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国际周评
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印度
李开盛 :中印对峙困局,那种“战火为中国崛起洗礼”的说法值得警惕
当前中国其实是面临一个两难局面:如果僵局不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选择让步会招致许多恶果;但如果选择武力解决,同样挑战多多。那种“战火为中国崛起洗礼”的说法值得警惕。在一些情况下,中国需要证明自己的军事实力,并以此遏制那种公开或潜在针对中国的敌对行为。但...
【详细】
2017-08-08
于洪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背后鲜为人知的外交战
中印边境地区发生冲突后,两国外交关系陷入冰冷状态。1961年7月,印度驻华大使离任回国后,印度未再排出新任驻华大使。中国驻印度大使潘自力亦于同月回国,两国关系实际上讲到了代办级。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出现相互冲击对方大使馆和驱逐外交官...
【详细】
2017-08-05
舆论战正酣恰恰说明中印打不起来,双方或已有解决对峙方案
官媒对印密集发声是中印对峙升级?情况或许恰恰相反。没有再一次的中印战争,中国社会必须要抛弃现实主义与地缘政治的思维,虽然这两种思维已深入人心,可以讲的头头是道。...
【详细】
2017-08-04
《印度快报》:两位中印问题权威人士有关两国洞朗对峙的迥异观点
“中国在边境这一地段的基本利益与其在其他所有地段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有一条明确的、双方同意的、经条约确定的边界。中国多年与不丹谈判试图达成一条双方同意的边界遭到挫败(很可能是由于印度的阻挠),北京现在表达其愤怒,警告印度不要忘记1962年战争。这或...
【详细】
2017-07-31
刘志河:中印会为边界对峙大打出手吗?
随着两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两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日益提升,民族主义也日益膨胀,对领土问题和国际形象也更加在意,加上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历史,两国好战言论甚嚣尘上,民意沸腾,气势汹汹。...
【详细】
2017-07-28
中印舆论战升级之际,印度国家安全顾问能在北京达成结束对峙方案吗?
对中印两国而言,找到解决危机的折衷方案至关重要。激烈争夺对地区小国的影响力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这种竞争将使愈发重要的中印经济关系受损,可能会逐渐演变成军事对抗。在国际政治方面,中国要树立怎样的国际形象,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尊敬,这也是注定成为世界大...
【详细】
2017-07-28
面对印度入侵,中国为何还不打?
6月中旬,印军人员和车辆越过印中边界锡金段进入中方实际控制区,阻止中方修路。无论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警告、论证,55年以来最严重的对峙局势,似乎并没有缓解的态势。面对如此局势,中国国内舆论喊打声一片,不打就难解国家领土被侵犯的奇耻大辱。印度政府为何入侵划...
【详细】
2017-07-26
老子是印度“海归”吗?
李耳“出生”的场面,则更像是一位带着皱纹和白发离家出走的“林居者”——生于李树之下,而且生下来就满头白发,又指李树为自己的姓氏。...
【详细】
2017-07-26
对峙月余,中印这场边境摩擦将如何收场?
现在,两国军队在边境对峙存在爆发冲突的风险。国际政治的广泛观察共识认为,中印要避免冲突,双方就必须无条件展开全面的中印边界谈判。可好战情绪在中印两国舆论中蔓延,包括双方于朝野展开的口舌争辩和媒体战,也在压缩着中印和平解决边境对峙的时间和空间——这无疑...
【详细】
2017-07-25
从条约、协定看中印边界“线”的纠缠:中国还会用1962那样一场战争来解决问题吗?
中印“线”的纠缠,客观上利于有人利用“线”的解释,来使不可能发生的事让人们信以为真。其实,中国已经不可能再进行一次说不清道不明的战争,像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需要中国周恩来总理写万言信给各国领导人寻求理解的这种事情不会在发生。当这次中印边界对峙,中国无法...
【详细】
2017-07-25
张家栋:印度独立以来的周边外交:野心、手腕与现实的碰撞
总体来看,印度的周边外交政策,仍然受到殖民主义遗产的影响,仍然受到“大印度”思维的控制,不能以主权平等原则对待周边中小国家。这使得印度虽然在周边地区投入了大量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资源,也实现了一些控制目标,但没有得到邻国的民心,也阻止不了邻国对自主外交的本...
【详细】
2017-07-25
澳战史专家内维尔:这就是印度的中国战争:第二回合
这一小规模武装对峙有失控导致第二次中印战争的可能。出路与未来的解决办法是重启全面无条件的中印边境谈判。其中的绊脚石是印度能否转变政策,当前印度的好战情绪和大众扭曲的受害者心态需要印度领导层勇敢做出决断。...
【详细】
2017-07-21
杨勉、张乐:中印、中缅边界问题截然不同处置结果的背景与原因分析
1962年的中印边界反击战中,中国军队主要在自己的领土上作战,并没有深入印境,反击成功后乘胜即收,主动撤兵,又回到1959年的实际控制线之内,并要求印度回到谈判桌上来,这一举动再次向世界昭示了中国和平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立场。...
【详细】
2017-07-18
中印之争,中国把内功练好,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
中国当前的主要战略方向和矛盾是经济转型升级带动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的崛起,是怎样的超越欧美,而印度则是欧美遏制中国的一张牌,这里目的和手段是要分清的,这个进程我们不能被外部因素打乱节奏。中国当务之急是怎样做好19大的权力交接和安排,搞好经济和体制的改革...
【详细】
2017-07-18
郑永年:制裁?战争?中印之间没被看清的问题
印度对中国本身带有很强烈的民族主义,因为1962年中印战争印度失败。印度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就像中国对日本的民族主义。如果印度方要用武力,中国也会同样会采用武力,这会导致冲突,甚至战争。...
【详细】
2017-07-17
中印对峙:中国被动的原因
中国如果无法将印度的此次行为定义为国际社会认定的威胁“侵犯国土边界”,后果也是非常的严重,牵涉到中国的对外行为规则。困难在于,在以往中国社会是被强大与实力吊的胃口极高,许进不许退,已经完全失去对他国了解的兴趣。...
【详细】
2017-07-17
1962年毛为什么会放弃已经到手的藏南?
现在很多人急着要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这种做法是危险的,是不合适的。 ...
【详细】
2017-07-17
林民旺:印度在南亚为何爱“以大欺小”
在印度的霸权阴影之下,南亚小国担心与印度实现互联互通后,会成为下一个“锡金”,而这就是南亚一体化最为落后的深层原因。...
【详细】
2017-07-13
龙天霸:你所不知道的中印之争
大国之战,必是举国之战。要对付印度,还是要坚持毛主席的那一套,在政治上抢先一步,在军事上一锤定音,在外交上大胆创新,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高屋建瓴,谋局全篇,广交盟友,统一思想,总体作战...
【详细】
2017-07-12
对峙未降温,印巴又冲突,中印两国合作发展的大局会被破坏吗?
此次印军对中国边境的侵犯虽然性质严重,但还在可控的范围内,从中方展示的图片看,印军越境并不远,中国有足够的谈判手段和筹码,印军撤出中国边境只是时间问题,经济发展刚要起飞的印度,不会再想和中国打一仗,断送自己的发展良机。中印之间不会因为边界小摩擦影响两国合作...
【详细】
2017-07-11
中印边界摩擦会致新战争爆发吗?
中印高层应须冷静沟通,尽快找到和平解决对峙的方案,而不是再一味地“斗嘴”激化矛盾。而国际社会更为期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德国G20峰会上的会晤,能为这场对峙画上一个句号。...
【详细】
2017-07-08
印度背离中国源于1962那场魔幻的中印边界战争
此次印度越界侵入中国领土,人们才发现印度是如此的强悍,远超其他大国,完全出乎人们的想象。1962中印边界战争的胜利,往往被中国社会常常挂在嘴边,如今舆论媒体上依然是有许多错误的认识在误导社会。...
【详细】
2017-07-07
中印需要加强人文交流,“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印度文化
中印之间人文交流太过匮乏,印度人不了解中国,中国人也不愿了解印度。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我们在历史上成就了唐玄奘西天取经、泰戈尔访问中国、印度医疗队援助抗战等影响深远的佳话。当前,中印两国唯有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信任,才能更好地推动两国发展,并再现丝...
【详细】
2017-07-05
1962中印边界战争的爆发时机、得失和疑点
“1962年中国和印度发生的边境战争,就当时看,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经过了近三十年之后(该书出版于1995年)再来看那场战争,完全是另一种情况——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既然如...
【详细】
2017-07-05
擅闯中国领土、叫嚣不惧开战,印度要搞什么?
此次印度“一反常态”地与中国军队相持(在此前从未对峙的中印非争议地段、主动替不丹“出头”),是否是在寻找往不丹加强派驻军事人员的机会?答案不得而知。但对不丹王室而言,真正考验政治智慧的时候到了。而不丹王室的“主动”民主化,将可能招致的祸福,也有待历史...
【详细】
2017-07-03
共8页: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排行榜
三天
七天
一月
卡尔&米特:AI竞赛的四个致命盲区,美国正输掉创新之外的战争?...
格林&泰特:科技正在重塑人类的联结,当权威崩塌,AI正在填补真空...
安德烈·兰科夫:抓住这三大软肋,特朗普就能让金正恩重返谈判桌...
卡尔&米特:AI竞赛的四个致命盲区,美国正输掉创新之外的战争?...
阿夫雄·奥斯托瓦:伊朗的战略溃败,一场豪赌如何葬送了德黑兰的威慑...
肯尼斯·波拉克:被以色列打击后,伊朗最危险的反击手段是什么?...
理查德·内普:美国空袭伊朗是一次成功的战略行动吗?...
伊丽莎白·桑德斯:“国王总统”特朗普,行政权力失控时代的美国外交...
格林&泰特:科技正在重塑人类的联结,当权威崩塌,AI正在填补真空...
安德烈·兰科夫:抓住这三大软肋,特朗普就能让金正恩重返谈判桌...
彼得·哈里斯:特朗普打响了对伊战争——德黑兰将如何反击?...
赫斯特&特鲁博维茨:中美博弈新思维,与其豪赌未来,不如稳固当下...
热门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
中美经贸关系
中国外交
日本
特朗普
朝鲜
俄罗斯
朝鲜半岛
美国外交
社会万象
日本文化
朝核问题
美国经济
世界历史
中美贸易战
全球化
美国大选
韩国
全球经济
中东
乌克兰
印度
苏联
中国
欧洲
中日关系
文明
德国
伊朗