】
2021-08-09
约瑟夫·奈:美国要有适当的竞争战略,夸大中国威胁会让自身不堪重负
与美国相比,中国现在是更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可以将华为等安全风险与其5G电信网络脱钩,但试图限制所有对华贸易的代价美国却承受不起。即使打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也不可能,我们无法将生态领域的相互依存强行脱钩,因为它所遵守的是生物和物理、而非政治规律。...
【详细】
2021-08-05
相蓝欣:美国的“一体化威慑”很难奏效,中美长期对抗的前景堪忧
一体化威慑很难奏效,各方在台海问题上误判的概率很高。民粹主义绑架了外交,一体化威慑不可能降低冲突的危险,美国必须三思而后行,考虑战略回调。...
【详细】
2021-08-05
郑永年:中国要控制好民族主义情绪以免进一步刺激美国的“认同政治”运动
面对美国对中国所进行的“认同政治”运动,我们如何在外交领域控制好民族主义情绪便成了我们面临的一项挑战。美国一些理性的学者也开始意识到,尽管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是对美国的反应,但中国的反应反过来刺激着美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民族主义...
【详细】
2021-08-04
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地缘政治奥运会上,中国崛起为美国的强劲对手
中国不仅仅是在崛起。它已经上升到一个点,它已经颠覆了后冷战秩序:地缘政治、经济、技术、军事、外交和政治。华盛顿官员坚持认为,中国只不过是“接近的同行竞争对手”。现实说,现在是时候承认中国是美国的全面竞争对手了。因此,它带来的地缘政治挑战比任何美国人所...
【详细】
2021-08-02
陈溪:中美竞争下,全球半导体生意将进入两面押注阶段
全球半导体生意将先进入两面押注阶段,平行供应链逐渐形成。2028年左右,中国大陆经济将超过美国,更多全球化企业(尤其是全球资本)将押宝中国大陆,由资本所主导的半导体产业链将再一次与中国融合,全球供应链将逐渐稳定下来。...
【详细】
2021-08-02
张华耀&杰西卡·李:美国需要停止夸大中国威胁以消除国内“仇恨亚裔”的风潮
长期以来,地缘政治焦虑的加剧,必然会导致针对亚洲面孔的尖刻言论的激增。如今,政府官员们夸大来自中国的威胁,加上极端主义言论,重新开始了这一怪圈,导致美国社会的一部分人现在把亚洲人和亚裔美国人视为敌人,而不管他们与中国政府有什么联系。如果拜登政府不采取持续...
【详细】
2021-07-29
郑伟彬:滴滴安全审查之后中美的科技竞争
科技创新与竞争,不只是技术本身的高低,也离不开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知识产权、财产权等一系列制度的建设。这些都将是中美科技竞争所不能忽略的战场,也是决定未来各自地位的重要变量。...
【详细】
2021-07-29
中美天津会谈显示了中国准备与美进行更持久的对抗?
从现阶段看,拜登政府也不想中美关系再无限制的恶化下去,需要在外交场合显示外交途径还有一定作用。不过,中方却似乎不这么认为,并认定除非美方有实际改变,否则再多的外交交流现阶段也无意思。中国情愿专心地做好自己的事:从近来的很多方面看,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改...
【详细】
2021-07-28
兰德公司:决定中美竞争结果的关键因素是内政治理水平
该报告认为,平衡与中国的竞争和合作才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中美应寻求合作,积极探索缓解中美竞争的办法。该报告建议双方达成一项旨在解决战略互信问题的协议,将竞争维持在稳定状态,减少误判。...
【详细】
2021-07-28
道格·班多:从天津会谈看,华盛顿能期待北京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吗?
同样重要的是对地区稳定的关切。如果朝鲜崩溃,引发内战,将有数百万难民涌向北方,难免会出现核泄漏,同时,朝鲜半岛也有统一的机会和压力,这些对中国来说将是一场灾难。(想象一下,如果墨西哥发生内乱,一支拥有核武器的百万军队将对美国产生何种影响。)然而,美国对朝鲜的首...
【详细】
2021-07-27
李晓:全球治理困境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实事求是地讲,中美关系自贸易摩擦演变为全方位大国博弈的过程,体现出中国理论界的知识积累、储备和创新是非常不足的。其后果,不仅是让我们出现判断失误或应对不暇,更使得我们难以掌握话语权。话语权并非仅仅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它所体现的,是一整套可以被国际社会大...
【详细】
2021-07-27
刘卫东:美常务副卿访华透出几重信号?
中美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合”还是“斗”,这是中美两国面临的共同选择。两国间愈来愈多的理性声音指出,中美之间不能只竞争不合作。针对中美关系,中方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美国的开放姿态,强调“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开展解决问题的对话”,而合作就需要创造条件...
【详细】
2021-07-26
鲁传颖: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如何重建信任
影响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互动的因素有很多,但对合作产生最大影响的是缺乏信任。信任在国际关系领域是合作的基础,如果缺乏信任,具体的合作举措将难以实施,即使达成共识也很容易被摧毁。...
【详细】
2021-07-26
吉尔&彼得斯&曾楚希:美国可以在气候问题上信任中国并推进合作吗?
气候变化是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即使在地缘政治紧张的情况下,也需要全球合作。应对这一问题需要的正是特朗普政府所拒绝的那种国际领导力和团结。到目前为止,拜登政府一直在寻求一条与前任政府不同的道路,即强调气候外交和谈判的重要性。但美国的一些政策制定者和分...
【详细】
2021-07-23
哈尔·布兰兹: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之旅如何改变了冷战进程
目前,美中关系短期内没有改善的希望。寻求重大外交突破实际上可能是危险的,过于重视对华关系,可能会分散华盛顿在军事、技术和经济领域加强防御的紧急措施的注意力。但是,尼克松—基辛格政府时期对中国的开放至少提醒了我们,最敌对的国家也有可能会和解——即使这需...
【详细】
2021-07-21
共54页: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格林&泰特:科技正在重塑人类的联结,当权威崩塌,AI正在填补真空...
安德烈·兰科夫:抓住这三大软肋,特朗普就能让金正恩重返谈判桌...
格林&泰特:科技正在重塑人类的联结,当权威崩塌,AI正在填补真空...
赫斯特&特鲁博维茨:中美博弈新思维,与其豪赌未来,不如稳固当下...
安德烈·兰科夫:抓住这三大软肋,特朗普就能让金正恩重返谈判桌...
阿夫雄·奥斯托瓦:伊朗的战略溃败,一场豪赌如何葬送了德黑兰的威慑...
钱跃君:当选联大主席的德国前绿党主席贝尔伯克为何全力支持乌克兰...
哈斯克尔&斯劳特:美国的“脱欧时刻”:特朗普关税与经济不确定性的...
肯尼斯·波拉克:被以色列打击后,伊朗最危险的反击手段是什么?...
理查德·内普:美国空袭伊朗是一次成功的战略行动吗?...
伊丽莎白·桑德斯:“国王总统”特朗普,行政权力失控时代的美国外交...
格林&泰特:科技正在重塑人类的联结,当权威崩塌,AI正在填补真空...
彼得·哈里斯:特朗普打响了对伊战争——德黑兰将如何反击?...
热门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
中美经贸关系
中国外交
日本
特朗普
朝鲜
俄罗斯
朝鲜半岛
美国外交
社会万象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美国经济
世界历史
中美贸易战
全球化
美国大选
韩国
全球经济
中东
乌克兰
印度
苏联
中国
欧洲
中日关系
文明
德国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